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花天價讓寵物“複活”引爭議 當克隆寵物成了一門生意

何星輝 發布時間:2023-06-09 09:36:00來源: 科技日報

  花“天價(jia) ”讓寵物“複活”引爭(zheng) 議

  當克隆寵物成了一門生意

  【深瞳工作室出品】

  采 寫(xie) :本報記者 何星輝

  實 習(xi) 生 付 菁

  策 劃:趙英淑 滕繼濮 林莉君

  自克隆技術麵世以來,在公共輿論場上,關(guan) 於(yu) 它的爭(zheng) 議始終如影相隨。可觀的商業(ye) 前景和較高的科研價(jia) 值推動著克隆技術的快速發展。每當有新的研究成果麵世,就會(hui) 引發新一輪的關(guan) 注和討論。

  劉興(xing) (化名)的“公貓”,正插著呼吸機,奄奄一息。“公貓”是劉興(xing) 收養(yang) 的土貓,當初取這個(ge) 名字,就是希望它“孬名好養(yang) 活”。她盡量湊近“公貓”的耳朵,生怕它聽不到。“如果你能堅持下來,無論你變成什麽(me) 樣子,我都帶你回家。”劉興(xing) 頓了頓,似乎下了很大決(jue) 心,繼續輕聲說,“如果你堅持不下來,還願意回到我身邊的話,我已經聯係好寵物克隆公司了……”

  劉興(xing) 是一名設計師,至今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她的聲音仍有些顫抖。

  有些陪伴注定不能長久。普通貓狗的平均壽命在10—15歲之間,也就是說,它們(men) 隻能陪伴主人走過一段並不長久的時光。

  麵對愛寵的離去,有人選擇花錢克隆,讓愛寵“複活”。

  “女子花25萬(wan) 元成功克隆去世寵物狗”“上海奶奶花18萬(wan) 克隆寵物”……近年來,類似新聞頻上熱搜,讓“克隆寵物”的話題走進公眾(zhong) 視野。有商業(ye) 機構聲稱:“克隆動物保證擁有與(yu) 本體(ti) 99.9%以上相同的基因,並且有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

  日前,2023第十一屆成都天一寵博會(hui) 的舉(ju) 辦,讓人們(men) 感受到了克隆寵物市場的悄然興(xing) 起。隻不過,當克隆技術進入了商業(ye) 化應用,克隆寵物帶給人們(men) 的,除了“天價(jia) ”的花費,還有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與(yu) 逝去的愛寵再續前緣

  最後的告別,是在北京市通州區一家寵物醫院裏。當天晚上,曆經三次搶救,劉興(xing) 15歲的“公貓”還是走了。前前後後,花了近十萬(wan) 元的醫療費。

  在劉興(xing) 的心裏,共同生活了15年,“公貓”早就變成家人了。正是“公貓”陪著劉興(xing) 從(cong) 深圳來到北京,度過了很多難忘的歲月。“人和動物的感情很奇妙,你喜歡它,它也會(hui) 用它的方式來回饋你,這就是一種雙向奔赴。”

  即便是在手頭最拮據的時候,劉興(xing) 也能優(you) 先保障“公貓”每周吃兩(liang) 次“妙鮮包”,看它享受美食的樣子,對於(yu) 劉興(xing) 來說,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天冷了,“公貓”會(hui) 躲進被窩裏,蜷縮在她的身上。劉興(xing) 說,那種陪伴帶來的溫暖,就像黑夜之中的燈光,給了她莫大的安慰。而隨著“公貓”的離去,劉興(xing) 的心好像一下子被掏空了。

  所幸,有克隆技術。

  劉興(xing) 提前聯係了寵物克隆公司,讓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寵物醫院。從(cong) 皮膚采樣到細胞培育,步步揪心。劉興(xing) 緊張萬(wan) 分,因為(wei) 她知道,任何一個(ge) 環節的失敗,都會(hui) 導致功虧(kui) 一簣。

  整個(ge) 克隆的過程,真是應了那句話:好事多磨。

  在培育成功後,細胞經冷凍、複蘇,最終進入了克隆環節。遺憾的是,前兩(liang) 輪克隆,都以代孕母貓的流產(chan) 而告終。

  盡管寵物克隆公司一再表明,有條紋、斑塊和斑點的克隆動物,即使超過99.9%基因相同,外觀上依然可能存在一定差異。但是,當劉興(xing) 第一眼看到“複活”的“公貓”時,幾乎喜極而泣。八字臉、大耳朵、花白斑,活脫脫還是原來那隻“公貓”。

  “像!太像了!”

  此時,距離劉興(xing) 的“公貓”離世,已經將近一年了。

  “麵對失去,我們(men) 最怕的是空留遺憾。”劉興(xing) 說,克隆技術,讓她和“公貓”有了再續前緣的機會(hui) 。“這種感覺,就像親(qin) 人離開後又重新回到了你的身邊。”

  “天價(jia) ”背後的諾獎技術

  為(wei) 了“公貓”的“複活”,劉興(xing) 花費了13.8萬(wan) 元,這還是寵物克隆公司給出的優(you) 惠價(jia) 。

  “值!太值了!”當屢屢被問及花“天價(jia) ”克隆“公貓”到底值不值時,劉興(xing) 總是脫口而出,沒半點猶豫。

  在劉興(xing) 看來,自己幾十萬(wan) 元的年薪,完全承擔得起這樣的花費,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也很支持。

  “就像你花了很大一筆錢買(mai) 一個(ge) 包或一輛車,不就是因為(wei) 它能給你帶來快樂(le) 嗎?”劉興(xing) 說。

  劉興(xing) 的態度,頗有點“有錢難買(mai) 我樂(le) 意”的意味。“我覺得這個(ge)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dong) 西能夠替代它,如果能夠讓它再回到我身邊,我願意付出一切代價(jia) 。”

  近年來,一種叫“寵物喪(sang) 失綜合征”的現象被心理學界所重視。據稱,一旦寵物去世,60%的寵物主人會(hui) 進入極度悲傷(shang) 的狀態,嚴(yan) 重的甚至會(hui) 失去生活的勇氣。而克隆寵物,能幫助他們(men) 從(cong) 痛苦的情緒中走出來。

  劉興(xing) 代表的恰是一個(ge) 龐大的愛寵群體(ti) 和消費市場。

  艾瑞谘詢和京東(dong) 健康數據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寵物健康消費白皮書(shu) 》顯示:目前我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2年市場規模約為(wei) 3117億(yi) 元;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達3924億(yi) 元;二線以上城市的21歲—30歲年輕群體(ti) 是寵物健康消費的主力軍(jun) 。對於(yu) 大多數寵物主人而言,寵物更像家人,能陪伴自己,為(wei) 生活增添樂(le) 趣。

  寵物克隆機構對外聲稱,克隆寵物是“讓愛寵回歸”“永不說再見”。在一些電商平台,動輒幾十萬(wan) 元一隻的克隆寵物,撩撥著大眾(zhong) 敏感的神經,也為(wei) 克隆技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時至今日,克隆技術已經走過了近百年的發展曆程,先後兩(liang) 次摘得諾貝爾獎,這在技術領域是不多見的。”河南創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劉紅波博士說,克隆實際上是“體(ti) 細胞克隆”的簡稱,也叫“體(ti) 細胞核移植”,本質上是一種“複製”技術。

  劉洪波形象地把克隆技術比喻為(wei) 遺傳(chuan) 基因的“搬運工”。“具體(ti) 來講,就是將動物卵母細胞的細胞核,替換成體(ti) 細胞的細胞核,形成胚胎後再植入動物母體(ti) 。這個(ge) 過程用到的卵母細胞和體(ti) 細胞都是自然存在的,隻是發生了細胞核的移動。從(cong) 本質上來講,克隆隻是遺傳(chuan) 物質的人工組合,並沒有創造新的遺傳(chuan) 物質。”他說。

  從(cong) 世界上第一例核移植動物“蠑螈”,到世界上第一個(ge) 體(ti) 細胞核移植動物“非洲爪蟾”,克隆技術在1935年和2012年兩(liang) 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人類科學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重大進展。不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克隆技術似乎一直“藏在深閨人未識”。

  一直到1996年,英國科學家克隆出世界上第一例體(ti) 細胞核移植哺乳動物,也就是公眾(zhong) 所熟知的克隆羊“多莉”,克隆技術才最終得以“舉(ju) 世皆知”。自此,在以美國為(wei) 代表的畜牧業(ye) 發達國家,克隆技術率先從(cong) 實驗室走向了商業(ye) 化應用市場。

  進入商業(ye) 化新賽道

  2017年,我國科學家運用基因編輯和克隆技術,成功培育出第一隻國產(chan) 克隆犬“龍龍”。兩(liang) 年之後,我國第一隻國產(chan) 克隆貓“大蒜”誕生。

  這為(wei) 廣大的愛寵人士帶來了福音。

  此前,克隆犬和克隆貓的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韓國和美國科學家手中。“龍龍”“大蒜”的到來,讓它們(men) 的主人——北京希諾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浮出水麵,也間接宣告中國突破技術難題,進入了克隆寵物的商業(ye) 化賽道。

  資料顯示,北京希諾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zhuan) 注於(yu) 動物基因科技,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商業(ye) 化克隆寵物企業(ye) ,擁有國際領先的基因編輯犬技術,目前已經曆經了四輪融資。

  實際上,在“多莉”之後,克隆牛、克隆豬、克隆猴等相繼問世,克隆技術在國內(nei) 外得以快速發展。至於(yu) 為(wei) 什麽(me) 獨獨鎖定克隆寵物這條新賽道,北京希諾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米繼東(dong) 坦言,“是因為(wei) 商機”。

  2012年,寵物熱興(xing) 起,克隆寵物訂單卻源源不斷湧向韓國和歐美。受製於(yu) 技術壁壘,國內(nei) 企業(ye) 隻能“望洋興(xing) 歎”。米繼東(dong) 果斷跳槽創業(ye) ,攜手國內(nei) 頂尖科學家,開始攻克技術難題。

  “克隆寵物並不容易,無論是體(ti) 細胞係建立、成熟卵母細胞的獲取,還是體(ti) 細胞核移植、胚胎融合激活以及胚胎移植,都是一個(ge) 個(ge) 艱難而又漫長的過程。”米繼東(dong) 說,盡管克隆不同的物種,技術路線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每個(ge) 物種的生殖和生理特點不同,注定需要研發不同的技術手段。

  米繼東(dong) 舉(ju) 例說,克隆犬的主要難點之一在於(yu) 如何獲取成熟的卵母細胞。而克隆貓,在提取體(ti) 細胞時,對組織要求更高,“可以說,每克隆一種寵物,都是一個(ge) 新的科研課題”。

  短短幾年間,北京希諾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迅速崛起,成了國內(nei) 克隆寵物行業(ye) 的頭部企業(ye) 。

  米繼東(dong) 透露,截至目前,該公司交付了近500隻克隆寵物,經長期跟蹤隨訪,這些克隆寵物的生長和健康狀況都非常好。

  針對外界關(guan) 注的克隆寵物價(jia) 格問題,米繼東(dong) 表示,克隆寵物的價(jia) 格,充分考慮了研發和生產(chan) 成本、市場行情等因素,除了隱形的技術門檻之外,克隆寵物確實需要較多的資源支持,包括高端儀(yi) 器設備和技術人員等硬性成本。“事實上我們(men) 的價(jia) 格已經是全球最低,未來通過技術優(you) 化、效率提升和成本控製,價(jia) 格有望進一步降低。”

  如今,隨著國內(nei) 其他企業(ye) 的湧入,克隆寵物這條新賽道越發熱鬧。人們(men) 發現,克隆寵物的價(jia) 格似乎也朝“親(qin) 民”的方向靠攏。在電商平台上,克隆貓的最低價(jia) 格,已經從(cong) 最高峰的幾十萬(wan) 元,降到了10萬(wan) 元上下。

  監管空白加劇公眾(zhong) 焦慮

  科學家研究出讓人永生的克隆技術,沒想到,男主角被成功克隆後,克隆人竟然反過來冒充他的身份並追殺他,一場激烈的戰鬥由此展開……科幻電影《第六日》裏的情節,展現出克隆技術對傳(chuan) 統社會(hui) 秩序和倫(lun) 理道德的挑戰。

  自克隆技術麵世以來,在公共輿論場上,關(guan) 於(yu) 它的爭(zheng) 議始終如影相隨。可觀的商業(ye) 前景和較高的科研價(jia) 值推動著克隆技術的快速發展。每當有新的研究成果麵世,就會(hui) 引發新一輪的關(guan) 注和討論。

  外界最為(wei) 關(guan) 注的是,目前《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是國內(nei) 唯一能夠對克隆寵物行業(ye) 進行監管的依據,它涵蓋了動物福利、倫(lun) 理審查、生物安全等方麵的內(nei) 容,但這個(ge) 由科技部門頒發的許可證,實際上隻是認可了科技企業(ye) 和科研單位開展動物實驗的資質,並不限定實驗用途。

  也就是說,克隆寵物的特殊性和可能帶來的風險,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同時,鑒於(yu) 克隆寵物本身是整體(ti) 複製,理論上講沒有產(chan) 生“新種”並帶來危害,因此,國內(nei) 外都沒有相關(guan) 法規進行禁止。

  監管的空白,似乎正在加劇公眾(zhong) 的焦慮。

  近年來,隨著克隆寵物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zhong) 麵前,社會(hui) 上關(guan) 於(yu) 監管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如何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機製,並將克隆寵物納入全流程監管,已經成了一個(ge) 不容回避的社會(hui) 命題。

  “其實,就是要避免以克隆寵物之名來克隆人。”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建議,通過“報備製”加強風險管控,否則,“法無禁止即可為(wei) ”。

  “從(cong) 全球範圍看,克隆人是被禁止的,這也是學術界和產(chan) 業(ye) 界的高度共識,是不可逾越的紅線。”米繼東(dong) 說,克隆寵物是一個(ge) 新興(xing) 的領域,希望國家層麵能出台相關(guan) 的規範,確保企業(ye) 的科技創新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men) 也希望為(wei) 行業(ye) 的健康發展探路,為(wei) 國家的監管貢獻些來自企業(ye) 的經驗。”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動物醫學院副教授鍾友剛認為(wei) ,外界的擔憂可以理解,相關(guan) 機構在開展克隆寵物時,肯定要嚴(yan) 格遵照相關(guan) 規範和規定,但從(cong) 科技創新的角度看,還是應該對克隆寵物持鼓勵和寬容的態度。

  當然,公眾(zhong) 爭(zheng) 議的焦點,不僅(jin) 僅(jin) 局限在克隆技術的安全邊界。

  在國外,抗議之聲時有耳聞。盡管隨著克隆技術的不斷成熟,動物福利已經大大提升,但一些動物保護人士仍然抵製克隆寵物,認為(wei) 商業(ye) 機構每克隆一隻寵物,就會(hui) 犧牲無數隻實驗動物,這完全是為(wei) 了滿足個(ge) 人的一己私利而殘害無數動物,“很殘忍”。

  更多的質疑聲,聚焦在克隆寵物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反對者認為(wei) ,克隆寵物並不能真正讓愛寵死而複生,它隻不過是一劑情感安慰劑,甚至有收割智商稅的嫌疑。

  對此,米繼東(dong) 表示理解,因為(wei) 人們(men) 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起點不同,有所爭(zheng) 議非常正常。“我們(men) 會(hui) 站在科學與(yu) 人文關(guan) 懷的角度,為(wei) 社會(hui) 提供一種選擇。”

  科技帶來更多可能性

  今年“五一”假期,哈爾濱極地公園遊人如織,世界首隻克隆北極狼“瑪雅”以超高人氣吸粉無數,這讓人看到了克隆技術在拯救瀕危物種方麵的一縷曙光。

  2006年,該公園從(cong) 加拿大引進兩(liang) 隻野生北極狼,“瑪雅”是其中的一隻。2020年,在“瑪雅”步入老年之後,為(wei) 了“留住”老朋友,該公園聯手北京希諾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始攻關(guan) 一個(ge) 世界性的全新課題——克隆北極狼。經過兩(liang) 年多的努力,世界首隻克隆北極狼“瑪雅”誕生,並在該公園亮相。

  北極狼作為(wei) 世界瀕危級動物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瑪雅”的誕生,被外媒視為(wei) 中國在瀕危物種保護方麵的一個(ge) “裏程碑”。

  無獨有偶。此前,劉紅波帶領團隊培育出了中國首批克隆馬。自此,繼美國和阿根廷之後,我國成為(wei) 第三個(ge) 掌握克隆馬技術的國家。

  這批克隆馬裏,就有無數國人心目中的傳(chuan) 奇——汗血馬,一種世界公認的優(you) 良馬種。其在全世界的總數量也就3000多匹,非常稀少。

  目前,劉紅波的團隊,已經擁有了牛、豬、馬和貓等動物的產(chan) 業(ye) 級克隆能力。

  近年來,隨著全球性的生態危機日益嚴(yan) 重,生物多樣性保護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截至2021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其評估的138374個(ge) 物種中,38543個(ge) 物種麵臨(lin) 滅絕威脅。因此,物種資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點關(guan) 注。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實驗動物資源研究所所長、國家實驗動物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賀爭(zheng) 鳴公開表示,克隆技術為(wei) 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提供了一個(ge) 很好的切入點,這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有很大貢獻。

  “克隆技術的基本科學問題,諸如克隆動物及其後代作為(wei) 人類食品的安全性問題等,都已經被闡述得非常清楚。”劉紅波說,克隆技術是唯一能夠將單個(ge) 體(ti) 細胞轉變為(wei) 生命個(ge) 體(ti) 或群體(ti) 的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國外,克隆技術早就已經開始了商業(ye) 化應用,為(wei) 畜牧業(ye) 、生物醫藥和瀕危動物保護等相關(guan) 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劉紅波呼籲:“應充分尊重科學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堅持‘科技向善’並製定相關(guan) 政策,讓商業(ye) 化克隆有序發展,並得到社會(hui) 各界的廣泛支持與(yu) 幫助。”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