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深耕中國市場 共享發展機遇(權威論壇)

屈佩、白紫微、楊迅、陳一鳴采訪整理 發布時間:2023-09-11 08:4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施耐德(北京)中壓與(yu) 低壓電器有限公司綠色智能製造生產(chan) 線。

  圖為(wei) 受訪企業(ye) 提供

  2022年11月,淡水河穀連續第五年參展進博會(hui) ,展示綠色創新技術、產(chan) 品和服務。

  圖為(wei) 受訪企業(ye) 提供

  聯合利華合肥物流園。

  圖為(wei) 受訪企業(ye) 提供

  大眾(zhong) 安徽新能源汽車工廠車身車間。

  圖為(wei) 受訪企業(ye) 提供

  2023年6月,浙江省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生產(chan) 泊位“座無虛席”。

  蔣曉東(dong) 攝(影像中國)

  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各國經濟增長麵臨(lin) 挑戰。中國經濟運行總體(ti) 回升向好,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升投資經營便利化水平,加大外商投資引導力度,強化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保障工作。一些世界500強企業(ye) 在華發展多年,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企業(ye) 相關(guan) 負責人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共享發展機遇。

  奧博穆(德國大眾(zhong) 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hui) 主席)

  瑞吉納多(英國聯合利華集團全球首席業(ye) 務運營官)

  司馬盛(巴西淡水河穀鐵素解決(jue) 方案執行副總裁)

  尹 正(法國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中國及東(dong) 亞(ya) 區總裁)

  經濟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奧博穆:我近期多次到訪中國,中國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令我印象深刻。中國汽車行業(ye) 由電動化、數字化和移動互聯技術驅動發展,彰顯創新實力。中國開放包容的市場氛圍、消費者對移動出行的巨大需求,推動了智能汽車技術的創新與(yu) 應用,為(wei) 智能汽車行業(ye) 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全球消費者都將從(cong) 中受益。

  下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繼續展現強勁發展勢頭。中國汽車年銷量已連續多年突破2000萬(wan) 輛,預計到2030年,年銷量將增加至約3000萬(wan) 輛。中國汽車產(chan) 銷量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已經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之一。中國汽車行業(ye) 發展空間廣闊、競爭(zheng) 激烈,將為(wei) 汽車企業(ye) 帶來持續盈利空間。

  司馬盛:習(xi) 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強調,今天的中國,是緊密聯係世界的中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也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是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2022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42.07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世界的發展繁榮離不開中國的參與(yu) 。

  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5%,這一數據勾勒出中國經濟複蘇的清晰圖景。中國政府出台一係列減稅降費政策,不僅(jin) 在短期內(nei) 為(wei) 經濟提供支持,而且將在中長期持續釋放市場活力。2022年,中國人均GDP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2741美元,中國中等收入群體(ti) 不斷擴大。參考其他經濟體(ti) 的發展經驗,中國耐用品消費和服務類消費的需求仍有巨大增長潛力。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不斷優(you) 化的營商環境和良好的政策環境為(wei) 在華企業(ye) 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遇。

  瑞吉納多:在經曆過新冠疫情衝(chong) 擊等多重考驗後,我們(men) 看到中國經濟持續恢複。今年上半年,聯合利華在中國營業(ye) 額實現強勁增長,真切體(ti) 會(hui) 到中國市場消費信心正在逐步恢複。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的外部環境下,中國經濟雖然短期麵臨(lin) 一些挑戰,但我們(men) 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我們(men) 認為(wei) ,供給側(ce) 提質升級激發需求側(ce) 更大潛力、科技發展帶來的創新業(ye) 態以及市場信心的持續增強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尹正: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加大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推進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為(wei) 中外企業(ye) 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中國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升級,為(wei) 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這些舉(ju) 措堅定了跨國企業(ye) 長期深耕中國的信心。

  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瑞吉納多:作為(wei) 跨國企業(ye) ,全球化是我們(men) 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國堅持改革開放,堅定推進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為(wei) 企業(ye) 的發展提供了寶貴機會(hui) 。聯合利華是第一批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ye) 之一,伴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開放和日益增長,我們(men) 逐步擴大在華投資。我們(men) 欣喜地看到,今年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外資”單獨列為(wei) 一項重要內(nei) 容。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政府推出了一係列利好的政策措施,推動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

  麵對全球疫情、經濟下行和個(ge) 別國家強行“脫鉤”“斷鏈”等多重衝(chong) 擊,中國產(chan) 業(ye) 鏈顯示出長期積累的優(you) 勢。中國政府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作出貢獻。對於(yu) 聯合利華以及其他跨國公司來說,中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既是我們(men) 強化本土運營的保障,也為(wei) 我們(men) 國際協作提質增效創造了機遇。

  尹正:中國是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重要一環,雄厚的產(chan) 業(ye) 鏈基礎為(wei) 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中國是全球領先的製造大國,產(chan) 業(ye) 鏈門類齊全、完善。隨著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和“雙碳”目標的落實,中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等新興(xing) 領域快速發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也在數字化等先進技術的助力下加快轉型升級,帶動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不斷提質升級。

  以施耐德電氣為(wei) 例,在中國找到優(you) 質的供應商比在其他地區更為(wei) 容易。正是在中國供應商的支持下,施耐德電氣搭建了高效、富有韌性的本土化供應鏈,能夠快速應對市場變化,不斷滿足用戶需求。

  司馬盛: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45年來,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抓住了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帶來的發展機遇,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的經驗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學習(xi) 。

  中國支持跨國公司在華實現更好發展,共同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有助於(yu) 推動世界經濟複蘇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僅(jin) 在於(yu) 其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也體(ti) 現在中國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區域經濟合作,不斷加強區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深度融合,促進跨國公司參與(yu) 產(chan) 業(ye) 鏈布局,拉近了跨國公司與(yu) 全球合作夥(huo) 伴之間的距離。中國積極參與(yu) 全球經濟治理,堅持多邊主義(yi) ,有助於(yu) 消除非經濟因素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衝(chong) 擊。

  科技創新助推經濟社會(hui) 發展

  司馬盛: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中國從(cong) 2006年起成為(wei) 淡水河穀的全球最大市場,中國的綠色轉型和低碳發展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重要機遇,為(wei) 包括淡水河穀在內(nei) 的不少外資企業(ye) 提供了巨大的合作平台。鋼鐵行業(ye) 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我們(men) 希望在該領域與(yu) 中國開展持續合作。

  瑞吉納多:近年來,中國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特別是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等成為(wei) 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也成為(wei) 展示國家形象的新名片,吸引了眾(zhong) 多海外投資者和企業(ye) 的關(guan) 注。在中國對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加大投入的背景下,聯合利華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業(ye) 務也全方位推進。我們(men) 將把握中國全麵推進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加大創新投入、加快創新布局,與(yu) 各大科研機構等開展合作,積極推動“中國研發”走向世界、實現全球共享。

  尹正:中國已經成為(wei) 全球創新的源泉之一。中國擁有良好的創新環境、豐(feng) 富的人才資源、多元的應用場景,在多個(ge) 領域走在創新前沿,為(wei) 全球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技術助力。中國正著力推動人工智能、5G通信、數字孿生、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拓寬技術應用前景,從(cong) 而催生新的生產(chan) 模式和商業(ye) 模式,讓科技創新助推經濟社會(hui) 發展。隨著中國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新能源、光伏等許多產(chan) 業(ye) 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為(wei) 外企在華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台。

  持續吸引外資企業(ye) 來華投資興(xing) 業(ye)

  奧博穆:良好的營商環境對於(yu) 從(cong) 業(ye) 者至關(guan) 重要。對汽車行業(ye) 而言,能源價(jia) 格、政策激勵和基礎設施都在推動行業(ye) 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眾(zhong) 進入中國市場已40年,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將在未來5年內(nei) 投資約1800億(yi) 歐元,涉及電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等領域,中國市場是我們(men) 重點投資市場之一。我們(men) 正攜手本土合作夥(huo) 伴,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在中國開展業(ye) 務,服務中國消費者,共同書(shu) 寫(xie) 麵向未來的成功故事。

  瑞吉納多:今年是聯合利華投資中國100周年,這個(ge) 數字體(ti) 現了我們(men) 對中國市場的信心。雖然我們(men) 處在一個(ge) 不確定的時代,但中國穩健的經濟發展、龐大的市場規模、持續的消費升級、日益成熟的創新能力以及不斷推進的經濟結構優(you) 化升級,對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也將進一步提振外資企業(ye) 在華發展的信心。

  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市場準入水平,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深入推動技術創新,優(you) 化營商環境。同時,中國全力推動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使其優(you) 勢和資源為(wei) 全球市場創造更多機遇。外資企業(ye) 在華所積累的經驗正在反哺全球其他市場。如今,中國已成為(wei) 聯合利華全球三大最重要的增長市場之一,我們(men) 期待繼續為(wei) 中國消費者提供優(you) 質產(chan) 品和服務,共創可持續的美好未來。

  尹正:中國各大產(chan) 業(ye) 正加快數字化和綠色低碳的“雙轉型”,這不僅(jin) 創造了巨大的市場機會(hui) ,還為(wei) 中國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施耐德電氣始終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深耕中國市場36年以來,我們(men) 積累了領先的技術與(yu) 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未來,施耐德電氣將不斷升級在華發展戰略,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攜手更多上下遊夥(huo) 伴,為(wei) 中國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司馬盛:當前,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世界經濟仍麵臨(lin) 長期低增長的風險。盡管如此,我們(men) 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勢充滿信心,我們(men) 相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nei) 的多家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淡水河穀作為(wei) 和中國有著50年合作曆史的長期合作夥(huo) 伴,期待在未來與(yu) 中國合作夥(huo) 伴繼續合作、共同發展。

  (本報記者屈佩、白紫微、楊迅、陳一鳴采訪整理)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