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國內(nei) 外強烈反對,日本政府22日宣布將於(yu) 24日啟動福島核汙染水排海。日本東(dong) 京電力公司隨後啟動準備作業(ye) ,將核汙染水注入排汙管道。“擅自排汙、背信棄義(yi) !”“聽聽民眾(zhong) 的聲音!”當天,日本國內(nei) 民眾(zhong) 、國際組織以及太平洋沿岸國家紛紛發聲譴責,要求日方撤回這一決(jue) 定。國際社會(hui) 普遍認為(wei) ,日本強推核汙染水排海史無前例,“不僅(jin) 違反國際法,還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災難”。
自兩(liang) 年前日本政府宣布排汙入海計劃以來,這一計劃的正當性、合法性和安全性一直備受質疑。為(wei) 平息眾(zhong) 怒,日本政府和東(dong) 京電力公司向福島民眾(zhong) 和國際社會(hui) 承諾,在得到利益相關(guan) 方的理解之前,不會(hui) 擅自處置核汙染水。但現實表明,日本政府出爾反爾、毫無誠信。
今年2月以來,包括日本經濟產(chan) 業(ye) 大臣西村康稔在內(nei) 的政府官員,多次就排海計劃向福島民眾(zhong) 進行說明。諷刺的是,每次被問到用什麽(me) 標準來判斷民眾(zhong) 是否同意時,日本官員都給不出具體(ti) 答案。就在宣布啟動排汙計劃的前一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hui) 見了各地漁業(ye) 代表,依然沒有獲得各方的同意和理解。
“明明我們(men) 所有人都反對,一國政府怎能隨意違背約定呢?”71歲的福島漁民小野春雄指出,日本政府強推排海計劃是“失信於(yu) 民”。還有許多日本漁民譴責日本政府違背了之前與(yu) 他們(men) 溝通的承諾,“我們(men) 被騙了”。
日本政府想欺騙的不隻是國內(nei) 民眾(zhong) 。兩(liang) 年來,它在國際上大搞公關(guan) ,處心積慮營造排海計劃“安全無害”的假象。一方麵,日方偷換概念,將“核汙染水”美化成“核處理水”,以淡化它的實質危害。日本報紙、電視台等大量刊登和播放所謂核汙染水“安全”的廣告,以蒙蔽民眾(zhong) 、掩蓋反對聲。同時,日本還借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美日韓峰會(hui) 等國際場合,散布“核汙染水排海有科學依據”的言論,拉攏別國背書(shu) 。
另一方麵,日本大把撒錢為(wei) 排汙入海買(mai) “通行證”。據韓媒報道,今年7月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布評估報告前,日本政府已經提前獲得報告草案,並提出實質性修改意見;日本官員還給了機構秘書(shu) 處工作人員100多萬(wan) 歐元“獻金”等。而評估報告出爐後,既沒有充分反映所有參與(yu) 評估的專(zhuan) 家意見,有關(guan) 結論也沒有獲得專(zhuan) 家一致認可。美國海洋放射專(zhuan) 家肯·布塞斯勒指出,日本政府隻想要最便宜、最快的解決(jue) 辦法,那就是“一排了之”。
日本記者大鹿靖明曾在《堆芯熔毀》一書(shu) 中指出,出問題的不僅(jin) 是福島核電站反應堆的堆芯,“還有經營陷入危機時隻顧拚命保全自己債(zhai) 權的銀行家們(men) 、不顧空前國難仍埋頭於(yu) 瘋狂政治鬥爭(zheng) 的政治家們(men) ,他們(men) 全都陷入了‘堆芯熔毀’狀況。”不難看出,福島核事故不僅(jin) 是天災,更是人禍,並且貽害至今。
核汙水就是核汙水,日方搞再多小動作也不能把它“洗白”。目前有多項研究顯示,福島核汙染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包括氚、碳14、鈷60、鍶90等。由於(yu) 洋流作用,這些物質可能會(hui) 擴散到整個(ge) 太平洋海域甚至全球海洋,對海洋環境與(yu) 人類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日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核汙染水經過多核素處理係統(ALPS)處理後,仍有約70%沒有達到排放標準。IAEA評估報告也指出,ALPS“不能去除核汙染水中的所有放射性核素”。此外,對於(yu) 核汙染水數據真實準確性、排海監測安排等國際社會(hui) 關(guan) 切,日方也一直沒有回應。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強行將核汙水排海,實質是將巨大的核汙染風險轉嫁給全人類,必然遭到堅決(jue) 反對。日本共同社近日的民調結果顯示,超八成受訪者認為(wei) 日本政府就核汙染水的說明“不充分”; 近九成受訪者擔心,排放福島核汙染水將導致日本“形象受損”。綠色和平組織專(zhuan) 家肖恩·伯尼指出,日本政府“應該停止侵害地區人民人權的行為(wei) ”。韓國4萬(wan) 多民眾(zhong) 近日呼籲政府向國際海洋法法庭提起訴訟,阻止日本將核汙染水排海。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各國有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yi) 務。作為(wei) 締約國,日本應按照國際法承擔責任。國際社會(hui) 也完全有權利拿起法律武器,對其進行追責索賠。打開“潘多拉魔盒”的日本,信用已經徹底破產(chan) 。全世界不應為(wei) 它的極端自私、極不負責埋單。(國際在線 國際銳評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