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大陸高校師生團憶訪台溫暖細節:收到的鳳梨酥和麻薯塞滿了行李箱

程宇 朱賀 發布時間:2023-07-25 08:5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每每交流,同學們(men) 常常會(hui) 掏出手機添加微信好友。團裏不少同學的通訊錄都在人數上有了大幅度增長。大家相約一定要爭(zheng) 取早一點再見,一家人就要常來常往。

  【解說】應馬英九基金會(hui) 邀請,37位大陸五所高校師生於(yu) 7月15日至23日在台灣開啟參訪之旅。這是三年多來大陸高校首次組團赴台交流。7月24日,回到北京的師生分享了所見所想,在學生們(men) 眼中,九天時間裏,師生團所到之處,總能感受到台灣同胞在細微之處給予的溫暖感動。

  【同期】京大學2021級碩士研究生 丁寧

  接受采訪時,我順嘴提到說喜歡吃鳳梨酥和麻薯,於(yu) 是我們(men) 全團的行李當中便多了很多各式各樣包裝的小甜品。一家飯店的老板得知要接待我們(men) ,特別從(cong) 上海運來了薺菜,親(qin) 手包製擀製了餃子皮,為(wei) 我們(men) 端上一盤盤地道的水餃。夜市裏老人家聽說我們(men) 來自於(yu) 大陸,激動地和我們(men) 合影留念。

  【同期】北京大學學生 陳詩嫿

  (聽說)一群大陸學生到一個(ge) 餐館裏,那個(ge) 老板一看是大陸同學趕緊說“加兩(liang) 個(ge) 菜免費”。當時我覺得可能是一個(ge) 偶然的故事,但是沒有想到,這樣類似的場景在我們(men) 身上在這一次旅途中一次又一次重現。比如說大稻埕的奶茶、夜市裏的烤玉米。它可能簡單的就是一餐一飯,但是這背後傳(chuan) 遞出的是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兩(liang) 岸同胞之間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這種深厚的情感和聯結。

  【解說】此次,兩(liang) 岸青年不僅(jin) 共同“打卡”眾(zhong) 多地標景點,也有機會(hui) 同奏民樂(le) ,切磋球技。在感受共同民族記憶的同時,也通過文體(ti) 橋梁增進情感聯結。

  【同期】北京大學2021級碩士研究生 丁寧

  因為(wei) 很多同學都會(hui) 講到,可能我小的時候有打過乒乓球,或者我的家人非常喜歡乒乓球,所以今天我一定想要和你拍一張照片回去給我的父母看。其實這樣一些聯係雖然是很細節的,但是其實這是我們(men) 雙方特別好的一些開始。

  【同期】北京大學學生 陳凱迪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我和兩(liang) 位同學即興(xing) 合奏《滄海一聲笑》的片段。我們(men) 雖然那天早上剛剛認識,但是這種默契其實也很快讓在場的我們(men) 建立一種心靈情感上的共情和共融。

  【解說】交流中,兩(liang) 岸青年發現了不少共同話題,對彼此有了更全麵立體(ti) 的認識,同時也有很多“老友重逢”的驚喜,不少學生再次見到了曾在三月隨馬英九先生到訪大陸的台灣學生。

  【同期】武漢大學學生 張雨萌

  他當時也來武漢大學進行交流,我告訴他我是當時有回答問題的那位同學。他跟我說“是嗎那我就是當時提問你的那一位。”我真的覺得特別開心,有一種重逢故友的感覺。除了比較平常的天氣交通風土人情這些,我們(men) 最常聊到的一個(ge) 話題其實是我們(men) 的籍貫。我們(men) 聊著聊著天,經常會(hui) 發現那些台灣同學會(hui) 向我們(men) 講述到,他們(men) 的祖輩會(hui) 告訴他們(men) ,他們(men) 的根是在大陸的某一個(ge) 地方,我們(men) 的根其實都是在同一處的。

  【同期】湖南大學學生 李懿綺

  比如說《甄嬛傳(chuan) 》,我們(men) 發現大家都是“甄學家”,都可以進行非常火熱的交流。也讓我感覺確實兩(liang) 岸青年是有很多共同話題,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是能達成很多共鳴的。

  【解說】參訪中,不少大陸學生給台灣的媒體(ti) 和大眾(zhong) 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學生們(men) 也希望以實際行動,繼續回應兩(liang) 岸的共同期待。

  【同期】北京大學學生 陳詩嫿

  確實是這一次我們(men) 到台灣受到了台媒以及大陸媒體(ti) 特別多的關(guan) 注,回到酒店看新聞甚至都是能刷到自己。其中我覺得有一個(ge) 片段,就是“大陸學生八十五秒論捷安特自行車展覽館與(yu) 台積創新館的不同”,在吃飯的時候有一些老師朋友會(hui) 說你就是那個(ge) “八十五秒論不同”的女孩。我覺得通過這個(ge) 也能夠反映出台灣媒體(ti) 台灣同胞對於(yu) 我們(men) 的關(guan) 注,對於(yu) 青年人的重視,對我們(men) 的好奇。我們(men) 青年的同學也可以把自己更多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分享出去,讓更多的“八十五秒”出現在兩(liang) 岸的頭版頭條。

  【解說】九天八夜的台灣之旅,很多同學都意猶未盡,而交流也不會(hui) 就此畫下句點。兩(liang) 岸青年相約下次相見,也要將“雙向奔赴”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同期】複旦大學學生 虎雪

  就像我們(men) 隊裏的一位小夥(huo) 伴說,來台灣做客人的感覺很好,但是做家人的感覺更好。

  【同期】北京大學學生 陳凱迪

  我們(men) 在歡送晚宴上,我們(men) 最後大合唱的一首歌是張震嶽的《再見》。就是我會(hui) 牢牢記住他們(men) 的臉,我會(hui) 珍惜他們(men) 給我的思念,這九天八夜的行程,在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hui) 抹去,期待和大家的再次相見。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