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1日電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6月9日刊發專(zhuan) 欄作家、CNN知名主播法裏德·紮卡裏亞(ya) 的文章。紮卡裏亞(ya) 近日在結束了歐洲行後發文指出,對歐洲而言,貿易至關(guan) 重要,它的繁榮依賴於(yu) 與(yu) 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歐洲不能脫離中國,否則那將是全球化的終結。
紮卡裏亞(ya) 在文章中稱,十年前,中國出口的汽車數量相對較少。如今,它輕而易舉(ju) 地取代了日本的地位,成為(wei) 全球領先的汽車出口國。中國在電動汽車生產(chan) 方麵尤為(wei) 強勁。世界上每三輛電動汽車中就有兩(liang) 輛是中國製造的。他指出,在思考中國時,我們(men) 有必要記住中國的優(you) 勢,以及它與(yu) 全球經濟緊密交織的程度。
紮卡裏亞(ya) 表示,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向他解釋了歐洲的困境。“歐洲需要一項產(chan) 業(ye) 政策,它無法承受模仿(拜登)政府的保護主義(yi) 。”布朗稱,“對歐洲而言,貿易至關(guan) 重要,它的繁榮依賴於(yu) 與(yu) 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而美國則不然。(與(yu) 美國不同,歐洲需要)進口能源,不能自給自足。盡管歐美在表麵上達成了一致,但分歧可能會(hui) 越來越大。”
布朗承認拜登政府已采取部分措施擴大貿易,但他擔心這些措施可能會(hui) 削弱提升全球貿易的雙邊努力。
紮卡裏亞(ya) 提到,丹麥前首相赫勒·托寧-施密特對此表示讚同。“歐洲不能脫離中國。”她解釋道,“那將是全球化的終結。”
文章稱,“去風險”是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經常使用的術語,也是當今外交界的熱門流行語。就連拜登政府現在也宣稱,它也希望“去風險”而不是“脫鉤”。
紮卡裏亞(ya) 還提到,新加坡前外交官、《亞(ya) 洲的21 世紀》一書(shu) 的作者馬凱碩也指出,西方的討論常常忘記世界的增長主要來自亞(ya) 洲。馬凱碩以東(dong) 南亞(ya) 地區為(wei) 例指出,2000年時,日本的經濟規模大約是東(dong) 南亞(ya) 的八倍,而如今,大約再過三年後,東(dong) 盟的經濟總量將追平日本。他強調,中國與(yu) 東(dong) 盟之間的貿易往來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一對貿易關(guan) 係——近1萬(wan) 億(yi) 美元,東(dong) 盟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開放和充滿活力的貿易,特別是與(yu) 中國的貿易。
文章援引布朗的話指出,“我們(men) 都需要一個(ge) 運作良好且不斷擴大的全球貿易體(ti) 係和有效的多邊機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