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梅隴生態園景觀。 上海市綠建中心供圖
中新網上海6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當下,上海正在建設“公園城市”,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態之城”。
上海市公共綠地建設事務中心(下稱:上海市綠建中心)方麵14日披露,該中心重點推進“環上”公園和外環綠道建設,首批6座“環上”公園已開放;目前,正推進第二批10座“環上”公園年底建成。“環上”公園是指,上海環城生態公園,以外環綠帶為(wei) “骨架”建設。
據悉,上海已完成“環內(nei) ”200公頃楔形綠地建設;在“環外”推動吳淞江生態間隔帶方案研究;同時開展“五大新城”國際方案征集並形成上海新城綠環專(zhuan) 項規劃。
如今,環城生態公園帶和“千座公園”建設工程被納入上海市委2023-2025民心工程。在建設前、建設過程中,上海市綠建中心問計於(yu) 民,廣泛收集民眾(zhong) 意見和建議,經過專(zhuan) 家評審,采納其中“金點子”,給民眾(zhong) 帶來更好的體(ti) 驗;公園建成開放後,該中心開展民眾(zhong) 滿意度調查,以期改進和完善相關(guan) 配套等。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受訪市民、建設單位和設計師對環城生態公園的民眾(zhong) 參與(yu) 機製表示滿意,並認為(wei) 在環城公園建設中固化民意征詢環節十分必要。
據介紹,2021年9月到11月,在上海環城生態公園帶總體(ti) 規劃編製階段,上海市綠建中心麵向此間全體(ti) 民眾(zhong) 開展“金點子”征集,以吸納民意、匯聚民智。經過專(zhuan) 家評審後,共有25條“金點子”在首批“環上”公園建設中落實落地。比如,閔行梅隴公園打造了“樹蛙部落”特色場景,為(wei) 夜跑居民等提供夜遊場所。
在後續公園綠地建設中,上海市綠建中心延續了問計於(yu) 民的做法,16個(ge) 第二、三批“環上”公園和7個(ge) 重點綠化項目共征集意見285條,采納97條。據介紹,嘉定綏德公園在施工準備階段接到民眾(zhong) 反映,在公園道路附近發現有上海地區比較難觀測到的黑枕黃鸝築巢雛育。項目管理方積極與(yu) 設計、施工單位溝通,為(wei) 築巢鳥媽媽和寶寶們(men) 退讓出了100米的範圍,讓路、橋改道而行,給自然界動物繁衍生息留出空間。
今年初,首批6座“環上”公園建成並對外開放。開放運營近半年來,“環上”公園日均客流量顯著增加。近期,該中心開展首批6座“環上”公園民眾(zhong) 滿意度調查。數據顯示,金海濕地公園周末遊客量可達1萬(wan) 人次以上。今年“五一”假期,首批6座“環上”公園累計遊客量約77000人次。上海市綠建中心負責人周華傑表示,民眾(zhong) 是公園綠地的直接使用者和重要評價(jia) 者,要多了解一些“老百姓覺得”,及時開展民眾(zhong) 滿意度測評十分重要,能夠發現問題、接受監督、改進工作。
據了解,上海市綠化市容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鄧建平把“抓實辦好民心工程,加快推動公園城市建設”作為(wei) 主題教育的調研題目,並指出,上海公園城市建設要回應和滿足民眾(zhong) 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真正做到民心工程得民心。
經統計梳理,6座“環上”公園民眾(zhong) 總體(ti) 滿意度評分為(wei) 8.92分(總分為(wei) 10分)。寶山豐(feng) 翔智秀公園遊客黃女士說:公園改造後麵貌煥然一新,當時民意征詢時提的綠化效果提升的意見也被采納了,現在綠植和設施都有明顯改進。每天中午吃完飯都要來轉一圈。
經過調查,目前遊客中年輕群體(ti) 增多,以家庭為(wei) 單位出遊活動增多,專(zhuan) 程打卡的遊客也增多,“環上”公園社會(hui) 顯示度和輻射效益顯著提高。停車位、公共廁所、避雨廊亭、售賣點基本滿足能公園運營和遊客使用需要。
七成受訪者對帳篷露營持歡迎態度;逾半數受訪者對寵物入園、自助燒烤、園內(nei) 騎行等活動有所顧慮:其中,持反對意見者顧慮集中在安全隱患(占55%)和衛生問題(占31%),而持“有利有弊”意見的民眾(zhong) 多數建議采用劃定指定區域、加強巡查管理等運維方式。同時,年輕群體(ti) 對遊園新需求較為(wei) 支持,而老年群體(ti) ,特別在關(guan) 於(yu) 寵物入園問題上幾乎與(yu) 年輕人意見相左。
周華傑表示,圍繞在公園內(nei) 搭帳篷、騎行、燒烤、遛寵等民眾(zhong) 新需求和管理新矛盾,“環上”公園將在後續運維中完善機製;同時,如何平衡民眾(zhong) 遊園新需求與(yu) 管理新矛盾,將成為(wei) 探索的重要課題。
周華傑告訴記者,未來,在公園綠地建設管理中,上海市綠建中心將延續成功做法、織密征集網絡,持續深化民眾(zhong) 提意見建議、中心搭協調平台、各區促問題解決(jue) 的協同機製。該中心將把民眾(zhong) 參與(yu) 機製拓展到楔形綠地、生態間隔帶和環新城生態公園建設中;把民眾(zhong) 參與(yu) 工作“觸角”延伸至社區、校園、企業(ye) 等社會(hui) 治理格局中,同時擴大影響麵,拓寬征集麵;該中心還不斷提升納民意、匯民智的科學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