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9日電(韋香惠) 近日,中國科學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中國科學院簡稱的通知稱,中國科學院的全稱和簡稱均為(wei) “中國科學院”。
國家單位的名稱有哪些講究?地方機構名稱有哪些特殊性?
截圖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網站
中國科學院不能簡稱“中科院”
據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網站發布的消息,中國科學院辦公廳7月11日發布了關(guan) 於(yu) 中國科學院簡稱的相關(guan) 通知,部分內(nei) 容如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秘書(shu) 局關(guan) 於(yu) 印發國務院機構簡稱的通知》(國辦秘函〔2023〕18號),國務院辦公廳秘書(shu) 局對我院簡稱作了修訂,修訂後簡稱為(wei) 中國科學院。請各單位、各部門知悉,並在工作中使用。按照通知要求,我院全稱和簡稱均為(wei) “中國科學院”,在今後的網站和新媒體(ti) 內(nei) 容發布時,請大家統一使用“中國科學院”。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科學院是國務院直屬事業(ye) 單位,成立於(yu) 1949年,作為(wei) 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谘詢機構、自然科學與(yu) 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這些國家單位名字別弄錯
在國務院的機構中,有的名稱開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的開頭是“國家”,有的開頭卻是“中國”。但按照規範的說法,這些所謂的“開頭名稱”是“區域名”。
國務院的機構名稱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區域或層級關(guan) 係、矢名、格級名,分別規定了機構的管理服務範圍層級、隸屬關(guan) 係、工作內(nei) 容以及級別規格等。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為(wei) 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它的區域名,表明它的管理範圍和隸屬關(guan) 係;“自然資源”是它的矢名,表明工作內(nei) 容;“部”是它的格級名,表明了它的級別規格。
國務院機構包括辦公廳、組成部門、直屬特設機構、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直屬事業(ye) 單位、部委管理的國家局等。
這其中,國務院直屬事業(ye) 單位,根據職能情況不同,就目前設置看,名稱有“局”“委員會(hui) ”“社”“院”“中心”等,大多數冠“中國”,例如“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也有冠“國務院”等,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黨(dang) 和國家機構名稱的使用務必要準確。
名稱中帶有“國家”二字的,“國家”二字不可省去,也不能用“中國”二字來替換。比如,“國家發改委”不能省略“國家”,因為(wei) 各地方也設有發改委,會(hui) 造成表述不準確甚至產(chan) 生歧義(yi) 。
機構名稱中不帶“國家”二字的,不能自行加上“國家”,如若體(ti) 現對外報道,應加“中國”,同樣,機構名稱中本來就帶有“中國”二字的,也不可隨意省略或用“國家”來替代。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簡稱“外交部”,對外報道常見寫(xie) 法是“中國外交部”,錯誤寫(xie) 法是“國家外交部”。
此外,機構名稱中含有“和”字的,書(shu) 寫(xie) 全稱時通常不能省略“和”字。
國務院組成部門中就有5個(ge) 這樣的部門,分別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此外,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中,也有兩(liang) 個(ge) 帶“和”字的局,分別是: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由自然資源部管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管理)。
地方機構名稱簡稱如何用?
一般來說,地方機構部門與(yu) 中央部門對應,但也有特例。
比如,中央層麵主管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和旅遊資源開發的機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簡稱“文化和旅遊部”,這是國務院組成部門,但地方上主管旅遊的部門不一定叫“文化和旅遊廳/局”,例如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ti) 育廳、慶陽市文體(ti) 廣電和旅遊局等。
基於(yu) 名稱的差異,簡稱使用也應根據地方上的習(xi) 慣用法。比如,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ti) 育廳簡稱“海南省旅文廳”,慶陽市文體(ti) 廣電和旅遊局簡稱“慶陽市文體(ti) 廣電旅遊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