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俄國際事務理事會總幹事季莫費耶夫:中國政治哲學是將世界視為命運共同體

夏溫新 穀棣 徐嘉彤 發布時間:2023-08-24 08:32:00來源: 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夏溫新 穀棣 徐嘉彤】“誰的文化更強大?誰的道德標準更正確?誰的價(jia) 值觀體(ti) 係更好?”近日,俄羅斯著名學者伊萬(wan) ·季莫費耶夫在其文章中提出一係列問題。他認為(wei) ,衡量一個(ge) 國家強大與(yu) 否的標準不應隻關(guan) 乎物質能力,擁有係統的政治哲學同樣也是其顯著特點。季莫費耶夫長期擔任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le) 部項目主任,並於(yu) 今年當選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hui) (RIAC)總幹事,此前他已擔任12年該理事會(hui) 的項目主任。季莫費耶夫近日接受《環球時報》專(zhuan) 訪時表示,比起美國習(xi) 慣於(yu) 將世界劃分成不同陣營、將中國視為(wei) 其世界觀的對手,中國更傾(qing) 向於(yu) 創造多贏的國際規則,分析西方思想遺產(chan) 並采納其中適合自己的內(nei) 容。

  ●中國對包括西方在內(nei) 的外國思想遺產(chan) 表現出的接受能力和同理心,以及中國對協調不同概念的希冀,正是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體(ti) 現之一。

  ●俄烏(wu) 衝(chong) 突是由冷戰結束以來不斷積累的一整套複雜矛盾造成的,是長期未能解決(jue) 的歐洲—大西洋安全問題的體(ti) 現之一。中國提出的《關(guan) 於(yu) 政治解決(jue) 烏(wu) 克蘭(lan) 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非常及時且有建設性。

  ●如果一個(ge) 國家沒有軍(jun) 事能力和經濟能力作為(wei) 保障,那麽(me) 它的國家安全就無從(cong) 談起。然而,僅(jin) 有這些是不夠的。為(wei) 此,中國提出了以多贏為(wei) 結果的世界觀。

  美國將世界分為(wei) “我們(men) ”和“他們(men) ”,中國提出多贏的選擇

  環球時報:您近日在《政治哲學:一個(ge) 超級大國的特征》一文中說,“當今世界上,隻有兩(liang) 個(ge) 國家將巨大的物質能力和自己的政治哲學結合在一起——美國和中國。”我們(men) 能否理解,在您看來,美國和中國是兩(liang) 個(ge) 最能將自身“硬實力”和“軟實力”結合在一起的國家?

  季莫費耶夫:美國和中國無疑是當今“硬實力”和“軟實力”潛力最大的國家。盡管人們(men) 對這些概念的內(nei) 涵還存在爭(zheng) 議,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中美兩(liang) 國除了擁有較大的經濟規模和較強的物質能力外,還向世界提出了各自的發展觀點,而這些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自國家的經驗、政治文化以及對當代國際關(guan) 係主要挑戰的看法所決(jue) 定的。

  環球時報:中美兩(liang) 個(ge) 大國間政治哲學的主要區別在於(yu) 什麽(me) ?中國和美國的政治哲學會(hui) 產(chan) 生衝(chong) 突嗎?

  季莫費耶夫:我認為(wei) 主要區別在於(yu) ,美國的政治哲學將世界分為(wei) “我們(men) ”和“他們(men) ”。這種劃分的標準之一是將國家分為(wei) “民主國家”和“專(zhuan) 製國家”,並將所謂的“民主國家陣營”和“專(zhuan) 製國家陣營”區分開來。而中國的政治哲學是將世界視為(wei) 命運共同體(ti) ,這個(ge) 共同體(ti) 由各個(ge) 相互聯係的國家組成。中國的政治哲學不試圖將世界劃分為(wei) “我們(men) ”和“他們(men) ”,而是提出一種可以帶來多贏的學說。這種“贏”可能是不均衡的,也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實現,因為(wei) 每個(ge) 國家在國際舞台上都有自己的機會(hui) 。但中國並不是要表示世界是由中國和其他國家組成的,而是要表明所有國家都共處一個(ge) 世界。

  第二個(ge) 重要區別是,美國將中國視為(wei) 世界觀的對手,視為(wei) 所謂“專(zhuan) 製國家”,視為(wei) 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視為(wei) 需要改進、需要通過考試、需要達到美國標準的國家。但中國對美國並不是這樣的:它將美國視為(wei) 一個(ge) 偉(wei) 大且平等的夥(huo) 伴,它肯定美國取得的重大成就,願意與(yu) 美國接觸,但並不認為(wei) 美國的經驗必須成為(wei) 普世框架。

  西方國家抹黑“一帶一路”倡議暴露其思維慣性

  環球時報:正如您所說,中國在現代世界中崛起,它的思想和理念經過了實踐檢驗。而且在實踐的過程中,中國也遵循著自己的哲學——反對零和博弈、願意借鑒西方經驗,並與(yu) 中國傳(chuan) 統相結合。從(cong) 理論家的角度,您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以及中國對其他西方學說的創造性借鑒?

  季莫費耶夫:我認為(wei) 中國的經驗非常有趣,主要是因為(wei) 中國並不尋求粉碎或推翻西方的政治理論。中國並不試圖證明西方有不好的理論,中國有好的理論。中國試圖分析西方的思想遺產(chan) ,采納它認為(wei) 適合自己的東(dong) 西。

  這裏我們(men) 所說的不僅(jin) 僅(jin) 是馬克思主義(yi) 。總的來說,中國已經很好地、創造性地掌握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已經形成了自己獨創的馬克思主義(yi) 學派。而如果我們(men) 看看其他理論,也會(hui) 發現一些非常有趣的經驗。比如對於(yu) 西方的政治現實主義(yi) 理論,中國並沒有反駁它,而是試圖從(cong) 自己的角度與(yu) 之合作。我們(men) 在中國的國際關(guan) 係理論中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概念,比如道德現實主義(yi) ,中國試圖將現實主義(yi) 納入不同的軌道,賦予它不同的聲音。我認為(wei) ,作為(wei) 一種“哲學的哲學”,這種方法值得高度重視。

  中國對包括西方在內(nei) 的外國思想遺產(chan) 表現出巨大的接受能力和同理心。也就是說,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人,將看待中國的觀點簡化為(wei) “專(zhuan) 製對抗民主”,而中國沒有這樣做,中國試圖找到西方思想遺產(chan) 的用武之地,同時將其與(yu) 自己的文明遺產(chan) 相結合。中華文化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國有著豐(feng) 富的國家建設經驗,中美兩(liang) 國的國家建設經曆是不可相提並論的。在我看來,中國的這種接受能力和同理心,以及中國對協調不同概念的希冀,正是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體(ti) 現之一。

  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中國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現代化經驗。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中國成功地實現了巨大飛躍,中國能夠解決(jue) 十幾億(yi) 人的衣食住行問題。這種經驗在曆史上是空前的,中國可以將自己的現代化經驗傳(chuan) 到國外,並說:“看,如果我們(men) 成功了,你們(men) 也可以成功。即使你們(men) 是一個(ge) 正在經曆問題的貧窮國家,也可以看看我們(men) ,我們(men) 在50到70年前才經曆過最嚴(yan) 重的國家問題。我們(men) 可以分享我們(men) 的經驗,在某些領域我們(men) 或許可以幫助到你們(men) 。”

  環球時報:今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您如何評價(jia) 這個(ge) 倡議對全球經濟發展和互聯互通的貢獻?

  季莫費耶夫: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似乎是全球層麵的一個(ge) 重要理念。我們(men) 知道,在這一項目框架內(nei) ,港口基礎設施以及歐亞(ya) 大陸陸路通道的現代化實現了進步。當然,所有這些努力都是朝著建設性的方向進行的。它們(men) 的目標是經濟增長、基礎設施發展、創造,而不是破壞。這是一個(ge) 建設性的項目,這一事實本身就賦予了它巨大的力量。

  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也看到西方是如何試圖將“一帶一路”定位為(wei) 某種可以讓中國在地區和世界上占據“霸權地位”的項目。換句話說,某些西方國家是在按照自己的習(xi) 慣來衡量“一帶一路”。但事實上,我們(men) 看到許多西方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表示歡迎,並參與(yu) 了這一項目。“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項目為(wei) 加強歐洲與(yu) 中國的互聯互通作出了巨大努力。

  人與(yu) 人之間的關(guan) 係網是政治關(guan) 係惡化時的“安全網”

  環球時報:目前,國際社會(hui) 對俄烏(wu) 衝(chong) 突勸和促談的呼聲越來越高,包括非洲國家也派出代表團到烏(wu) 克蘭(lan) 與(yu) 俄羅斯斡旋,傾(qing) 聽雙方的訴求。您認為(wei) 最終決(jue) 定以和平方式解決(jue) 危機和衝(chong) 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季莫費耶夫:這是一個(ge) 很複雜的問題,因為(wei) 俄烏(wu) 衝(chong) 突是由冷戰結束以來不斷積累的一整套複雜矛盾造成的。它不是憑空產(chan) 生的,是我們(men) 長期未能解決(jue) 的歐洲—大西洋安全問題的體(ti) 現之一。因此,要長期解決(jue) 衝(chong) 突,還必須解決(jue) 這些根本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歐洲大陸的參與(yu) 者和主要角色在多大程度上為(wei) 建立一個(ge) 適合所有人的新安全架構做好了準備。

  我們(men) 俄羅斯人讚賞中國提出的《關(guan) 於(yu) 政治解決(jue) 烏(wu) 克蘭(lan) 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這幾條和平主張非常及時,也很有建設性。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如果美國不摒棄“戰略遏製”思維,大國想真正和平相處是否就是一個(ge) 無解的難題?

  季莫費耶夫:我們(men) 已經提到,美國政治哲學的要素之一是將現代世界劃分為(wei) 所謂“民主陣營”和“專(zhuan) 製陣營”。我們(men) 看到了美國遏製俄羅斯、與(yu) 中國競爭(zheng) 和遏製中國的態度。不幸的是,遏製和衝(chong) 突總是伴隨著國際關(guan) 係的發展出現。政治現實主義(yi) 的觀點認為(wei) 國際關(guan) 係是無政府性的,最大的問題是這種無政府狀態能否得到控製。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men) 恐怕難以擺脫競爭(zheng) ,在某些地方甚至難以擺脫國際關(guan) 係中的對抗。

  但另一方麵,我們(men) 確實在人與(yu) 人的溝通、教育交流、商業(ye) 聯係方麵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所有這些都在人與(yu) 人之間建立起一定的關(guan) 係網,在政治關(guan) 係惡化時可以起到“安全網”的作用,時間將證明這道“安全網”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現實主義(yi) 隻是外交政策的“最低綱領”,我們(men) 還需要更多

  環球時報:您曾表示,“赤裸裸的現實主義(yi) 遲早會(hui) 顯現出其合法性的極限。一個(ge) 國家可以完全奉行實用主義(yi) 政策實現對潛在地區的統治,但隻靠武力和金錢並不會(hui) 有穩固的統治基礎”。這讓一些中國讀者聯想到,美國這些年在一些國家或使用武力顛覆政權,或搞“顏色革命”破壞社會(hui) 穩定,最後反而給這些國家留下爛攤子。美國在實用主義(yi) 和政治哲學的融合方麵,出了哪些問題?

  季莫費耶夫:實用主義(yi) 是任何國家外交政策的必然屬性,現實主義(yi) 原則是外交政策的“最低綱領”。如果一個(ge) 國家沒有軍(jun) 事能力和經濟能力作為(wei) 保障,那麽(me) 它的國家安全就無從(cong) 談起。然而,僅(jin) 有這些是不夠的。一個(ge) 國家還需要回答這些問題:如何實現公正的世界秩序?如何確保國家間的競爭(zheng) 保持建設性,並確保競爭(zheng) 不會(hui) 導致某些國家獲益過多而另一些國家遭受災難?如何避免極端與(yu) 零和博弈?想回答這些問題,現實主義(yi) 已不再夠用,我們(men) 還需要更多東(dong) 西。

  美國提出了自己的世界觀,即以美國的內(nei) 部結構和世界秩序模式為(wei) 中心、走向市場的民主化。中國則提出了不同的世界觀——以多贏為(wei) 結果的國際關(guan) 係。如今,俄羅斯也在發展自己的政治哲學,將世界秩序視為(wei) 不同極點的平等合作,不同文明應該並且能夠獨立決(jue) 定哪種社會(hui) 、經濟和政治製度最適合它們(men) 。

  環球時報:您最近提醒說,美國和中國也有可能麵臨(lin) 蘇聯曾麵臨(lin) 的“理論與(yu) 現實狀況脫節”的情況。可否請您具體(ti) 談談蘇聯當年的經驗教訓?

  季莫費耶夫:蘇聯的一個(ge) 重要教訓是,曾經贏得全球數億(yi) 人思想的理論逐漸與(yu) 蘇聯的現實生活脫節,這是導致蘇聯解體(ti) 以及我們(men) 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經曆最深刻危機的原因之一。

  任何國家、任何製度、任何社會(hui) 體(ti) 係都可能麵臨(lin) 與(yu) 現實脫節的威脅。與(yu) 此同時,接受現實並找到力量使理論適應新的現實需要極大的勇氣。不幸的是,我們(men) 經常看到某些國家無視現實,隱藏或保留自己的慣用伎倆(lia) 。認識新現實的勇氣以及這種勇氣的必要性都是我們(men) 從(cong) 蘇聯經驗中吸取的主要教訓。(環球時報)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