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專訪陶行知曾孫陶侃:教育是道而非術 團結前提是民主

範宇斌 發布時間:2023-07-18 09:0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專(zhuan) 訪陶行知曾孫陶侃:教育是道而非術團結前提是民主

  陶侃接受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 陳聰瑤 攝

  中新網上海7月16日電(記者 範宇斌)“陶行知是我曾祖父,讀著他的書(shu) ,走著他的路,我感恩‘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感慨‘千教萬(wan) 教教人求真,千學萬(wan) 學學做真人’,感悟‘我是一個(ge) 中國人,要為(wei) 中國作出一些貢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23年上海統戰文化周16日在上海開幕。民盟盟員、上海市陶行知紀念館副館長、上海行知教育促進會(hui) 榮譽理事長、《陶行知學刊》主編、陶行知曾孫陶侃接受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時說,“學陶承陶”是一種情愫,更是一種高度,“教育是道而非術,我將努力求索,全情傾(qing) 注。”

  “我的曾祖父1946年逝世,我是1985年出生的,我對他更多的了解來自父輩們(men) 跟我的講述,以及《陶行知全集》等。在曾祖父寫(xie) 下的文字中,我跟他產(chan) 生了‘時空對話’。”陶侃說。

  “如果用一個(ge) 詞來概括我的曾祖父,那就是‘求真’。”陶行知強調“求真”,在陶侃看來,“求真”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過程,也是現代教育中一個(ge) 非常重要的環節。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曾祖父,我認為(wei) 沒有比‘一切為(wei) 人民’更好的了。”陶侃說,陶行知的愛是一種博愛,愛滿天下,這種愛已經超越了性別、種族、階級,是一種廣泛意義(yi) 上的愛。

陶侃與(yu) 陳望道之孫陳曉帆、顏福慶之孫顏誌淵、榮毅仁侄女榮智豐(feng) 深情朗誦《與(yu) 統戰先輩的時空對話》。 張昊 攝

  陶侃與(yu) 陳望道之孫陳曉帆、顏福慶之孫顏誌淵、榮毅仁侄女榮智豐(feng) 深情朗誦《與(yu) 統戰先輩的時空對話》。 張昊 攝

  陶行知是“偉(wei) 大的人民教育家”。在陶侃看來,“人民教育家不僅(jin) 意涵著純粹的教育,更是在當時這樣一個(ge) 國家危難的時刻,我的曾祖父通過教育而非軍(jun) 事來喚醒大眾(zhong) 的愛國意識,他為(wei) 此傾(qing) 注了自己的所有。”

  陶行知曾在南京創辦曉莊試驗鄉(xiang) 村師範,在上海創辦山海工學團,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和重慶社會(hui) 大學等,畢生致力於(yu) 教育事業(ye) 。“在他生命最後的十年,他從(cong) 一個(ge) 純粹的教育者逐步走向了一個(ge) 民主主義(yi) 戰士、愛國主義(yi) 戰士。”陶侃介紹說,作為(wei) 中國人民救國會(hui) 領導人之一,陶行知毫無保留地跟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正確路線走。

  在上海期間,陶行知曾為(wei) 宣傳(chuan) 抗日救國,在寶山成立了山海工學團,通過教育喚醒大眾(zhong) 。“他生命最後的一百天主要生活在上海,他在上海及周邊城市做了一百多次演講,宣傳(chuan) ‘反內(nei) 戰、爭(zheng) 民主’,包括在上海北火車站廣場歡送馬敘倫(lun) 等赴南京呼籲和平,並振臂高呼,‘八天的和平太短了,我們(men) 需要永久的和平,偽(wei) 裝的民主太醜(chou) 了,我們(men) 需要真正的民主!’”陶侃說。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突發腦溢血在上海逝世。上海也成了陶行知的“第二故鄉(xiang) ”。

  “我的曾祖父去世之後,在他身上覆蓋了一麵旗子,上麵寫(xie) 了8個(ge) 字:民主之魂,教育之光。”陶侃認為(wei) ,“民主之魂”當中的“民主”是特別重要的,大團結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民主。

  “大團結的前提首先是民主,這種民主不僅(jin) 是政治的民主,還包括生活的民主、教育的民主等等。”陶侃談及,陶行知希望能夠通過民主的教育來創造一個(ge) 民主的國家。“民主當中包含了要平等,要協商,甚至有的時候要學會(hui) 妥協。”

  如今,陶侃也投身於(yu) 教育事業(ye) ,教書(shu) 育人。

  在他看來,“無論管理一個(ge) 班級,還是管理一家單位,民主很重要,有問題大家互相協商,通過民主集中製,讓每個(ge) 人都能夠參與(yu) 到單位、班級等建設中來,讓大家都有主人翁的意識。妥協,則是為(wei) 整體(ti) 利益著想,有些時候要學會(hui) 妥協,在這個(ge) 過程中還能培育善良、民主協商等。”

  陶侃認為(wei) ,教育的前提是愛,就像陶行知所說,“教育就是要真教育,要心心相印”。“一顆心屬於(yu) 孩子,還有一顆心屬於(yu) 教師,隻有兩(liang) 顆心聯動在一起,那才是真教育。此外,還要會(hui) 愛,有方法的愛,能讓孩子接受我們(men) 的愛。”

  上海統戰文化周開幕活動中,陶侃與(yu) 陳望道之孫陳曉帆、顏福慶之孫顏誌淵、榮毅仁侄女榮智豐(feng) 深情朗誦《與(yu) 統戰先輩的時空對話》。“再次重溫曾祖父的事跡、故事、箴言,明了陶家人的初心:一切為(wei) 人民。對我而言,真是心潮澎湃,是一種鼓舞和激勵,更是一種勉勵和鞭策。”陶侃說,希望上海統戰文化周傳(chuan) 遞一種情愫,讓更多優(you) 秀的黨(dang) 外人士能夠在各自崗位上積極奉獻,把最好的自己展現出來。

  “曾祖父曾說,‘我是一個(ge) 中國人,我要為(wei) 中國做出一些貢獻出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種為(wei) 國家好、為(wei) 人民好的精神品質值得後人推崇。”陶侃表示,作為(wei) 後輩,他有責任傳(chuan) 承好陶行知精神,將努力凝聚更多人來學習(xi) 、研究並踐行陶行知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