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高校搭台跨界研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形象的全球傳播

發布時間:2023-06-07 08:4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6日電 6月3日,北京外國語大學第三屆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研究與(yu) 實踐高端論壇在北京開幕。42所高校、媒體(ti) 及政府部門代表聚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形象的全球傳(chuan) 播”主題深入研討。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郭業(ye) 洲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160多個(ge) 國家的600多個(ge) 不同類型政黨(dang) 保持著日常性聯係,這在世界政黨(dang) 領域是絕無僅(jin) 有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由“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今已經“走入”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其他政黨(dang) 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高度評價(jia) ,認為(wei) 該思想進一步推動了人類對美好社會(hui) 製度的探索,屬於(yu) 每一個(ge) 引領國家發展、實現人民幸福的政黨(dang) 和國家。在世界其他政黨(dang) 眼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善於(yu) 理論創新,與(yu) 時代同行;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永葆生機活力;擁有強大的領導力和頑強的戰鬥力;擁有國際情懷和全球視野。

  圖為(wei)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郭業(ye) 洲 北京外國語大學供圖

  郭業(ye) 洲表示,當前,中國國際傳(chuan) 播的重要任務是講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中國實踐的故事、講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團結奮鬥的故事,具體(ti) 從(cong) 三方麵著手:一是加大對非西方國家受眾(zhong) 的傳(chuan) 播,他們(men)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政黨(dang) 理論首選的理解者、同行者和傳(chuan) 播者;二是加強非傳(chuan) 統媒體(ti) 渠道建設,與(yu) 傳(chuan) 統媒體(ti) 共同發力,實現黨(dang) 的形象傳(chuan) 播彎道超車;三是重視非英語媒體(ti) 傳(chuan) 播,以做好英語等通用語種傳(chuan) 播為(wei) 基礎,廣泛覆蓋通用語種媒體(ti) 以外的小語種傳(chuan) 播,向世界各個(ge) 角落的人民傳(chuan) 播黨(dang) 的形象。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楊丹介紹,近年來,北京外國語大學著力圍繞國際傳(chuan) 播主線開展學科建設,始終以國家戰略和時代需求為(wei) 牽引、以外國語言文學和多學科資源為(wei) 基礎,優(you) 化學科新生態;在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如何讓世界了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什麽(me) 、要幹什麽(me) ”這一根本問題,通過國際傳(chuan) 播研究與(yu) 實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效能提供助力。

  圖為(wei)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楊丹 北京外國語大學供圖

  北京外國語大學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袁軍(jun) 認為(wei) ,當前,中國國際傳(chuan) 播研究者和從(cong) 業(ye) 者要用西方聽得懂、能理解、可認知的概念、術語,用學術話語闡釋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特性和價(jia) 值,講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14億(yi) 人口大國、不斷創造曆史新奇跡的政黨(dang) 故事。

  主旨演講中,複旦大學資深教授童兵認為(wei) ,要重視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文獻資料的進一步挖掘,填補現有研究的空白;要針對當前新聞實踐中的問題,加強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研究、弘揚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鮮明的黨(dang) 性和批判性;通過學界與(yu) 政界的共同努力,深化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研究。

  北京外國語大學冠名講席教授、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院長尹韻公表示,當前對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形象的全球傳(chuan) 播應當曆史地、辯證地、發展地看待。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喻國明提出,在AGI技術革命的背景下,國際傳(chuan) 播生態發生了根本性地變革,應通過“換軌道、換引擎、換平台”,整合資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形象的全球傳(chuan) 播賦能。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周勇介紹了該院發布的全球民意調查——世界眼中的中國。調查發現,Z世代的年輕人比其他年齡群體(ti) 更看好中國未來的發展,發展中國家民眾(zhong) 比發達國家民眾(zhong) 更看好中國未來的發展。

  複旦大學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教學與(yu) 實踐基地主任馬淩指出,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的方法論。黨(dang) 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本質就是調查研究工作。隻有調查才能體(ti) 現報道的真實性,把握輿論工作的規律性。調查研究也是黨(dang) 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韓強指出,中共觀是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基本認知,是中共全球形象傳(chuan) 播的重要節點。引領塑造正確的海外中共觀是當前黨(dang) 的重要任務,可以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做出重要貢獻,而其關(guan) 鍵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國家傳(chuan) 播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特聘院長張昆提出,政黨(dang) 政治的本質就是輿論政治、民意政治,政黨(dang) 利用新聞媒介可以實現政治參與(yu) 、輿論監督、政治溝通。

  北京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副院長陳開和指出,當前黨(dang) 的形象全球傳(chuan) 播麵臨(lin) 三重挑戰——事實、價(jia) 值與(yu) 利益。從(cong) 文化融通出發,中國應與(yu) 其他文明相互融通取長補短,聯手建立全球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明確與(yu) 各種文化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共處原則。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電視與(yu) 新聞學院教授塗淩波指出,應結合中國自主知識體(ti) 係構建探索中國特色新聞學的重建,增強曆史自覺意識、實踐自覺意識、學科自覺意識、體(ti) 係自覺意識。

  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在閉幕式上指出,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不僅(jin) 是觀念理念,更是實踐,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來新聞傳(chuan) 播本土化實踐結出的碩果。實踐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就要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共故事,穩步拓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全球影響力,與(yu) 世界人民分享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據了解,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研究與(yu) 實踐高端論壇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於(yu) 2019年創設,隔年召開,旨在搭建一個(ge) 緊密服務黨(dang) 和國家戰略、促進中國特色新聞理論創新的學界、業(ye) 界與(yu) 政界跨界交流的平台。

  本屆論壇由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研究中心與(yu) 複旦大學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教學與(yu) 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