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7日電 6月7日,2023年中國高考正式拉開帷幕。這場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之一,對於(yu) 絕大多數學生來說,注定是一段難忘的經曆。
“祝大家高考加油!”高考前一天,著名球星貝克漢姆也為(wei) 中國學子送上了祝福。
事實上,各國都有類似於(yu) 中國高考的選拔製度,一些國家的“高考”比拚可謂相當激烈。比如在韓國,學生們(men) 用“核戰役”來形容這場關(guan) 鍵性的考試;而印度“高考”更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考試”。各國“高考”,究竟什麽(me) 樣?一起來看看吧!
韓國:高考是場“核戰役”
韓國高考全稱為(wei) “大學修學能力考試”,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舉(ju) 行。考生需要在一天內(nei) 考完5門科目,曾有韓國學生形容這一考試是場“核戰役”。
高考當天,整個(ge) 韓國都高度戒備。大多數企業(ye) 會(hui) 推遲上班時間,保證交通通暢。在英語聽力考試期間,除應急航班外,飛機起飛和降落都要暫停,穿過領空的飛機必須保證飛行高度高於(yu) 3000米。
此外,考試前夕,考生的親(qin) 友和學弟學妹們(men) 也會(hui) 送來各種祝福禮品。最常見的禮物有粘性強的麥芽糖和糯米糕,祈禱考生能夠“粘上大學”,不要落榜。
另據報道,2023年4月,韓國執政黨(dang) 和政府達成共識,決(jue) 定延長施暴者學生檔案中有關(guan) 重大校園暴力不良記錄的保存期限,並將記錄與(yu) “高考”掛鉤。
日本:更重視思考力與(yu) 判斷力
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和招生製度並不是“一錘定音”,采取全國統一命題考試與(yu) 各高校自主命題招生相結合的製度。全國統一命題的“大學入學考試”基本上可以理解為(wei) 日本式“高考”。
日本從(cong) 2021年開始實施改革,雖然“高考”出題方式維持不變,但題型會(hui) 較過往更重視思考力與(yu) 判斷力。
美國:去標準化和數字化
SAT考試與(yu) ACT考試均被稱為(wei) “美國高考”,它們(men) 既是美國大學的入學條件之一,又是大學發放獎學金的主要依據。兩(liang) 者在出題機構、試卷構成、題型、判分標準以及考試日期上有所不同,但在申請美國名牌大學時的作用與(yu) 效力相同。
不過,據《福布斯》報道,自2020年以來,包括常春藤盟校在內(nei) 的越來越多美國高校不再將SAT或ACT的標準化考試成績作為(wei) 硬性要求,而轉向“考試可選”錄取。2023年3月,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宣布,將“考試可選”轉變為(wei) 永久性政策。
此外,SAT考試正在向數字化轉變,考生將使用電子設備參與(yu) 考試,整個(ge) 數學部分允許使用計算器。據報道,美國將從(cong) 2024年開始過渡到SAT數字化形式,國際學生則於(yu) 2023年率先以新形式參加考試。
法國:哲學是“第一關(guan) ”
法國的“高考”在每年6月,已有200多年曆史,最早由拿破侖(lun) 一世在1808年定下,當時的第一堂考試就是哲學。如今,哲學是法國高中生的必修課,也是“高考”的第一道關(guan) 卡,考生要在4小時的時間裏完成一篇哲學話題的文章。
2022年,法國不同類型高中的哲學考題包括“藝術實踐能否改變世界?”“自由是否意味著不服從(cong) 任何人?”“試析法國數學家古諾著作《論我們(men) 認知的基礎和哲學批判的特性》的文本片段”等。
俄羅斯:科目較多,漢語納入高考
俄羅斯高考科目較多,共有15門考試科目,其中數學與(yu) 俄語是必考科目,另兩(liang) 門要從(cong) 地理、文學、曆史、信息學、物理、化學、生物、外語等科目中再選兩(liang) 門。
2019年俄羅斯首次將漢語科目納入國家統一考試科目,漢語成為(wei) 可供考生選擇的第五種語言。當年漢語考試平均得分62.5分,更有一名畢業(ye) 生漢語得了100分滿分。
除了俄羅斯,白俄羅斯、愛爾蘭(lan) 等國也已將中文列入高考科目。
巴西:規模全球第二,堪比“全民上陣”
巴西高考全稱“國家中學教育水平測試”,簡稱ENEM,通常在每年11月舉(ju) 行,考試成績是巴西大學錄取學生的重要依據之一。ENEM考試除寫(xie) 作外均為(wei) 選擇題,包含所有高中階段學習(xi) 的所有課程,如數學,生物,地理、曆史、外語等。
ENEM考試門檻非常低,隻需年滿15歲,擁有中學學曆的人就可參加考試,可謂“全民齊上陣”,報名的人能達到幾百萬(wan) 。
印度:“世界上最難的考試”
目前印度實行“5+3+2+2”的統一學製,即5年初級小學,3年高級小學,2年初中,2年高中。由於(yu) 人口眾(zhong) 多,印度“高考”競爭(zheng) 異常激烈,甚至被認為(wei) 是“世界上最難的考試”。
在寶萊塢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校長在一屆又一屆新生麵前總是不厭其煩地說:“每年有40萬(wan) 的考生報考皇家工程學院,隻有200人能考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高考”的競爭(zheng) 激烈程度。
印度頂尖高校印度理工學院孟買(mai) 校區機械工程係教授Amit Agrawal曾表示,“進入印度理工學院真的很困難,它的錄取率幾乎低於(yu) 2%。”(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