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報告背不動日本核汙水排海這口“鍋”(望海樓)
劉少華
近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了日本福島核汙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從(cong) 日本國內(nei) 到沿太平洋地區再到國際社會(hui) ,有大量聲音對這份報告認為(wei) 日本核汙水排海方案“總體(ti) 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的說法表達了強烈反對和質疑。
中國外交部最近連續多天發聲,明確指出,報告不能成為(wei) 日方核汙水排海的“護身符”和“通行證”。就連發布報告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也強調,核汙水排海是日本政府的“國家決(jue) 定”,報告並非是對這一決(jue) 定的“推薦”或“背書(shu) ”。
問題兜兜轉轉,仍然還在原點。日本所麵臨(lin) 的問題始終是,核汙水排海這個(ge) “國家決(jue) 定”本身,具備正當性、合法性、安全性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後,麵對後續次生災害,各國專(zhuan) 家提出了很多處置方案。科學界認為(wei) ,在這些方案中,核汙水排海絕非最優(you) 解,而是史無前例的冒險之舉(ju) 。研究顯示,福島核汙水一旦排海,57天內(nei) 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蔓延至全球海域。
日方自從(cong) 2021年4月宣布要將核汙水排海後,就在想盡辦法尋求佐證和背書(shu) 。方案提出兩(liang) 年之後,日方依然未能就核汙水排海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zhong) 健康造成的影響提供充分科學依據。近期,日方主動找來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渴望獲得“權威背書(shu) ”。不過,從(cong) 一開始日本就限製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組的授權,不接受評估其他的處置方案。況且,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報告中也強調,報告提出的見解並不必然反映其成員國的看法,“國際原子能機構及其成員國對利用這一報告引發的任何後果不承擔責任”。在這種情況下,評估報告證明不了日方核汙水排海的正當性和合法性,也免除不了日方應當承擔的道義(yi) 責任和國際法義(yi) 務。
在核汙水排海問題上,真正的原則隻有一條,那就是尊重事實、尊重科學,本著對全人類高度負責的態度和精神慎重妥善處理。就在各方論證過程中,日本不顧國際社會(hui) 反對,不顧國際法、國際準則的約束,不顧核汙水對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的長期影響,一刻未停地推動著核汙水排海進程。甚至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公布報告前一天,日方便急不可耐地宣布,福島核汙水將在今年夏季啟動排放。此舉(ju) 充分說明,不管會(hui) 麵對什麽(me) 結論,日本都決(jue) 定將太平洋作為(wei) “下水道”。
一份報告背不動日本核汙水排海這口“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出來後,不但沒有平息各國政府和人民的質疑,還在日本國內(nei) 引發了又一波反對核汙水排海的聲浪。麵對重大國際公共利益,麵對關(guan) 涉全人類和子孫後代健康的嚴(yan) 肅問題,日本政府理應立即停止核汙水排海計劃,切實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進行處置,並配合國際原子能機構,盡快建立一套包括日本鄰國等利益攸關(guan) 方參與(yu) 的長期國際監測機製。如果一意孤行,日本政府必須為(wei) 此承擔一切後果。(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為(wei) 本報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