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滔滔兩岸潮】台胞楊玉如:水墨江南的墨韻生活

張傳明 發布時間:2023-07-12 09: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鏡頭前的這位台胞名叫楊玉如,她自幼修習(xi) 書(shu) 法,師從(cong) 薛平南等台灣著名書(shu) 法家,習(xi) 得一手好字。近日,中新社記者登門訪問時,她正在揮毫潑墨,大篆、小篆、今草……書(shu) 案上的書(shu) 法作品層層疊疊。

  【同期】台胞 楊玉如

  蘇州的書(shu) 畫家周思梅老師,2015年的10月,我們(men) 一起在洛陽白馬寺有一個(ge) 海峽兩(liang) 岸寫(xie) 經展,然後我們(men) 就認識了,認識了以後我們(men) 蠻有緣分,也覺得很談得來,我寫(xie) 字,她畫畫。2015年到2020年,我來了蘇州10趟,(參加)她的北京故宮展覽、榮寶齋展覽,就是好姐妹,互相幫忙。

  【解說】一來二去,楊玉如漸漸有了在大陸長住的念頭。2021年7月,楊玉如正式開始了在蘇州的生活。

  【同期】現場

  【同期】台胞 楊玉如

  科威特,我們(men) (我和先生)待了四年、荷蘭(lan) 待了三年、墨西哥待了三年。可是,我到了蘇州就發現語言也沒障礙,當然蘇州話很難,蘇州是個(ge) 好地方,蘇州是個(ge) 好地方,你聽得懂嗎?蘇州是個(ge) 好地方,我跟蘇州有緣分,就是我跟蘇州有緣分。

  【解說】在蘇州生活,最令楊玉如感到舒適的,還是心靈上的滿足。

  【同期】台胞 楊玉如

  我們(men) 寫(xie) 書(shu) 法的很了不起的書(shu) 法家,比如說沈周,吳門四家的領袖,相城區就是沈周的故鄉(xiang) 。我如願以償(chang) ,我到了蘇州,我找到了我們(men) 文化的根。我住姑蘇區,我們(men) 以前常常讀的《楓橋夜泊》,月落烏(wu) 啼霜滿天,月落烏(wu) 啼霜滿天,這個(ge) 是我小時候(讀的詩)哎,就在台灣讀的,我現在已經住在姑蘇區,我的感受特別深刻,我覺得我對蘇州好像似曾相識。

  【解說】楊玉如和周思梅這一對兩(liang) 岸姐妹,舉(ju) 辦了“如梅有約”書(shu) 畫聯展,並與(yu) 大陸的設計師合作,努力探索傳(chuan) 統書(shu) 法在當下不一樣的傳(chuan) 承方式。

  【同期】台胞 楊玉如

  這是我寫(xie) 的觀雲(yun) 聽濤,是我2018年的作品。(設計師)把它印成布,這個(ge) 效果非常好,做成背心,做成服裝,有大有小。

  【解說】在楊玉如看來,漢字與(yu) 書(shu) 法是聯結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的根脈之一,隨著中華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逐漸提升,也引發越來越多海外人士的關(guan) 注。

  【同期】台胞 楊玉如

  我的兒(er) 子在舊金山,有一次,我的兒(er) 媳婦跟我說,媽媽,我的孫子需要一件作品義(yi) 賣,問我可不可以寫(xie) 一件書(shu) 法作品,我說當然可以,結果我的作品是第一個(ge) 賣出去的,我們(men) 的書(shu) 法(有魅力)。我的女婿是西班牙人,他是巴塞羅那的,他就很喜歡我的書(shu) 法,他說那個(ge) 線條美。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書(shu) 法的線條會(hui) 這麽(me) 美,就是因為(wei) (是)這麽(me) 多朝代一直不停地演變、淬煉出來的最精華的東(dong) 西。

  【同期】台胞 楊玉如

  我很鼓勵每一個(ge) 人都寫(xie) 書(shu) 法,我們(men) 要掌握住我們(men) 老祖宗給我們(men) 最大的遺產(chan) 。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