參考消息網5月23日報道 據塔斯社5月23日報道,德國聯邦情報局局長布魯諾·卡爾說,目前還沒有情報機構能夠確認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的責任人。
報道稱,卡爾說:“目前,全世界沒有哪個(ge) 國家、哪家情報機構,能夠確認這起事件的禍首。也許這會(hui) 改變,調查取得了一些顯著進展。”
卡爾說,被破壞的管道位於(yu) 海底,這讓調查工作難上加難。
據報道,卡爾介紹說,目前調查正在從(cong) “不同方向進行”。這位德國情報部門負責人還說:“不排除我們(men) 能成功證明其中一個(ge) 選項的可能性更大,而其他選項的可能性更小。”
另據塔斯社5月22日報道,西班牙前第二副首相巴勃羅·伊格萊西亞(ya) 斯說,“一個(ge) 強大的西方國家”是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的幕後黑手。
報道稱,在意大利《新聞日報》22日刊發的對伊格萊西亞(ya) 斯的采訪中,他堅稱,盡管這起事件無異於(yu) 宣戰,但德國當局試圖包庇某些人。他說:“炸毀這兩(liang) 條天然氣管道相當於(yu) 對德國宣戰,因此,德國政府試圖掩蓋真相是多麽(me) 的荒謬和可惡。”
伊格萊西亞(ya) 斯說:“一個(ge) 強大的西方國家,一個(ge) 北約成員國,顯然參與(yu) 了對北溪管道的襲擊,這些管道是俄羅斯和德國的基礎設施。”
德國《南德意誌報》5月21日報道稱,至少兩(liang) 名烏(wu) 克蘭(lan) 人涉嫌參與(yu) 對北溪管道的爆炸襲擊。
今年2月8日,美國資深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在一篇文章中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2022年6月,美國海軍(jun) 潛水員在“波羅的海行動”軍(jun) 事演習(xi) 的掩護和挪威專(zhuan) 家的幫助下,將爆炸裝置安放在北溪管道下方。按照赫什的說法,美國總統拜登作出了采取行動的決(jue) 定。
此後,美國《紐約時報》在3月初援引美國官員的話報道稱,最新情報數據顯示,一個(ge) 親(qin) 烏(wu) 克蘭(lan) 團體(ti) 可能操縱了北溪管道被破壞事件。報道還稱,美國政府對破壞行動並不知情。
赫什此後公開表示,《紐約時報》關(guan) 於(yu) 北溪管道被破壞是由“親(qin) 烏(wu) 克蘭(lan) 團體(ti) ”策劃的說法是一派胡言。
赫什3月15日在非政府組織共和委員會(hui) 的一場活動上說:“全是他(美國總統拜登)幹的。”他還表示,非專(zhuan) 業(ye) 的活動分子做不成這件事。(編譯/王棟棟、潘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