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專(zhuan) 線】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福建航海文化分營開營 尋夢八閩“藍色”記憶
中新社福州7月17日電 (記者 龍敏)在鄭和下西洋的駐泊基地和開洋起點開啟地開啟尋夢八閩“藍色”記憶之旅,讓來自台灣嘉義(yi) 的青年鄭雅羚很驚喜,“不經意中與(yu) 曆史相遇”。
17日下午,第二十屆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福建航海文化分營在福州市長樂(le) 區開營,吸引了兩(liang) 岸近40所高校大學生及在閩台胞青年共65人參與(yu) 。
17日下午,兩(liang) 岸青年在第二十屆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福建航海文化分營開營儀(yi) 式上合影留念。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作為(wei) 一名台灣青年,我深知兩(liang) 岸交流與(yu) 合作的重要性。”就讀湖南大學的鄭雅羚在開營儀(yi) 式上分享道,“來到大陸後,我深刻感受到這裏的熱情和包容。熱情的室友們(men) 不厭其煩地教授漢語拚音,為(wei) 我講解我不懂的題目;暖心的老師會(hui) 在中秋節邀請我到家中一起吃月餅、賞月;可愛的朋友們(men) 會(hui) 在我生日期間,偷偷地準備生日驚喜。”
“大陸不僅(jin) 是溫馨的家,還是一個(ge) 可以追夢、可以奔跑、可以茁壯成長的地方。”“登陸”三年來,鄭雅羚獲得了為(wei) 聯合國官員翻譯的機會(hui) ,參加了國際青年交流大會(hui) ,“拓展了我的視野,豐(feng) 富了人生體(ti) 驗,讓全世界聽到我的聲音”。
17日下午,台灣嘉義(yi) 青年鄭雅羚發言。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開營儀(yi) 式當天,兩(liang) 岸青年在福州新區鄭和文化園、鄭和史跡陳列館,透過大量曆史資料和文物,重溫六百多年前的帆影和波濤。鄭雅羚說,航運經濟緊密連接著兩(liang) 岸民眾(zhong) ,媽祖精神也是兩(liang) 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台灣,媽祖廟宇遍布各地,體(ti) 現了尊重海洋、勇敢探索和團結協作的價(jia) 值觀。“此次夏令營將進一步加深我們(men) 對航海文化的認識,兩(liang) 岸青年學子更應該要發揚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chan) ,並將其融入兩(liang) 岸文化與(yu) 經貿交流中。”
在接下來幾天的行程中,兩(liang) 岸青年將先後赴福州、莆田、泉州、廈門等地,參訪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在閩都船政發展軌跡中觸摸曆史滄桑變革;探訪“媽祖故裏”莆田湄洲島,感悟兩(liang) 岸同根同源的媽祖文化;走進泉州九日山,了解閩南航海文化和古代“海絲(si) ”遺跡;登上台灣海峽首艘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6”輪,了解台灣海峽先進水上交通動態管控和應急保障水平。
閩台海洋文化是閩台人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在共同的文化精神基礎上共同創造的。近年來,福建充分發揮沿海近台優(you) 勢,持續深化擴大對台交流合作,深化閩台文化交流,積極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常務副主任、福建海事局局長陳凱在開營儀(yi) 式上表示,航海文明這條紐帶穿越千年時空,成為(wei) 兩(liang) 岸共同的文脈,維係著兩(liang) 岸的血脈親(qin) 情。希望此次夏令營能夠成為(wei) 兩(liang) 岸青年交流的平台,讓兩(liang) 岸青年更加深入了解祖國大陸、了解福建,感受兩(liang) 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曆史淵源。
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是兩(liang) 岸持續時間最長、參與(yu) 人次最多的大型青年品牌交流活動,自2004年起已連續舉(ju) 辦19屆,先後吸引了2萬(wan) 餘(yu) 名台胞青年參加。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hui) 副會(hui) 長鄭平表示,希望兩(liang) 岸青年在美麗(li) 的福山福水中,領略祖國大好河山,感悟中華優(you) 秀文化,增進兩(liang) 岸青年友誼。(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