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18日電 致力於(yu) 探索如何借助數字化技術推動我國中小學學生“五育並舉(ju) ”, 6月17日上午,清華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聯合山東(dong) 省未來智能產(chan) 業(ye) 研究院成功舉(ju) 辦《數字化助力中小學五育並舉(ju) 模式的探索研究》報告發布會(hui) 暨“五育並舉(ju) 的數字化模式”專(zhuan) 題研討會(hui) 。
據了解,“五育並舉(ju) ”——德育、智育、體(ti) 育、美育、勞動教育,是我國提出的重要的教育指導方向,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麵臨(lin) 著五育發展不均衡、過度重視智育等問題。新時期的數字技術革命,為(wei) 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成為(wei) 解決(jue) “五育並舉(ju) ”困境的潛在方式之一。
會(hui) 上,清華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歐陽沁介紹,研究報告是由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的縣域治理研究中心和山東(dong) 省未來智能產(chan) 業(ye) 研究院組成聯合課題組,在過去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裏對山東(dong) 省中小學利用數字化的手段來助力五育並舉(ju) 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所形成。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曉斌詳細闡述了《數字化助力中小學五育並舉(ju) 模式的探索研究》報告的主要內(nei) 容和研究成果。
何曉斌介紹,該研究報告提出中小學“五育並舉(ju) ”數字化的3551模式,即五育並舉(ju) 數字化應依托3個(ge) 力量:政府引導、家校聯動及其他社會(hui) 力量協助,圍繞5大環節:教、學、測、評、管,深入理解和把握五大方向:標準化、個(ge) 性化、過程化、多元化及智能化,最終為(wei) 了實現1個(ge) 目標:實現高質量的基礎教育人才培養(yang) 。
報告指出,數字化助力“五育並舉(ju) ”發展的三個(ge) 階段,第一階段是信息化,主要目標是以數字化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第二階段是平台化,通過數字化助力教育全方位發展;第三階段是智能化,以數字化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此外,研究報告還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如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教育數字化改革缺乏協同、教師對數字化理解和應用能力有限等,提出了一係列的政策建議,包括強化教師培訓、穩步推動教育數字化發展、推進技術和製度的協同改革等,以期為(wei) 我國教育發展提供更多有益思考和實踐方案。
在報告發布後的圓桌論壇環節,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山東(dong) 省未來智能產(chan) 業(ye) 研究院的專(zhuan) 家學者,與(yu) 來自山東(dong) 省聊城市的兩(liang) 位中小學校長,就如何構建以數字化為(wei) 基礎的“五育”並舉(ju) 綜合素質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等問題展開了討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