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青聽·兩岸】台灣青年教師在大陸立業築夢:機遇多,充滿善意

程子倬 陳文韜 發布時間:2023-09-12 09: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來到大陸,他們(men) 見證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結識了新的朋友、凝聚了新的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熱情和溫暖。他們(men) 是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溝通者”、正能量的“傳(chuan) 播者”。兩(liang) 岸青年聲音,你我共同傾(qing) 聽。中國新聞網特別推出《青聽 兩(liang) 岸》融媒體(ti) 欄目,共同記錄兩(liang) 岸青年的真實聲音。

  中新網9月10日電 (記者 程子倬 陳文韜)如今,越來越多的台籍教師擁抱大陸發展機遇,赴大陸任教、立業(ye) 築夢,融入當地生活。近日,在中國新聞網《青聽·兩(liang) 岸》節目中,幾位在大陸不同教育機構任職的台灣青年教師分享了各自融入大陸教育行業(ye) 的故事,以及他們(men) 對大陸教育事業(ye) 的觀察。

  與(yu) 其他來大陸的台胞相似,三位台籍教師一開始也經曆了對繁簡體(ti) 字、用詞用語表達差異的適應過程。

  在北京大學體(ti) 育教研部任職的台籍教師陳文成舉(ju) 例說,“我們(men) 講‘窩心’,在台灣是‘貼心’的意思,但在大陸可能不是那個(ge) 意思。”

  來自台灣台中,目前是福建平潭第二實驗幼兒(er) 園副園長的陳亞(ya) 妏也談到,有一次她讓班上的孩子帶延長線,卻讓家長們(men) 摸不著頭腦,後來家長們(men) 才知道延長線就是插座的意思。

  幾位老師更沒想到的是,自帶的台灣腔竟拉近了他們(men) 與(yu) 學生間的距離。浙江工貿職業(ye) 技術學院台籍教師鍾振忠回憶起第一天給學生們(men) 上課的情景,因為(wei) 他的閩南口音,學生們(men) 課堂上都很活潑,互動也變多了。陳文成也說,學生們(men) 聽到他講話後就問他來自哪裏,“一聽說我們(men) 是從(cong) 寶島台灣來的,他們(men) 更興(xing) 奮了。”

  浙江工貿職業(ye) 技術學院台籍教師鍾振忠(左六)跟學生們(men) 在一起。 本人供圖

  口音、表達上的一些“小插曲”並不妨礙他們(men) 與(yu) 大陸的學生、家長打成一片。對此,一直在幼教領域耕耘的陳亞(ya) 妏深有感觸。她表示,要在相處的生活細節裏慢慢了解對方,保持溝通,“中途一定會(hui) 有碰撞”,但用了心,付出了善意,彼此都會(hui) 感受到,就能互相支持。

  陳亞(ya) 妏回憶說,自己在平潭任教一年多的時候,有一天在上班途中不慎發生了車禍,事故發生後,是學生家長們(men) 扛著她去醫院急救室做的檢查。當時得知要住院臥床3個(ge) 月,她正不知所措,而就在那時,家長們(men) 自發組織了送飯群,甚至讓她一天能吃上5到6餐。陳亞(ya) 妏感動地說,“他們(men) 就圍在我的病床,我的房間幾乎每天都像開party一樣,大家會(hui) 互相聊天。”

  在大陸任教多年,三位老師都認為(wei) ,基於(yu) 中華文化這一根脈,兩(liang) 岸教學的理念和思維大同小異。最讓他們(men) 印象深刻的,還是國家教育事業(ye) 的快速發展和學生們(men) 展露出的積極麵貌。他們(men) 觀察到,大陸給予了台籍教師同等的待遇和善意。

  從(cong) 讀書(shu) 到任教,在北京12年的陳文成直言,“大陸教育真的是越來越強大。”他表示,大陸的學生求知欲普遍更加強烈,表現出了更高的學習(xi) 積極性,下課了會(hui) “扒著他”問問題,還能善用圖書(shu) 館資源。在北大,他還給乒乓球大滿貫得主丁寧上過課,他透露,丁寧同學下課後還私下跟他請教了很多體(ti) 育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的問題。

  陳文成長期致力於(yu) 兩(liang) 岸體(ti) 育文化交流,北京冬奧會(hui) 舉(ju) 辦期間還曾組建台胞誌願者服務隊。他認為(wei) ,現在整個(ge) 國家都在加快“體(ti) 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國家的體(ti) 育事業(ye) 國際化程度很高。對於(yu) 今年9月即將舉(ju) 辦的杭州亞(ya) 運會(hui) ,他也做足了相關(guan) “功課”,包括了解國家發展的政策、方針,以便更接地氣地給學生們(men) 上課。

  北京大學體(ti) 育教研部台籍教師陳文成組建的台胞誌願者服務隊在北京冬奧會(hui) 上合影。 本人供圖

  鍾振忠還談到了很多台籍教師關(guan) 心的薪資水平。他了解到,跟本地老師相比,台籍教師的薪資待遇沒有特別的落差,而且還有逐步的提升,一些發展好的台籍老師在大陸的薪資甚至會(hui) 是在台灣的幾倍。他還提到,有些學校還會(hui) 給擁有博士學曆的台籍教師安家費、科研啟動金等。

  陳亞(ya) 妏也感受到了大陸方麵對台灣同胞釋放出的很大的善意。她說,正因為(wei) 大陸給予政策、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支持,“才讓我們(men) 這些台灣教師到這邊安心發展。”

  對於(yu) 未來,三位台籍老師都表示,希望在祖國大陸的教育行業(ye) 裏繼續發光發熱,傳(chuan) 播中華文化,促進兩(liang) 岸青年交流,讓更多年輕學子“了解到我們(men) 的根”。(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