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6月12日電 題:台青黃馨慧的文化之旅:攜一支竹笛 連兩(liang) 岸和鳴
作者 郭其鈺 鮑夢妮
從(cong) 台灣比賽到大陸演出再到北美春晚,台青黃馨慧攜一支竹笛,走向不同的舞台。在她眼中,竹笛已不限於(yu) 一件具象的樂(le) 器,而是演化成了文化傳(chuan) 承與(yu) 交流的符號,聯結著兩(liang) 岸情緣。
出生於(yu) 台灣台北的黃馨慧傳(chuan) 承了母親(qin) 對民樂(le) 的熱愛,從(cong) 小學習(xi) 竹笛演奏並在當地比賽中嶄露頭角。2002年,她隨家人來到浙江杭州定居,也正式踏上了對中國傳(chuan) 統民樂(le) 的尋根之旅。
江南的民樂(le) 文化源遠流長,發源於(yu) 此的江南絲(si) 竹素有“人間仙樂(le) ”之美譽。其中竹笛演奏悠遠綿長,如悠悠江水輕巧流暢。在藝術氛圍熏陶下,黃馨慧得到大陸多位名師指點。在上海音樂(le) 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後,她前往美國深造,將“仙樂(le) ”揚名海外。
2022年,黃馨慧參演的器樂(le) 重奏《炎黃心中國情》登上北美春晚的舞台。悠揚笛聲勾起了海外赤子的思鄉(xiang) 之情,也將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向海外。
早在1998年,黃馨慧的父親(qin) 就來到杭州創業(ye) 。20多年後,當黃馨慧完成學業(ye) 麵對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時,她回到了祖國大陸。
“我喜歡杭州的生活,這裏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說起杭州日新月異的變化,黃馨慧感受頗深,“我見證了G20杭州峰會(hui) 的舉(ju) 辦,今年還要承辦亞(ya) 運會(hui) ,可以說我是伴隨著杭州的發展成長起來的。”
近年來,在“情係兩(liang) 岸·攜手同行”兩(liang) 岸聯歡活動、《富春山居圖》合璧十周年紀念活動等兩(liang) 岸交流活動中,總能看到黃馨慧的身影。《故鄉(xiang) 的雲(yun) 》《我愛你中國》《西湖春曉》……曲曲悠揚傳(chuan) 遞著“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的美好期許。
如今,黃馨慧還擔任浙江省台灣學生誌工隊副主委,以文化藝術為(wei) 紐帶加強兩(liang) 岸青年交流。
2020年9月2日,黃馨慧牽頭舉(ju) 辦國風主題的兩(liang) 岸交流活動。 陳聖浩 攝
“我們(men) 組織台灣學生穿著漢服參觀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乘船遊覽京杭大運河等。當時通過社交媒體(ti) 向台灣島內(nei) 直播此類活動時,收到非常多正向反饋,不少台灣青年想來大陸走走看看。”近兩(liang) 年,黃馨慧依托浙江省台灣學生誌工隊,多次牽頭舉(ju) 辦國風主題的兩(liang) 岸交流活動,以文化為(wei) 媒助兩(liang) 岸融合。
她注意到,隨著兩(liang) 岸交流愈發密切,越來越多台灣學生來大陸求學、就業(ye) ,想長期留下來發展。
為(wei) 幫助他們(men) 盡快融入當地生活,黃馨慧和浙江省台灣學生誌工隊組織新生迎新、中秋烤肉、端午團聚等活動,緩解在浙台青的思鄉(xiang) 之情,並對接企業(ye) 參訪、就業(ye) 招聘等,幫助更多台青在大陸紮根。
雖然自己定居大陸,但對於(yu) 黃馨慧而言,兩(liang) 岸都是家。她希望邀請台灣島內(nei) 的民樂(le) 愛好者來大陸交流、演出,在“琴瑟和鳴”中連得更緊、貼得更近。(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