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瀾滄號”動車組駛入老撾磨丁站。
羅春曉攝
圖②:4月13日,中老鐵路開行國際旅客列車,乘坐首發列車的旅客在車上合影留念。
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
圖③:“瀾滄號”動車組駛過老撾湄公河特大橋。
羅春曉攝
潘旭濤製圖
在中老鐵路萬(wan) 象站候車大廳,一麵12米長、3米多高的巨大列車模型牆格外搶眼。中老鐵路“瀾滄號”動車組、“複興(xing) 號”智能動車組、全自動駕駛地鐵列車、城際市域智能列車、空軌列車……今年6月,“坐著火車看世界”老撾站活動在萬(wan) 象舉(ju) 行,20多種由中國中車集團製造的先進軌道列車模型紛紛亮相,吸引了大批旅客和火車迷駐足觀看。
2021年12月,中老鐵路正式通車。它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萬(wan) 象,全長1035公裏,是第一條采用中國標準、中老合作建設運營,並與(yu) 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國際鐵路。
作為(wei) “一帶一路”倡議的標誌性工程,中老鐵路被稱為(wei) “黃金大通道”“鋼鐵新絲(si) 路”。由中國中車研製的動車組與(yu) 電力機車,滿載中老兩(liang) 國人民的友誼,奔馳在山水之間。
“大國重器”的創新實力
在老撾,“瀾滄號”動車組流線型的外觀、紅藍白相間的配色格外顯眼,已成為(wei) “網紅列車”。中國製造的“瀾滄號”,凝聚著中國研發人員的創新智慧。
“瀾滄號”依托中國複興(xing) 號動力集中動車組成熟技術,結合老撾當地自然環境、線路條件、本土文化為(wei) 中老鐵路設計製造。“中老鐵路沿線氣候環境和線路條件十分複雜,給動車組研發帶來了極大挑戰。中國技術團隊千方百計為(wei) ‘瀾滄號’量身定製最合適的技術解決(jue) 方案。”中車四方股份公司高級主任設計師李豐(feng) 說。
中老鐵路穿越高山高原地帶,沿途隧道密布,全程需穿過166個(ge) 隧道。列車頻繁進出隧道,帶來噪音和車內(nei) 壓力波動的問題,影響乘坐舒適度。為(wei) 此,李豐(feng) 和技術團隊總結以往經驗,拿出了一攬子技術方案。針對噪音問題,車體(ti) 提高氣密性標準,空調送風加裝消音措施,地板結構采用新型安裝方式……測試數據表明,當“瀾滄號”以時速160公裏在隧道運行時,客室噪聲低於(yu) 60分貝,安靜舒適。對於(yu) 壓力波動問題,技術團隊多次到鐵路線上反複測試,製定了列車氣密優(you) 化方案,並設置空調壓力保護裝置,保證車內(nei) 壓力相對穩定,保障了旅客的舒適度。
針對中老鐵路動車組麵臨(lin) 的高溫、高濕、高海拔、高紫外線等複雜運行環境,研發初期,中車大連公司動車組設計師張亮亮帶領團隊多次深入現場調研。中老鐵路沿線的每座車站、每段路程,都留下了研發團隊的身影。每天完成調研任務後,張亮亮都要召集團隊成員總結當天的調研情況。
“瀾滄號”動車組由中老兩(liang) 國司機值乘,設計團隊還要考慮兩(liang) 國的語言、時區、文化等方麵的差異,其中電台問題就是動車組設計遇到的一隻“攔路虎”。
經過多次討論,張亮亮團隊研發了國內(nei) 首台雙卡係統電台:當列車運行至邊境時進行切換,實現車載通訊係統的互聯互通。編寫(xie) 電台試驗標準,為(wei) 動車組量身定製界麵顯示與(yu) 語言播報“一鍵切換”係統……經過一係列精巧設計,雙卡係統電台實現了語言兼容並可適時轉換。
為(wei) 適應中老鐵路高溫、高濕的氣候和地勢落差,“瀾滄號”必須有一顆強健的心髒。電機研製成功後都要從(cong) 生產(chan) 線轉運到試驗台,經曆一係列試驗驗證。中車永濟電機公司工程師王宇航介紹,為(wei) 了模擬牽引電機在車下運用可能遇到的進水、泡水環境條件,“每台電機都要進行3小時浸水試驗,充分驗證其絕緣性能。隻有通過了這個(ge) 考驗的產(chan) 品,我們(men) 才能交付用戶。”
“複興(xing) 號”和“瀾滄號”牽引電機研發團隊,堅持對不同運用環境、運用工況開展研判分析,進行針對性優(you) 化,不斷創造更服一方水土的“中國心”。
從(cong) 2020年9月26日中老鐵路動車組采購項目正式簽約,到2021年10月16日中老鐵路“瀾滄號”動車組正式交付,384天的辛勤付出與(yu) 汗水,記錄了中國研發人員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的堅毅與(yu) 擔當。
“國家名片”的品質追求
中老鐵路動車組以其“全天候”的應急響應、全過程的技術培訓、全覆蓋的服務體(ti) 係、“零故障”的運維保障,打造了卓越的品質。這離不開先進技術和精良製造,也離不開精益求精的服務。
為(wei) 保障中老鐵路動車組安全可靠運行,在位於(yu) 老撾萬(wan) 象的客車整備所,中國中車專(zhuan) 門成立了一體(ti) 化售後服務站。售後服務站由30多名經驗豐(feng) 富的診斷工程師、技術技能專(zhuan) 家等組成,他們(men) 常駐老撾,負責列車售後維保,為(wei) “瀾滄號”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地處熱帶的老撾高溫多雨,對列車售後維保也是不小的挑戰。
一個(ge) 雷雨交加的夜裏,售後服務員工張天宇被枕邊的手機鈴聲驚醒,從(cong) 老撾“徒弟”並不流利的中文表述中得知:4002動車組7002號動力車出現無法升弓的故障。他立即驅車趕往車輛整備所,道路泥濘不堪,車輛顛簸不止,平時30分鍾的車程卻跑了1個(ge) 多小時。在動車組機械間氣溫40多攝氏度的環境裏,張天宇仔細排查故障原因,不一會(hui) 兒(er) 汗水就打濕了工裝。電路係統判斷,操控係統測試,升降部件檢測……經過一係列操作,終於(yu) 解決(jue) 了升弓塞門誤關(guan) 閉的故障。
售後服務員工王凱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日常:每天早上7點半,工作人員準時到崗,開始一天的檢修工作。有的負責跟車添乘,和隨車機械師共同巡檢,協助處置列車突發故障;有的負責每天逐列對車內(nei) 設施、關(guan) 鍵部件進行嚴(yan) 格檢查,確保車輛各係統設備狀態良好;有的負責每天下載車輛運行數據,分析數據參數,盯控車輛的運用狀況,主動發現隱性故障,確保動車組“零故障”出庫……
這些“動車醫生”們(men) 全天24小時響應,為(wei) 動車組“把脈問診”,做好列車售後檢修保障,確保“瀾滄號”每天以最好的狀態上線運行。
這個(ge) 由老中青三代人組成的團隊,完成了中老鐵路首次開通保障、中老鐵路跨境動車組服務保障的各項艱巨任務,交出了動車組運行準點率100%的答卷。
中車人持續擦亮高鐵“國家名片”。2022年春節前夕,中國中車收到一封來自老中鐵路有限公司的感謝信:“由中國中車生產(chan) 的‘瀾滄號’動車組和HXD3CA型電力機車,自開通以來,運用穩定,質量可靠,運行中未發生產(chan) 品設備問題,準時高效地完成了動車組客運牽引任務以及電力機車貨運牽引任務……”
中老友誼的“鋼鐵紐帶”
在老撾,中老鐵路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網紅鐵路”。到鐵路上工作,成為(wei) 很多年輕人心中夢想的新職業(ye) 。一批批老撾青年在中國師傅“麵對麵”“手把手”的傳(chuan) 授下,逐漸成長為(wei) 鐵路工匠、火車司機。
中老鐵路開通之初,老中鐵路有限公司招收了老撾國內(nei) 第一批學員,學習(xi) 動車組檢修技術,仙平就是其中一名學員。他原本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聽說動車組檢修人員這個(ge) 新興(xing) 職業(ye) 收入更高,並能學到最先進的動車組技術,於(yu) 是決(jue) 定加入老中鐵路有限公司。
對於(yu) 很多當地人來說,鐵路和動車組是十分新鮮的事物,仙平也一樣,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學習(xi) 之初,他曾想:中國師傅會(hui) 把最新的技術傾(qing) 囊相授嗎?中車大連公司海外事業(ye) 部客服處處長張愛軍(jun) 將整車分係統、分部件逐項拆分詳細講解,帶著仙平和其他學員在現場進行實物與(yu) 原理對照,再像“搭積木”般進行各係統聯動整合。一有時間,張愛軍(jun) 便帶仙平上車,讓他熟悉設備性能、了解部件構造,將理論知識與(yu) 實際運用相結合,學員的頭腦中很快就建立起了對動車組的完整認知。“中國先進的技術令我震撼,中國師傅的水平讓我佩服。”仙平說。
在老撾,中國中車售後維保團隊為(wei) 當地學員開展常態化培訓,幫助他們(men) 掌握動車組維護保養(yang) 的相關(guan) 知識和技術。“我們(men) 從(cong) 每一個(ge) 電子元件、每一類測量工具、每一種設備安裝方式等基礎開始,‘手把手’教他們(men) 維保技術和操作要領。”中車售後維保人員牛凱說。
目前,在老中鐵路公司的統籌組織下,中國中車售後維保團隊已在老撾現場累計開展授課14期,培訓老撾學員164人次。經過培訓,很多老撾當地學員已經能夠進行獨立操作,正式上崗參與(yu) 中老鐵路動車組的維護保養(yang) 。學員們(men) 不止一次地感慨:“中老鐵路讓我們(men) 國家在鐵路方麵實現了一次大飛躍。”
“山不再高,路不再長,一條友誼絲(si) 路通到我家鄉(xiang) ;讓我們(men) 一路同行,情深意長……”如同為(wei) 中老鐵路創作的歌曲《一路同行》所唱的那樣,中老鐵路不僅(jin) 改善了老撾交通,促進了中老兩(liang) 國發展,也見證著中老兩(liang) 國的深情厚誼,成為(wei) 中老友誼的“鋼鐵紐帶”。
2023年4月13日,中老鐵路跨境客運列車正式開行,萬(wan) 象火車站一大早就擠滿了人,其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坐火車。旅客們(men) 紛紛自拍,與(yu) 生活在老撾其他地區的親(qin) 朋好友視頻通話。他們(men) 歡呼雀躍,為(wei) 能成為(wei) 這個(ge) 曆史性時刻的現場見證者而感到自豪。
劉婭蘭(lan) ,大連醫科大學的一名老撾留學生,便是人群中的一員。她說:“能登上‘瀾滄號’,我很開心。能在自己的國家坐上如此舒適的動車,我很激動。以後上學、回家我都可以坐火車了。”從(cong) 萬(wan) 象站上車,欣賞著窗外的風景,不知不覺就到達了昆明站。劉婭蘭(lan) 說:“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中國的飛速發展,期待我的國家也乘著‘一帶一路’東(dong) 風,獲得更大的發展。”
自開通以來,中老鐵路就備受老撾及周邊國家的關(guan) 注。大量的泰國旅客慕名來到老撾,乘坐“瀾滄號”動車組,前往中老鐵路沿線的琅勃拉邦和萬(wan) 榮等地旅行。一位泰國旅客對動車組列車如此評價(jia) :“列車外觀優(you) 雅、造型精致,車廂內(nei) 部設施完善、功能完備,乘坐起來既平穩又快捷,是一次與(yu) 以往不同的體(ti) 驗。”不論是在乘車時,還是列車到站後,總有很多旅客在動車組內(nei) 外錄像拍照,更有一家人興(xing) 致勃勃地在車頭前合影留念,留下和睦快樂(le) 的瞬間。
在今年6月舉(ju) 行的“坐著火車看世界”老撾站活動現場,老撾國立大學學生砬希·塔瑪翁薩說:“第一次看到這麽(me) 多先進的軌道列車模型,感到很震撼,讓人大開眼界。”泰國小夥(huo) 子納帕特拉是一位火車迷,專(zhuan) 程從(cong) 泰國趕到萬(wan) 象參觀“列車文化驛站”。他表示:“我多次乘坐‘瀾滄號’在老撾旅行,希望泰國也能早日擁有現代化鐵路。”
老撾新聞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顯示,從(cong) 老撾萬(wan) 象前往琅勃拉邦,有85%的遊客選擇乘坐火車。“‘瀾滄號’動車組運行一年多來,以其安全快捷、清潔舒適的優(you) 點,深受各國遊客喜愛。”老中鐵路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翁通·蘇潘通說。
老撾公共工程與(yu)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維萊卡姆·福薩拉特表示,老中鐵路的開通,讓老撾邁入“動車時代”,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是兩(liang) 國傳(chuan) 統友誼的新象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