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四川壤塘:“最美小學”托起高原“雛鷹”夢

楊予頔 發布時間:2023-08-14 08: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在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尕日新區的黃金地段,坐落著一座“花園般”的學校——壤塘縣寄宿製小學,近2900名來自壤塘11個(ge) 鄉(xiang) 鎮的藏、羌、回、漢等各民族學生在此就讀。

  【解說】假期來臨(lin) 前,記者曾到該校探訪。一大早,校園內(nei) 已是活力無限的景象。操場、教學樓下、教室內(nei) 滿是捧書(shu) 晨讀的學生。從(cong) 1958年壤塘建縣之初教育事業(ye) 的一片空白,到如今適齡兒(er) 童98.6%的入學率,60餘(yu) 年間,壤塘的教育發生了質的飛躍。

  【同期】四川阿壩州壤塘縣寄宿製小學德育副校長 索郎初

  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家長對送學生入學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變化。從(cong) 我(1997年)剛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men) 還要去動員學生到學校來讀書(shu)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家長很積極地送學生入學,而且是想盡一切辦法要把學生送到條件好的學校。

  【解說】今年12歲的德斯潔如今已經升上五年級,因為(wei) 學校和家距離60餘(yu) 公裏,家中又有年幼的弟弟,家長沒有條件做到日日接送,德斯潔從(cong) 一年級開始就選擇了住校。對成績名列前茅並將老師作為(wei) 理想職業(ye) 的德斯潔來說,住在學校能對自己的學習(xi) 更有幫助。

  【同期】四川阿壩州壤塘縣寄宿製小學五年級學生 德斯潔

  因為(wei) 學校裏吃得好、穿得好、什麽(me) 都好。不會(hui) 的問題都可以私下去問老師,老師都會(hui) 一一給我們(men) 講解。我想好好學習(xi) ,考上一個(ge) 好的中學,好好學習(xi) ,長大之後當一名老師,教更多的學生,讓他們(men) 也懂得很多的知識。

  【解說】從(cong) 瓦房帳篷到高樓,從(cong) “土黑板、碎粉筆”到“智慧課堂”……不僅(jin) 是學生入學的積極性提升,學校的基礎設施設備得到改善,學校的師資力量也在不斷壯大。為(wei) 讓校內(nei) 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發展,除了開設藏文、語文、數學等課程外,學校還增設了藏羌戲曲、舞蹈、陶藝、書(shu) 法等30餘(yu) 種課外興(xing) 趣班。

  【同期】四川阿壩州壤塘縣寄宿製小學舞蹈教師 康青措

  家長把孩子放在這裏(學校)的話,基本上都是由我們(men) 的老師來管。所以說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加一些這種少年宮的活動,讓孩子們(men) 的這些才藝(得到發展),喜歡什麽(me) 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那一方麵的興(xing) 趣愛好,可以更好地培養(yang) 他們(men) ,給他們(men) 打下一些初中高中之後的基礎。

  【解說】今年11歲的黑莫在學校時,最期待的就是每周四下午的少年宮活動。作為(wei) 舞蹈班的“台柱子”,黑莫還經常在課堂劇、文藝匯演上擔當女主角。

  【同期】四川阿壩州壤塘縣寄宿製小學五年級學生 黑莫

  我從(cong) 幼兒(er) 園老師就教我跳舞,慢慢學著學著我就喜歡上了跳舞。(在學校)學到了基本功,還有藏舞的一些基礎。我的夢想也是跳舞,我想長大了成為(wei) 一個(ge) 舞蹈老師,教很多學生民族舞蹈。

  【解說】在有著24年教齡的語文老師新梅看來,該校的教師不僅(jin) 僅(jin) 是教書(shu) 育人的園丁,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兼職“父母”。她認為(wei) 校內(nei) 的學生都擁有著無限潛力。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民眾(zhong) 對教育的不斷重視,農(nong) 牧區的孩子走出大山大展宏圖已不是奢望。

  【同期】四川阿壩州壤塘縣寄宿製小學語文教師 新梅

  課堂上我們(men) 是孩子的老師,課外我們(men) 是孩子的“父母”。因為(wei) 所有的住校生在學校裏麵吃、穿都需要老師去關(guan) 心他。(比如)我上一屆教的一個(ge) 學生,現在他都已經讀高中了,但是平時生活上也好、學習(xi) 上也好,有壓力的話都跟我聯係。他跟我的兒(er) 子還(是)稱兄道弟的那種(關(guan) 係)。就是盡一份力把孩子教好,把他們(men) 留在學校(學習(xi) ),把他們(men) 培養(yang) 成對家鄉(xiang) 有用的人才。

  【解說】近年來,不僅(jin) 是學生從(cong) “要我上學”到“我要上學”,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思想觀念也從(cong) “求生存”轉變為(wei) “謀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壤塘縣學生入學率的猛增。如今,壤塘計劃投入2億(yi) 元再新建一所小學,讓當地每個(ge) 孩子都能在“花園般”的學校就讀。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