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繡球花開。近日,福建鼓嶺迎來了前來出席“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的美國老朋友。他們(men) 或是年幼時跟隨父母在這裏度過了童年時光,或是家族長輩與(yu) 鼓嶺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鼓嶺,將他們(men) 與(yu) 中國緊緊聯係在一起。
“回中國真的就像回家”“我們(men) 被鼓嶺人民的熱情深深打動”“要讓鼓嶺的故事代代傳(chuan) 遞”……采訪中,這些真摯的話語總能讓記者心中湧起陣陣暖意。友誼與(yu) 愛,是鼓嶺情緣的關(guan) 鍵詞。
在曾經的“外國本地公眾(zhong) 水井”,“鼓嶺之友”穆言靈和蒲光珠兩(liang) 位老人,帶著兒(er) 孫用水桶從(cong) 這口百年老井中打出甘甜井水。這場景讓人想起了他們(men) 的先輩和當地村民共飲一井水的歲月。時光流轉中,人們(men) 仿佛看到了當年在這井台上,中美兩(liang) 國孩童不分彼此嬉戲玩耍,體(ti) 味到跨越時空的友誼的無盡韻味。
鼓嶺上的富家別墅,是穆言靈每次到鼓嶺必去的地方。別墅前有一個(ge) 雕塑,雕塑裏的男嬰正是以穆言靈的丈夫穆彼得為(wei) 原型創作的。穆彼得回憶說:“爸爸常講,我們(men) 在福州有個(ge) 家,就在鼓嶺上麵。”
“鼓嶺之友”畢樂(le) 華老人,在福建的日子裏重新說起福州話。回到當年在鼓嶺的家,看到院子裏玩鬧的孩子,畢樂(le) 華仿佛看到了自己幼年的影子。她特地找到當年曾經拍下照片的門廊木樁,“就在這裏,再給我拍一張照片!”
觸景生情,睹物思人。一段段動人故事,一聲聲親(qin) 切問候,一縷縷美好回憶,讓“鼓嶺之友”們(men) 感歎:“這才是友誼該有的樣子。”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鼓嶺故事已經成為(wei) 中美民間友好的生動注腳,雖然中美關(guan) 係目前麵臨(lin) 困難和挑戰,但越是這樣的時刻,就越需要加強人文交流。
習(xi) 近平主席在致“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賀信中指出:“‘鼓嶺之友’的經曆再次證明,中美兩(liang) 國人民完全可以跨越製度、文化、語言的差異,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鼓嶺的柳杉王公園內(nei) ,有一棵已有1300餘(yu) 年樹齡的柳杉,兩(liang) 大樹幹合抱如一,曆經歲月洗禮,依舊生機盎然、挺拔俊美。千年柳杉見證了百年前的鼓嶺歲月,“鼓嶺之友”每次重回鼓嶺,都會(hui) 在樹下合影留念。走訪鼓嶺期間,在萬(wan) 國公益社外,中美各界人士共同種下兩(liang) 棵桂花樹。清風拂過,枝葉沙沙作響。鬱鬱蔥蔥的鼓嶺,不斷講述著中美兩(liang) 國人民的友好交往故事,讓鼓嶺情緣代代傳(chuan) 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