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安全課間不讓孩子們(men) 去操場活動
專(zhuan) 家:青少年體(ti) 育活動參與(yu) 度低不利於(yu) 身心健康發展
□ 本報記者 孫天驕
“好球!”“往這傳(chuan) !”……
5月28日,正值周末,北京市朝陽區居民蔣琦(化名)帶著正在上小學六年級的兒(er) 子來到家附近的一個(ge) 足球場踢球,看著孩子在綠茵場歡快奔跑的身影,蔣琦感到十分欣慰。
“孩子正處在小升初的關(guan) 鍵階段,學習(xi) 壓力難免帶來心理壓力,通過參與(yu) 體(ti) 育活動能幫他釋放壓力,我們(men) 身為(wei) 家長也放心很多。”蔣琦說。
近年來,輕則焦慮厭學,重則抑鬱等,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多發。有研究表明,體(ti) 育活動能降低青少年的悲觀感,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
然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實際情況中,青少年參與(yu) 體(ti) 育活動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學校課業(ye) 任務重,擠占了體(ti) 育課、體(ti) 育活動的時間;有的學校擔心運動出事,體(ti) 育活動的安排流於(yu) 形式;一些家庭給孩子安排了大量課外班,忽視體(ti) 育活動的重要性……
接受采訪的專(zhuan) 家認為(wei) ,提高體(ti) 育活動參與(yu) 度不僅(jin) 有利於(yu) 孩子身體(ti) 健康,而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會(hui) 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有關(guan) 部門采取了多種舉(ju) 措完善青少年體(ti) 育活動的發展,但目前仍存在一定不足,未來需進一步提高全社會(hui) 重視體(ti) 育活動的觀念意識,讓青少年更多、更好地參與(yu) 體(ti) 育活動。
揮灑汗水釋放壓力
積極意義(yi) 應被重視
兒(er) 子蔣濤(化名)5歲開始,蔣琦就有意識地帶著他鍛煉身體(ti) ,一直到現在13歲,蔣濤都保持著每周踢球4個(ge) 小時的訓練習(xi) 慣。
長期的體(ti) 育鍛煉習(xi) 慣帶來的變化是立竿見影的。一年級入學時,蔣濤和班上其他孩子的身高差不多,甚至還略矮一些,而現在他已經高出其他同學一個(ge) 頭。別的同學家長也說:“經常鍛煉就是不一樣,你們(men) 家孩子身體(ti) 素質就是好。”
除了追求健康的身體(ti) 外,蔣琦更加關(guan) 注的其實是體(ti) 育鍛煉對孩子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
“踢球過程中,他奔跑、運球都會(hui) 大量出汗,他的壓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釋放。踢完球後,他晚上會(hui) 休息得特別好,在這個(ge) 過程中身心都能得到恢複。此外,他參與(yu) 體(ti) 育運動的過程,也是進行集體(ti) 活動的過程,在無形當中就鍛煉了他的社交能力,非常有助於(yu) 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蔣琦說。
除了每周固定進行足球訓練之外,平時放學後,蔣琦也會(hui) 特意叮囑孩子在操場上活動一下。長時間保持規律的體(ti) 育鍛煉,蔣琦欣慰地看到,孩子整個(ge) 人都是陽光的、自信的。
“尤其是孩子現在處在小升初的關(guan) 鍵階段,他也跟我說過,班上很多同學都因為(wei) 壓力大出現了焦慮、失眠的情況,但他通過運動可以較好地排解緊張的情緒。未來,我也會(hui) 努力讓他保持住這樣的體(ti) 育鍛煉節奏。”蔣琦說。
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趙璐璐(化名)有一個(ge) 正在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er) 。她一直致力於(yu) 為(wei) 女兒(er) 營造一個(ge) 良好的體(ti) 育運動氛圍——滑板、馬術、網球……每周她都會(hui) 帶著女兒(er) 參與(yu) 體(ti) 驗多種體(ti) 育運動。
“孩子在進行體(ti) 育鍛煉的過程中是充滿快樂(le) 的,那種快樂(le) 很能感染人,和在教室裏學習(xi) 時的狀態完全不一樣。”趙璐璐說。
體(ti) 育活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guan) 注到。舉(ju) 辦豐(feng) 富多彩的體(ti) 育活動和號召學生參與(yu) 體(ti) 育運動,已成為(wei) 一些中小學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快樂(le) 成長的主要舉(ju) 措之一。
例如,在重慶市萬(wan) 盛經開區,各中小學積極創新陽光體(ti) 育大課間活動,由教師自編自導的各種健身操和豐(feng) 富多彩的體(ti) 育活動深受學生喜愛。當地學校還通過體(ti) 育課、課外活動等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的體(ti) 育鍛煉時間,強健學生體(ti) 魄。
雲(yun) 南省昆明市某小學體(ti) 育老師楊老師告訴記者,能明顯感覺到近年來學校越來越重視體(ti) 育課:不僅(jin) 每天都設置了體(ti) 育課、陽光課間等鍛煉時間,而且與(yu) 當地的專(zhuan) 業(ye) 機構進行合作,在學校開展足球培訓、網球培訓,還引進了擊劍項目。此外,學校還專(zhuan) 門吸納了武術、拳擊、拉拉操等方麵的專(zhuan) 業(ye) 老師,設置了相應的興(xing) 趣課。
楊老師說,除了強身健體(ti) 以外,體(ti) 育鍛煉對孩子們(men) 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是立竿見影的,“通過體(ti) 育活動,一些原本不怎麽(me) 講話的學生,現在也漸漸開朗起來”。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姚金菊認為(wei) ,現在的青少年很多時候都在靜態地學習(xi) ,或者把打遊戲這種靜態運動作為(wei) 休閑的方式,而忽視了體(ti) 育鍛煉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體(ti) 育運動除了增強體(ti) 質之外,還可以讓人心胸開闊、磨煉意誌、釋放壓力,對促進心理健康的作用是巨大的,青少年及其家長都應該意識到這一點。
清華大學法學院體(ti) 育法研究中心主任田思源介紹,現代科學研究結論表明,青少年的體(ti) 育運動可以直接影響其在學校的適應能力。一方麵,青少年的學業(ye) 壓力大更需要通過適當的體(ti) 育鍛煉來獲得放鬆;另一方麵,積極的體(ti) 育鍛煉可以幫助青少年更好地麵對過重的學業(ye) 壓力。因此,對青少年體(ti) 育活動的重視很有必要。
課程安排不盡合理
鍛煉時間常被擠占
體(ti) 育活動情況與(yu) 青少年心理健康息息相關(guan) ,然而在實踐中,青少年體(ti) 育活動參與(yu) 情況卻並不理想。
2022年,國家體(ti) 育總局青少年體(ti) 育司委托運動醫學研究所開展全國兒(er) 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狀況調查與(yu) 幹預項目,結果顯示具有理想體(ti) 質指數的人群比例為(wei) 69.25%,具有理想體(ti) 育鍛煉水平(每天運動時間大於(yu) 等於(yu) 60分鍾)的人群比例僅(jin) 為(wei) 10.94%。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存在鍛煉不足的情況?不少受訪者提到,因為(wei) 文化課課業(ye) 繁重,在有限的時間裏隻能放棄體(ti) 育活動。
剛剛參加完中考體(ti) 育考試的山西省運城市初三學生楊青(化名)的成績並不理想。學習(xi) 成績在班級裏名列前茅的他,體(ti) 育考試卻被扣掉了8分,跑步和跳繩成績都沒達標。
他至今仍感到懊惱:“平時忽視了體(ti) 育鍛煉的重要性,有時候體(ti) 育課甚至會(hui) 被其他文化課占用,課間休息時也沒有意識到去練練跑步或跳繩,時間都拿來做題了,如果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鍛煉一下,可能結果就會(hui) 不一樣。”
在課業(ye) 壓力之下,體(ti) 育課被占用的情況時有發生。記者近日以“體(ti) 育課占課”為(wei) 關(guan) 鍵詞在社交平台上進行檢索,有大量網友抱怨體(ti) 育課被占:“本來周五是每周最值得期待的一天,結果體(ti) 育課被占用,改成了數學考試。再這麽(me) 下去真的要受不了了”“體(ti) 育中考考完說好的一周保留一節體(ti) 育課,結果一個(ge) 多月了也沒上一節”“上了高中真的好累啊,天天都要熬夜寫(xie) 作業(ye) 、複習(xi) ,我們(men) 班老師還經常占體(ti) 育課……”
值得注意的是,不乏有家長認為(wei) ,孩子的文化課成績遠比體(ti) 育活動重要得多。
一名河北廊坊高二學生的母親(qin) 在接受采訪時說:“作為(wei) 家長,我們(men) 更為(wei) 關(guan) 注的肯定是孩子的文化課成績,尤其是孩子馬上就上高三了,學習(xi) 任務繁重,很難抽出時間進行體(ti) 育鍛煉。”
蔣琦告訴記者,他認識的一位學生家長,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學習(xi) 成績上,不僅(jin) 給孩子報了大量的補習(xi) 班,而且閑暇時間就是讓孩子刷題、參加各種競賽,孩子根本沒有時間進行體(ti) 育鍛煉。這樣做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個(ge) 男孩在班上非常孤僻,脾氣也很暴躁,母子之間的關(guan) 係一度很不融洽。
“對於(yu) 很多孩子來說,學校開展的體(ti) 育課可能是他們(men) 唯一的係統進行體(ti) 育鍛煉的途徑。”蔣琦說,然而,實際上一些學校組織開展的體(ti) 育課質量並不高。“一節體(ti) 育課形式上是40分鍾,但從(cong) 集合到開始正式上課,有效的鍛煉時間可能不到30分鍾,而且老師擔心學生安全問題,很多時候組織的運動量並不達標,體(ti) 育課流於(yu) 形式。”
還有不少家長的“保護欲”成了孩子體(ti) 育鍛煉道路上的無形枷鎖。趙璐璐接觸過不少學生家長,有的孩子剛跑兩(liang) 步,家長就追在後麵喊“小心啊,別摔了”,如果天氣比較炎熱或者刮風下雨,就更不可能讓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了。
“一些老師也是一樣,因為(wei) 怕不安全,幹脆‘一刀切’地在課間休息時禁止孩子離開教室、出教學樓,寧願在教室放動畫片也不讓孩子們(men) 在操場上自由活動。”對此,趙璐璐並不認可,不讓孩子經曆風雨,孩子怎麽(me) 能健康成長呢?
姚金菊介紹說,青少年父母對體(ti) 育活動帶來的身心發展益處的認識是不夠的。很多人並未意識到,沒有良好的身體(ti) 素質和心理素質,再優(you) 秀的頭腦也無法發揮其真正作用。久而久之,青少年便喪(sang) 失了體(ti) 育鍛煉的興(xing) 趣和能力,並引發各種可能的身體(ti) 問題或心理問題。
“我國學生課業(ye) 負擔重、升學壓力大、運動場地設施不足、運動氛圍不夠等也是導致青少年較少參與(yu) 體(ti) 育活動的直接因素。”姚金菊說,過重的學業(ye) 負擔和壓力迫使青少年尋找情緒宣泄和放鬆的出口,而運動場地設施的不足、家長對體(ti) 育鍛煉的不重視,使得電子遊戲替代體(ti) 育鍛煉成為(wei) 青少年排解壓力、娛樂(le) 消遣的重要方式,這又進一步削減了青少年參與(yu) 體(ti) 育鍛煉的時間。
現有規定逐步落地
多措並舉(ju) 完善發展
青少年體(ti) 育活動參與(yu) 度不足的情況已經引發了有關(guan) 部門的重視。
《青少年體(ti) 育“十三五”規劃》提出,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青少年體(ti) 育推進機製;《體(ti) 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更加健全青少年服務體(ti) 係;《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提出實施青少年活動促進計劃。
新修訂的體(ti) 育法明確將青少年和學校體(ti) 育置於(yu) 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第三章學校體(ti) 育章名修改為(wei) “青少年和學校體(ti) 育”,提出“國家實行青少年體(ti) 育活動促進計劃,健全青少年體(ti) 育工作製度”,從(cong) 法律層麵促進青少年全麵發展。
暨南大學少年及家事法研究中心教授張鴻巍說,近年來,青少年體(ti) 育活動取得長足進步,在一些地區也麵臨(lin) 許多亟待解決(jue) 的突出問題,比如師資短缺、場地短缺、經費短缺等現實問題。在此背景下,相關(guan) 文件和法律法規的相繼出台,從(cong) 法律製度上進一步明確了青少年體(ti) 育活動法治化的基本原則、要求和內(nei) 容,為(wei) 相關(guan) 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使得青少年體(ti) 育活動可以在法治軌道上獲得更多資金、技術、培訓、場地、人員、設施等方麵的基礎保障,同時也促進全社會(hui) 共同關(guan) 注、關(guan) 心和關(guan) 愛青少年體(ti) 育活動。
姚金菊認為(wei) ,在現有規定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完善體(ti) 製機製,明確權責範圍。如盡快建立新體(ti) 育法所要求的青少年和學校體(ti) 育工作製度,明確在學校體(ti) 育中,體(ti) 育行政部門的作用;在校外體(ti) 育中,教育行政部門的作用。體(ti) 育和教育部門分工配合,形成合力,是現有規定落地的重要基礎。
田思源說,現有規定和倡議是針對當前青少年群體(ti) 的現實情況提出的,具有針對性。但是,在整個(ge) 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這些規定能否最終落到實處,還需要未來加以檢驗。“隻有青少年及家長真正意識到體(ti) 育鍛煉的重要性,體(ti) 會(hui) 到體(ti) 育鍛煉帶來的身心愉悅,才能從(cong) 根本上轉變當前青少年體(ti) 育活動參與(yu) 度不足的情況。”
為(wei) 此,他建議,為(wei) 促進青少年更多、更好地參與(yu) 到體(ti) 育活動中去,全社會(hui) 都應當樹立起重視體(ti) 育鍛煉的風氣。政府相關(guan) 部門要同學校一起,引導、適當要求青少年參加體(ti) 育活動。同時,按照現有要求配齊體(ti) 育教師,配足體(ti) 育鍛煉場地和設施,做好校內(nei) 體(ti) 育活動的安全管理和運動傷(shang) 害風險防控。
“青少年體(ti) 育活動關(guan) 鍵在主觀意願和興(xing) 趣,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在於(yu) 青少年自身對體(ti) 育的認識。”姚金菊說,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門、體(ti) 育行政部門、學校、家庭和社會(hui) 協同共治,培養(yang) 青少年體(ti) 育鍛煉習(xi) 慣,家長本身應該重視並參與(yu) 到體(ti) 育活動中,以身作則,增強青少年體(ti) 育鍛煉的自覺性和趣味性。同時,有關(guan) 部門應關(guan) 注到體(ti) 育設施建設存在的城鄉(xiang) 失衡問題,加強體(ti) 育公共設施建設,根據城鄉(xiang) 差異,因地製宜,促進青少年參與(yu) 到體(ti) 育活動中去。(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