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涿州救援托起三條“生命線”-中新網

發布時間:2023-08-04 16:5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保定8月4日電 題:涿州救援托起三條“生命線”

  中新社記者 陳林

  在防汛形勢嚴(yan) 峻的河北涿州,來自各地的一支支救援力量,正合力托起三條“生命線”。

  8月3日,藍天救援隊隊員在河北省涿州市刁窩鎮東(dong) 馮(feng) 村轉移村民。(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飛”出的“空中生命線”

  “……請盡快聯係家人,耐心等待救援。祝平安!”3日一早,有涿州民眾(zhong) 收到這樣的手機短信提示。

  受連續強降雨和上遊泄洪影響,涿州通信基礎設施受損嚴(yan) 重,多處與(yu) 外界失聯。2日,中國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空中基站無人機執行應急通信保障任務。經過連夜調試,涿州首架空中基站無人機於(yu) 3日早間起飛作業(ye) ,架起了“高空基站”。

  為(wei) 了便於(yu) 更多受困民眾(zhong) 能與(yu) 外界取得聯係,來自中國移動(成都)產(chan) 業(ye) 研究院的劉東(dong) 一直在忙碌。此前他剛從(cong) 福建抵達北京,昨天又趕赴河北。他說,根據無人機不同的飛行高度,攜帶的基站可以覆蓋不同的區域麵積,“希望能幫助更多因通訊而短暫失聯的人得到救援”。

  8月3日,藍天救援隊隊員在河北省涿州市刁窩鎮東(dong) 馮(feng) 村轉移村民。據該村村民介紹,當日村裏水位相比昨日有所下降,村中還有部分老人和孩子。經過一上午救援,十餘(yu) 名村民被轉移到安全地帶。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劃”出的“水上生命線”

  3日17時,在涿州一個(ge) 積水嚴(yan) 重的小區,藍天救援隊成員許鬆濤正和隊友用力地劃著槳板。他們(men) 的衝(chong) 鋒舟上,坐著剛救出的兩(liang) 位老人、一位中年男子,還有一條小狗。

  開車近20個(ge) 小時從(cong) 上海來到涿州的許鬆濤,由於(yu) 缺少當地向導的陪同,並不了解小區路況。距離水麵約40厘米高的電線是他看到的風險,俯身穿過後,他更為(wei) 擔心看不見的水下。最終,關(guan) 閉馬達,選擇了更為(wei) 穩妥的人力劃行。

  涿州發生汛情後,藍天救援隊、公羊救援隊等百餘(yu) 支民間救援力量到此救援。而駕駛、劃行衝(chong) 鋒舟救援的場景,每天都在一次次重複。

  8月3日,藍天救援隊隊員在河北省涿州市刁窩鎮東(dong) 馮(feng) 村轉移村民。據該村村民介紹,當日村裏水位相比昨日有所下降,村中還有部分老人和孩子。經過一上午救援,十餘(yu) 名村民被轉移到安全地帶。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跑”出的“陸地生命線”

  3日21時,在汛情較為(wei) 嚴(yan) 重的碼頭鎮,涿州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楊凱正和同事一起,指揮調度著大型機械車輛進行運輸救援。

  這些幾乎24小時不停歇的機械設備,一邊要將生活必備物資從(cong) 集散點送到臨(lin) 時指揮部統籌分配,一邊還要將搜救出來的被困人員通過工程機械設備轉移到大巴車,再送到臨(lin) 時安置點。

  機械設備不停歇的背後,是當地工作人員同樣難以休息。楊凱用嘶啞的聲音說,“這幾天,幾乎每天隻休息1至2個(ge) 小時”。

  在他們(men) 眼中,這份工作是對一條“生命線”的守護,需要同時間賽跑,“很多人連續工作超過48個(ge) 小時”。

  當日采訪途中,中新社記者還遇到了從(cong) 外地駕車送物資的誌願者李紹良。一天密集的行程,他沒有說累不累,“就擔心物資送晚了”。

  而在涿州高速口,掛有不同地域車牌的運送物資車輛,在夜色中不斷駛入這座小城。(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