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在廣東(dong) 清遠英德市西牛鎮,鬱鬱蔥蔥的竹林裏,一顆顆麻竹筍形態均勻飽滿、長勢喜人。筍農(nong) 曾漢文近期都在自家種植的40畝(mu) 麻竹筍林裏忙活著,隻見他往麻竹筍底部一斬,近一米長的筍應聲倒下,再熟練地用刀剝去外殼,剩下乳白色的筍肉。
看著滿載鮮嫩竹筍的三輪車,忙碌一上午的曾叔雖然辛苦但也很滿足。
【同期】廣東(dong) 清遠英德市西牛鎮麻竹筍種植戶 曾漢文
我們(men) 一般都是6點就開始砍筍,一般都是砍1000多斤,都是10點鍾左右我們(men) 就不砍了。今年的筍長得比較好、比較大,還有價(jia) 錢比較好,一開始高峰的時候(收購價(jia) )收到2.3元(每斤),現在還有1.3或1.4元(每斤),一個(ge) 月有幾萬(wan) 塊錢了。
【解說】筍農(nong) 們(men) 忙著采筍、運筍,鎮上的加工廠也“開足馬力”,每年的5月到10月是麻竹筍的收割季,有“嶺南山珍”美譽的西牛麻竹筍正源源不斷地銷往海內(nei) 外市場。據介紹,自2022年清遠市將麻竹筍產(chan) 業(ye) 列為(wei) “百億(y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經過一年多的大力推廣和政策支持,今年西牛麻竹筍實現量價(jia) 齊升。
【同期】清遠市委農(nong) 辦常務副主任 賴誌軍(jun)
今年的種植麵積已達到了88.5萬(wan) 畝(mu) ,(相比去年)新增了17萬(wan) 畝(mu) ,產(chan) 值預計超過60億(yi) 元,那麽(me) 產(chan) 值(相比去年)增加了50%,去年的產(chan) 量大概是100萬(wan) 噸,今年預計超過120萬(wan) 噸。今年麻竹筍的價(jia) 格創了最新的紀錄。
【解說】90後創業(ye) 青年鍾民健在2019年回到家鄉(xiang) 清遠英德時,發現當地麻竹筍產(chan) 業(ye) 偏低端、利潤單薄。看到了市場需求和潛力的他開始投資建廠,對麻竹筍進行深加工,做成麻竹筍預製菜和休閑即食產(chan) 品等。未來,他還希望以“竹筍+”的概念繼續發力,推出更多元的產(chan) 品。
【同期】廣東(dong) 清遠英德市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鍾民健
“竹筍+”這個(ge) 概念其實就是把竹筍作為(wei) 一個(ge) 主要的內(nei) 容物,再加其他的產(chan) 品去搭配。譬如說酸菜魚,我們(men) 把它用酸筍代替酸菜,加上魚是一種不同的吃法,我們(men) 也會(hui) 在“竹筍+”的概念繼續發力,按照不同的季節開發一些不同的產(chan) 品。
【解說】同樣看到機遇選擇返鄉(xiang) 創業(ye) 的還有江斯娜,她認為(wei) 年輕人去從(cong) 事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會(hui) 有許多優(you) 勢和新的想法。隨著直播電商拓寬銷售網絡後,其公司的產(chan) 品已經遠銷全國各地。
【同期】廣東(dong) 某農(nong) 業(ye)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江斯娜
一開始我們(men) 進入到麻竹筍的賽道,並沒有想過它(會(hui) 被列為(wei) )“百億(y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所以我們(men) 隻身進入了,進入以後發現這個(ge) 行業(ye) 裏麵其實相對可以發展的空間很大,因為(wei) 它的市場化程度並不高,對於(yu) 我們(men) “新農(nong) 人”就會(hui) 有一個(ge) 錯位發展的空間,例如說電商,例如說我們(men) 的種苗基因編輯技術,再例如說我們(men) 的境外貿易。
【解說】英德市麻竹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黎忠表示,隨著國內(nei) 外消費市場的複蘇,今年麻竹筍的銷量也在持續攀升中,同時出口形勢也十分喜人,後續還將繼續試水探路其他東(dong) 南亞(ya) 國家市場。
【同期】英德市麻竹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 黎忠
全國很多的食品企業(ye) 都希望把麻竹筍放到預製菜裏麵去,所以說銷量也有很大的增加。
外銷這一塊的話,上個(ge) 月我們(men) 也去印尼參展,也有去推廣麻竹筍,它那邊也非常認可我們(men) 這邊英德麻竹筍。
【解說】清遠市委農(nong) 辦常務副主任賴誌軍(jun) 表示,清遠市已出台了將麻竹筍打造為(wei) “百億(y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規劃,從(cong) 品牌標準化,市場體(ti) 係建設方麵都有相關(guan) 配套措施支持。
【同期】清遠市委農(nong) 辦常務副主任 賴誌軍(jun)
下一步,我們(men) 還是要強化品牌的打造、品質的提升,還有市場體(ti) 係的完善,以及產(chan) 業(ye) 鏈的延伸,包括預製菜、“以竹代塑”、“以竹代糧”等等。還要結合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特別是把我們(men) 的竹林文化、竹文化融入到我們(men) 麻竹筍發展的規劃當中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