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7日電 題:2023年高考啟帷 呈演“大考”新姿
中新社記者 高凱
6月7日,2023年中國高考啟帷。
根據中國教育部統計數據,2023年全國有1291萬(wan) 考生報名參考,比去年增加98萬(wan) 人,再創曆史新高。這也是中國實施新冠“乙類乙管”後的首次高考,口罩不再是必須,而對於(yu) 今天踏入考場的莘莘學子而言,其心目中對下一階段的期許標準亦有不同。
1291萬(wan) 之新高的背後
從(cong) 2021年的1078萬(wan) 到2022年的1193萬(wan) ,再到今年的1291萬(wan) ,麵對高考報名人數持續創新高的情況,包括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在內(nei) 的不少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指出,近年來高考人數增加,主要是放開中職畢業(ye) 生升學限製,給更多中職畢業(ye) 生升學機會(hui) ,與(yu) 高考複讀生增加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
6月7日,四川省成都市,考生前往玉林中學考點。當日,2023年全國高考拉開帷幕。 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目前各省市高考報名人數不僅(jin) 僅(jin) 包含普通高考報名人數,還包含了大量參加職教高考、專(zhuan) 升本考生。這類學生占比在很多省市一般在20%到30%之間。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推動現代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職業(ye) 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yu) 高等職業(ye) 教育招生規模的10%”。中職畢業(ye) 生升學比例近年來大幅提高。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國高職學校招生557萬(wan) 人,3年累計擴招413.3萬(wan) 人,由於(yu) 中職畢業(ye) 生主要報考高職,且高職近年來持續擴招。從(cong) 這個(ge) 角度上看,高考人數增加並不會(hui) 加劇高考競爭(zheng) 。
相關(guan) 專(zhuan) 家指出,評價(jia) 高考競爭(zheng) 激烈程度要看高考錄取率。根據教育部公布數據,2022年,全國普通、職業(ye) 本專(zhuan) 科共招生1014.54萬(wan) 人,比上年增長6.11%。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67.94萬(wan) 人,比上年增長5.25%。職業(ye) 本科招生7.63萬(wan) 人,比上年增長84.39%。這充分說明,報考人數的增加絕不代表“求學路更擠”。
關(guan) 於(yu) 口罩與(yu) 手機
今年是實施新冠“乙類乙管”後的首次高考,多地發布考場防疫的提示信息。具體(ti) 到口罩佩戴,多個(ge) 省份教育考試機構明確表示,一般情況下,考生進入普通考場就座後,可自行決(jue) 定是否佩戴口罩,更細致的如廣西柳州,要求考生進入考場就座後可以自主決(jue) 定是否佩戴口罩,但考生要自備口罩,在進入考點、考場前自覺佩戴口罩;考試結束後,考生應立即佩戴口罩,有序離開考場。
多地通知,考生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或出現相關(guan) 症狀,應立即向學校或當地考試機構報告,屆時可在備用考場或應急考場參加考試。比如北京明確,每考點至少設置3個(ge) 備用考場。配備專(zhuan) 職衛生防疫工作人員,各考點安排1名校醫負責衛生防疫工作。做好考點考場消毒通風等工作,根據需要配備口罩、免洗手消毒液等防疫用品。
今年高考,各地都將防範手機作弊作為(wei) 重中之重,表示今年將加強高考安檢。北京、江西、湖南長沙等地考生考前需經過兩(liang) 次安檢,手機、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電子設備禁止帶入考點。多地考場還首次配備使用智能安檢門。
6月7日,北京海澱區教育招生和考試中心,工作人員往試卷押運車上搬運試卷。當日,2023年全國高考拉開帷幕。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如浙江所有考點均實行標準化管理,配備智能安檢門、5G信號屏蔽儀(yi) 、金屬探測儀(yi) 等設備,配置視頻監考室和視頻監考員。考試期間,還將啟用無線信號監測設備,對考點周邊可疑信號進行巡回監測,嚴(yan) 防各類高科技作弊。
夢想新趨勢
根據百度聯合中國教育在線掌上高考發布的《百度熱搜·2023高考大數據》顯示,新的一年高考前,在考生和家長熱搜的高考專(zhuan) 業(ye) 方麵,臨(lin) 床醫學搜索熱度斷層第一,航空航天專(zhuan) 業(ye) 搜索熱度攀升最快。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從(cong) 考生的搜索關(guan) 注大數據中,也可以看出高等職業(ye) 教育作為(wei) 高等教育的補充,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認可和接受。在國家政策和考生觀念的影響下,職業(ye) 院校成為(wei) 考生升學路徑中的另一出路。而在高職(專(zhuan) 科)院校中,山東(dong) 包攬了前二,同時也是關(guan) 注職業(ye) 教育考生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