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肇慶9月6日電 題:台灣教師黃崇輔:從(cong) 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受益者到推動者
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從(cong) 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受益者到推動者,5年來,台灣教師黃崇輔在大陸三尺講台發光發熱。
2018年,從(cong) 台灣雲(yun) 林科技大學工程科技研究所畢業(ye) 的黃崇輔,在導師和家人支持下,跨越近1200公裏前來廣東(dong) 肇慶,成為(wei) 肇慶學院環境與(yu) 化學工程學院的教師。
今年6月底,台灣教師黃崇輔在肇慶學院給學生上課。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我們(men) 學校分工明確,我在這裏可以專(zhuan) 心教書(shu) 育人,求索科研。”黃崇輔近日接受采訪時說,“我打算紮根肇慶,這裏氣候環境都不錯,而且離台灣比較近,希望晉升教授後,能與(yu) 家人在這裏工作到退休。”
助力城市循環發展
作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一,肇慶水能、光能、風能等資源充足,發展綠色能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近年來,該市不斷發展綠色能源產(chan) 業(ye) ,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能源基地。
與(yu) 肇慶這座城市發展目標相對應的是,黃崇輔也在循環能源領域收獲不少成就,包括在海內(nei) 外重要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在國際發明展獲多項專(zhuan) 利及獎項。
近年來,黃崇輔在肇慶教書(shu) 育人的同時,也利用自身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助力城市綠色循環發展,工作從(cong) 三尺講台延伸至更大舞台。
今年6月底,台灣教師黃崇輔(右)在肇慶學院指導學生做實驗。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目前他主持兩(liang) 個(ge) 橫向項目,主要是麵向企業(ye) 資源化處理的研究。“汙泥是汙水處理後的產(chan) 物,過往我們(men) 會(hui) 采用傳(chuan) 統直接填埋或者焚燒方式處置汙泥,這樣粗放式的處置方式不僅(jin) 會(hui) 汙染環境,還浪費資源。”在黃崇輔看來,汙泥並非一無是處,“我們(men) 通過微生物發酵,處理完畢後拿去植樹或者種植觀賞類植物,促進汙泥的資源化利用,實現汙泥源頭減量”。
如今,肇慶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減汙降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在資源再利用方麵,在多方支持下,尤其像鋰電池製造或者是像電動車製造企業(ye) ,會(hui) 自覺進行資源優(you) 化。與(yu) 此同時,民眾(zhong) 環保意識也逐漸提高,例如會(hui) 用行動支持垃圾分類。”黃崇輔說。
最幸運的是遇見妻子
黃崇輔在肇慶的教學事業(ye) 蒸蒸日上,與(yu) 大陸教師相處融洽,還迎來了屬於(yu) 他的愛情。“來到大陸生活最‘賺’的一點是遇到了妻子,組建家庭。”他直言:“這是最幸福的一點,也是最大的感受。”
近期,台灣教師黃崇輔在廣東(dong) 肇慶接受采訪。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肇慶學院會(hui) 定期聯合周邊學校舉(ju) 辦單身青年聯誼活動,吸引單身青年參加。“我在活動上認識了我妻子,她溫柔體(ti) 貼,也很聰明。”黃崇輔說。
在雙方家人的祝福下,黃崇輔與(yu) 妻子成為(wei) 家中第二個(ge) “兩(liang) 岸婚姻組合”。“我弟弟在我的影響下,也來到大陸工作並成婚,父母都非常讚同。”
盼台青在大陸築夢
“我認為(wei) 兩(liang) 岸青年可以通過夏令營等活動開展短期交換,真正接觸和體(ti) 驗兩(liang) 地生活。”黃崇輔說,在大陸生活和工作的台灣青年分布在各行各業(ye) ,有開麵包店、賣咖啡、賣樓房的,還有從(cong) 事養(yang) 殖業(ye) 或者種植業(ye) 的。他建議台灣青年在大陸每個(ge) 省份都走一走,感受各地風情的同時,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機會(hui) 。
隨著各項惠台政策的落實,黃崇輔發現有挺多台灣青年想到大陸發展,但不太了解具體(ti) 途徑。“我會(hui) 給學弟學妹們(men) 講大陸學校的招聘信息和政策,他們(men) 也很感興(xing) 趣。我認為(wei) 可以加大在這方麵的宣傳(chuan) ,讓台灣青年在大陸找到築夢舞台。”他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