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7月5日電 (記者張佳欣)據5日《物質》雜誌報道,包括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內(nei) 的一個(ge) 團隊開發了一種金屬凝膠,這種凝膠具有很高的導電性,可在室溫下打印三維(3D)固態物體(ti) 。這項技術為(wei) 製造各種各樣的電子元件和設備打開了大門。
為(wei) 製造這種金屬凝膠,研究人員從(cong) 懸浮在水中的微米級銅顆粒溶液開始進行操作,先在其中加入少量的銦镓合金,這種合金在室溫下是液態金屬;然後攪拌混合物,此時他們(men) 發現,液態金屬和銅顆粒基本上相互粘在一起,在水溶液中形成了一個(ge) 金屬凝膠“網絡”。
論文合著者、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學與(yu) 生物分子工程教授邁克爾·迪基解釋說,這種凝膠的稠度很重要,因為(wei) 這說明銅顆粒在整個(ge) 材料中的分布相當均勻。首先,這意味著粒子網絡連接在一起形成了電子路徑;其次,這意味著銅顆粒不會(hui) 從(cong) 溶液中沉澱出來,堵塞打印機。
所得凝膠可使用傳(chuan) 統的3D打印噴嘴進行打印,並能使打印物體(ti) 保持其形狀。而且,當打印的3D物體(ti) 在室溫下幹燥時,會(hui) 變得更加堅固。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顆粒的排列方式會(hui) 影響材料的幹燥方式。例如,如果打印一個(ge) 圓柱形物體(ti) ,當它幹燥時,兩(liang) 邊會(hui) 比頂部和底部收縮得更多。如果物體(ti) 在室溫下幹燥,這個(ge) 過程就比較慢,不會(hui) 影響物體(ti) 結構變化。如果對其加熱,如放在80℃的加熱燈下快速幹燥,可能會(hui) 導致結構變形。
由於(yu) 此變形是可預測的,這意味著可通過控製打印物體(ti) 的圖案和幹燥時所施加的熱量,使打印物體(ti) 改變形狀。
研究還發現,由於(yu) 打印物體(ti) 最終含有高達97.5%的金屬,因此具有很高的導電性。雖然它們(men) 的導電性不如傳(chuan) 統的銅線,但在室溫下3D打印銅線是不可能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