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梁題刻為(wei) 何選擇與(yu) 埃及尼羅尺石刻聯合申遺?千年水文監測曆史對當今世界應對水文災害有何借鑒意義(yi) ?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館長楊邦德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
中新社記者:楊館長,您好!同樣作為(wei) 世界上研究古代水文的遺址,涪陵白鶴梁題刻和埃及尼羅尺石刻分別有什麽(me) 樣的特點,請您介紹一下。
楊邦德:先說白鶴梁,它是重慶涪陵城北長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古時候常有白鶴群集梁上,所以老百姓稱之為(wei) 白鶴梁。梁上現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觀音2尊、白鶴1隻,其中具有水文科學價(jia) 值的題刻有108段,記載了自唐廣德二年(公元764年)以來,1200多年間72個(ge) 年份的枯水水位資料,被譽為(wei)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而古埃及時代的尼羅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水位觀測的流域之一。尼羅河水位觀測,它的曆史超過了5000年,記載下來的有1300多年的數據。早在公元前,埃及神廟的祭司們(men) 發明了一種水位測量標尺,作為(wei) 測量尼羅河水位的工具,後來就被稱之為(wei) “尼羅尺”,可以通過水位與(yu) 作物的收獲關(guan) 係來確定稅收額度。
中新社記者:埃及跟中國相距這麽(me) 遠,為(wei) 什麽(me) 兩(liang) 者要選擇共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
楊邦德:中國和埃及目前留存有最古老的水位觀測實物,都位於(yu) 世界的大河上,都是水文遺存設施,反映的是亞(ya) 洲、非洲兩(liang) 種不同的農(nong) 業(ye) 文明與(yu) 江河水資源的密切關(guan) 係。白鶴梁題刻和尼羅尺有著極其密切的內(nei) 在聯係。目前,中埃聯合申遺的提議也已起步,白鶴梁正在建立與(yu) 埃及民間和官方聯合申遺的工作機製。
中新社記者:白鶴梁題刻,您覺得它有什麽(me) 樣的重要性?中國又進行了怎樣的保護,讓它能夠在水下“越千年”?這給世界其它的水下文化遺產(chan) 保護提供了怎樣的借鑒?
楊邦德:白鶴梁題刻還有重要的曆史和藝術價(jia) 值,它囊括了唐宋以來各派書(shu) 家遺墨,字體(ti) 有篆、隸、行、楷、草,書(shu) 體(ti) 風格有顏、柳、歐、蘇,所以白鶴梁它是中國書(shu) 法藝術、石刻藝術的瑰寶。
早在197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水文會(hui) 議上,首次將白鶴梁題刻推向了世界,引起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家的極大關(guan) 注。此後三峽工程蓄水,白鶴梁將永沉江底,如何保護題刻成為(wei) 專(zhuan) 家們(men) 論證和研究的重大課題。
在多種保護方案中,最終選擇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先生提出的“無壓容器”原理方案。該方案是在白鶴梁原址上修建一座巨大的無壓容器,並在容器內(nei) 注滿過濾後的長江水,使容器內(nei) 部的水壓與(yu) 外部的長江水壓達到相對平衡。容器采用先進的設備及技術對長江水進行沉澱、活性炭去淤等等,以減少江水對題刻文字的侵蝕。容器內(nei) 沿白鶴梁體(ti) 建了一條耐壓通道,觀眾(zhong) 可在通道觀測窗口近距離地觀賞水下題刻。
當前,全球對水下文化遺產(chan) 更加重視,埃及、希臘、墨西哥都在規劃建設水下博物館。白鶴梁水下遺產(chan) 的保護利用經驗,為(wei) 世界打開了新的視角。
中新社記者:白鶴梁的水文監測曆史對當今世界應對水文災害、強化可持續發展有著怎樣的借鑒意義(yi) ?
楊邦德:翻開整部人類曆史,重大氣候災害事件都會(hui) 對人類社會(hui) 和經濟發展產(chan) 生重大影響。
白鶴梁記錄的水文資料是古人在長期觀察中的經驗認識,暗合氣候、水文、農(nong) 業(ye) 三者之間的因果關(guan) 係與(yu) 科學規律,是對三峽地區降水周期與(yu) 長江水位變化的規律總結。這些記錄為(wei) 研究古代三峽地區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狀況,提供了十分寶貴的曆史資料,至今仍可對社會(hui) 的氣候變化、水環境問題提供參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