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7日,拜登政府宣稱,“印太經濟框架”14個(ge) 成員國基本完成了“提高供應鏈韌性與(yu) 安全”的協議談判,將加強芯片、關(guan) 鍵礦物等基本材料的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美方此舉(ju) 充分表明,其主導下的“印太經濟框架”充滿排他性、脅迫性和風險性,有違國際社會(hui) 的普遍意願和共同利益。
2022年5月,拜登在訪問日本期間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表麵上看,這是一個(ge) 區域經濟合作機製,實際上卻是美國謀求地緣博弈、打壓中國、維護霸權的工具。無論什麽(me) 名目的區域合作框架,都應該保持開放包容,而不是歧視排他。然而,美國政府多位官員公開宣稱,“印太經濟框架”是“獨立於(yu) 中國的安排”,將用來“反製”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所謂“提高供應鏈韌性與(yu) 安全”協議也表明,美方隻想以“印太經濟框架”為(wei) 借口,另起爐灶,謀求構建排華“包圍圈”,並在關(guan) 鍵資源、技術領域鞏固自身霸權。
美方此舉(ju) 再次暴露了其全球最大經濟脅迫國的本質。美方很清楚,在供應鏈上大搞“去中國化”,勢必要承擔巨大風險和高昂成本。對此,美國政府選擇脅迫其他國家一起埋單。近日,由於(yu) 美光科技未能通過網絡安全審查,中國禁止關(guan) 鍵基礎設施運營商從(cong) 該公司購買(mai) 產(chan) 品。美國政府卻要求韓國政府,禁止韓國芯片製造商填補美光留下的中國市場空白。美國主導“提高供應鏈韌性與(yu) 安全”協議談判,就是企圖將其對地區供應鏈的脅迫製度化。
亞(ya) 太地區雲(yun) 集了眾(zhong) 多製造業(ye) 和貿易大國,各國在產(chan) 業(ye) 分工和貿易投資領域的相互依存度很高,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經貿關(guan) 係。對於(yu) 該地區大多數國家來說,中國是重要的貿易夥(huo) 伴,如果在經濟層麵疏離中國,將承受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還須看到,全球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是市場規律和企業(ye) 選擇的結果,最安全的供應鏈就是開放的供應鏈。對供應鏈進行人為(wei) 幹擾和破壞,將正常的經貿活動政治化,才是影響供應鏈穩定安全的最大風險,將危及地區國家共同利益,美國也將招致反噬。不少人士對此都有清醒認識,美國商會(hui) 等30多個(ge) 團體(ti) 近日發出聯名信稱,美國政府提案的內(nei) 容和方向無法取得有意義(yi) 的戰略和商業(ye) 成果,還會(hui) 危及美國在各個(ge) 地區的貿易和經濟利益。
當今世界正麵臨(lin) 一係列挑戰,拓展和深化多邊和區域合作是應對挑戰的有效途徑,也是亞(ya) 太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但是美方以促進地區合作之名,玩弄地緣博弈、封閉排他的把戲,將對地區各國的合作發展成果和勢頭造成嚴(yan) 重破壞,這種逆曆史潮流而動的行徑必將失敗。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