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文物東(dong) 漢“昭君出塞”銅鏡 張建斌 攝
中新網北京6月8日電 題:最早記載昭君出塞的東(dong) 漢銅鏡流落民間,是誰在盜掘倒賣?
中新網記者郭超凱
2020年,一麵東(dong) 漢銅鏡的亮相,引起國內(nei) 學界和收藏界的極大關(guan) 注。這麵銅鏡刻有“中國”與(yu) “匈奴”的銘文,並記錄有昭君出塞的故事,是目前所知最早記載王昭君的文物。然而這樣一件國家一級文物,卻是犯罪分子從(cong) 田裏盜掘而來,幾經倒手價(jia) 格從(cong) 8萬(wan) 漲至260萬(wan) 元。到底是誰在盜掘珍貴文物?又是誰在背後倒買(mai) 倒賣?
東(dong) 漢銅鏡為(wei) 何被倒買(mai) 倒賣?
昭君出塞的故事是中國文學史上長盛不衰的題材,由此演繹出豐(feng) 富的文學影視作品。西漢時期王昭君和親(qin) 匈奴,此後數十年間,漢朝與(yu) 匈奴免於(yu) 邊境爭(zheng) 端,正所謂“兵革不用中國安”。不過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史實與(yu) 文學的混淆,往往容易將真相帶偏。而文物,則成為(wei) 考訂故事要素形成年代的重要依據。
2020年,一麵記錄著昭君出塞故事的東(dong) 漢銅鏡的亮相,引起文物界人士的高度關(guan) 注。這枚直徑21.5厘米、緣厚1.2厘米、重1434克的銅鏡,其鏡背中心為(wei) 扁球形鈕,鈕座為(wei) 十三枚乳釘環繞,間以銘文十二字,為(wei) 製作者名稱及吉語:仲作,宜侯王,複(服)此竟(鏡)者大富昌。
銅鏡內(nei) 區中部有四枚乳釘,將圖像分割為(wei) 四組扇形區域,每一區域均布置人物車馬畫像,並具榜題,銘文分別為(wei) :王諸君/大皇後/胡王車/胡主簿。外區有長銘,形式為(wei) 七言詩,共七十字,銘文為(wei) “孟春正月更元年,胡王陛見賜貴人。後宮列女王昭君,隱匿不見坐家貧。待詔未見有(又)失神,長迫受詔應眾(zhong) 先。倍(背)去中國事胡人,漢召單於(yu) 匈奴臣。名王歸義(yi) 四夷民,兵革不用中國安”,詳細地記錄著昭君出塞的故事。
它的出現,以實物形式證明了昭君和親(qin) 的故事在東(dong) 漢已廣為(wei) 流傳(chuan) ,也成為(wei) 探討王昭君故事發展演變的重要線索。
洛陽博物館藏品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石豔豔指出,這麵銅鏡是目前已知最早記載昭君出塞故事的文物,具有珍貴的史料價(jia) 值和藝術價(jia) 值。
一級文物東(dong) 漢“昭君出塞”銅鏡,銅鏡上刻有2處“中國”字樣。 洛陽市公安局供圖
更難能可貴的是,銅鏡上的銘文兩(liang) 次出現了“中國”字樣。銘文指出,王昭君“倍(背)去中國事胡人”,將“中國”(漢朝)與(yu) “匈奴”相對,這是已知存世最早的一件明確將中原王朝與(yu) 域外政權相對,自稱“中國”的實物證據。石豔豔表示,這說明在漢朝,相對匈奴等域外政權,“中國”已是中原政權、炎黃子孫對自我的深刻認知與(yu) 認同,有助於(yu) 增強民族凝聚力。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無價(jia) 之寶,卻是一件疑似被盜文物。
銅鏡亮相後不久,公安機關(guan) 通過偵(zhen) 查發現,這麵銅鏡疑似洛陽文物販子李某貝以高價(jia) 倒賣給廣東(dong) 商人駱某。既是珍貴文物,又牽涉文物非法買(mai) 賣,洛陽公安局立即成立工作專(zhuan) 班,迅速開展偵(zhen) 查。2021年7月,該案被列為(wei) 公安部督辦案件。
銅鏡被層層倒賣4手,價(jia) 格翻了數十倍
這枚銅鏡從(cong) 哪來?又是如何落到文物販子李某貝手中?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為(wei) 了撥開重重迷霧,洛陽市公安局刑偵(zhen) 支隊文物犯罪大隊民警李曉丹等人決(jue) 定從(cong) 賣方洛陽籍文物販子李某貝和買(mai) 家廣東(dong) 商人駱某2個(ge) 關(guan) 鍵人物著手。
公安機關(guan) 將犯罪嫌疑人追捕歸案 洛陽市公安局供圖
經過調查,洛陽警方得知,文物販子李某貝長期以倒買(mai) 倒賣文物為(wei) 生。盡管文化水平不高,隻是初中畢業(ye) ,但李某貝非常善於(yu) 包裝自己。他經常舉(ju) 辦一些文物知識的講座,還在社交平台上曬寶、鑒寶。一番精心操作讓他成為(wei) 洛陽文物圈內(nei) 數得上名號的“行內(nei) 大咖”。
“圈內(nei) 人都叫李某貝‘大咖’,但他基本不跟洛陽人做生意,都是跟外地人做生意。”多年的辦案直覺,讓李曉丹意識到李某貝這人不簡單,其背後肯定牽扯不少重要文物。
經過11個(ge) 月的艱苦工作,洛陽警方逐漸查清了犯罪網絡框架,梳理出疑似涉嫌倒賣文物人員40餘(yu) 人、疑似交易信息上百條。
洛陽警方從(cong) 犯罪嫌疑人李某貝家中搜出大量文物。 洛陽市公安局供圖
一番條分縷析下,在湖南長沙開古玩店的張某安進入洛陽警方的視野。此人也是職業(ye) 文物販子,與(yu) 李某貝交往密切。李某貝手中的“昭君出塞”銅鏡極有可能是從(cong) 張某安手中購買(mai) 。
2021年9月,洛陽市公安局組織第一次集中抓捕行動,李某貝、張某安等人被抓捕歸案。李某貝交代了他從(cong) 張某安處購買(mai) “昭君出塞”銅鏡並倒手260萬(wan) 賣給駱某的犯罪事實,印證了警方在前期研判中的推斷。
李某貝此人非常狡猾,他以260萬(wan) 的價(jia) 格將“昭君出塞”銅鏡賣給了駱某,但對外卻宣稱銅鏡賣了1000多萬(wan) 元的高價(jia) ,主要是想混淆視聽,在哄抬銅鏡價(jia) 格的同時,也抬高了自己在“圈裏”的地位。
根據李某貝交代的犯罪事實,洛陽警方不斷倒追、深挖銅鏡倒買(mai) 倒賣的來龍去脈,最終查清楚了這麵銅鏡的來曆:
原來早在2014年,犯罪嫌疑人林某永等四人便在桂林市平樂(le) 縣平樂(le) 鎮糖榨村一農(nong) 田內(nei) 盜掘出土了這麵“昭君出塞”銅鏡。當時這4人還挖出一些陶罐,不過他們(men) 覺得陶罐不值錢,於(yu) 是便把陶罐摔碎了,隻保留了這麵銅鏡。同年下半年,經中間人介紹,林某永以8萬(wan) 元的價(jia) 格,將這麵銅鏡賣給了廣西荔浦市的郭某強。隨後,湖南長沙文物販子張某安和張某尉共同出資20萬(wan) 元從(cong) 郭某強處收購了這麵銅鏡,之後又以240萬(wan) 元的高價(jia) 賣給了李某貝。李某貝再加價(jia) 20萬(wan) ,以260萬(wan) 元的價(jia) 格將銅鏡賣給了駱某。
銅鏡先後被倒賣了4手,價(jia) 格從(cong) 8萬(wan) 漲到了260萬(wan) ,翻了32.5倍。至此,“昭君出塞”銅鏡案全鏈條告破,真相水落石出。
5000多件文物被追回
順著倒買(mai) 倒賣的鏈條,洛陽警方循線抽絲(si) 剝繭,擴大戰果。從(cong) 2020年10月發現相關(guan) 線索,經過參戰民警近一年的縝密經營,該案從(cong) 一條模糊的單人個(ge) 案線索,擴展成一個(ge) 涉案人員多、涉及地域廣的係列大案。
2021年9月和2022年6月,洛陽市公安局組織兩(liang) 次集中抓捕行動,分別趕赴北京、上海、廣東(dong) 等20餘(yu) 個(ge) 省、市,累計抓獲犯罪嫌疑人59人。
洛陽市公安局將扣押的文物移交博物館。 洛陽市公安局供圖
截至目前,該案已判決(jue) 33人(其中五年以上刑期15人,含十年以上3人),破獲案件109起,涉及罪名包括:盜掘古墓葬罪、倒賣文物罪、詐騙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等。
更令人震驚的是,洛陽警方從(cong) 這些犯罪分子手中搜出的文物竟多達5000多件,其中包括“昭君出塞”銅鏡等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67件,三級文物592件,一般文物4380餘(yu) 件,另有古錢幣54.2公斤。所幸,這些涉案的文物目前均已悉數追回。(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