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之聲報道,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今年8月德國商業(ye) 景氣指數連續第四個(ge) 月出現下跌,德國經濟可能在一年之內(nei) 第二次陷入衰退,專(zhuan) 家對目前德國的經濟形勢評估跌至2020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德國企業(ye) 和民眾(zhong) 對未來的預期也越發悲觀。
隨著俄烏(wu) 衝(chong) 突引發的能源危機持續發酵,德國作為(wei) 歐洲最大的經濟體(ti) ,在2022年年底至2023年年初開始陷入衰退。今年第二季度,德國經濟數據一度趨於(yu) 穩定,不少樂(le) 觀的專(zhuan) 家曾認為(wei) 德國經濟疲軟隻是短暫現象,會(hui) 在第三季度逐步回暖。然而,8月份的數據卻給他們(men) 潑了一盆涼水。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德國商業(ye) 景氣指數為(wei) 85.7,低於(yu) 7月份的87.4。德國連續兩(liang) 個(ge) 季度出現經濟產(chan) 出萎縮,已被經濟學家斷定為(wei) “技術性衰退”。從(cong) 當前趨勢來看,德國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經濟預計可能都將陷入衰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德國將成為(wei) 2023年世界上唯一一個(ge) 收縮的主要經濟體(ti) 。
德國此次經濟衰退的成因非常複雜,國家工業(ye) 體(ti) 係麵臨(lin) 諸多結構性挑戰,經濟形勢也麵臨(lin) 諸多困難。總體(ti) 來說,德國在近幾年遭遇了兩(liang) 次深刻危機:一方麵,全球新冠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問題,導致其國內(nei) 生產(chan) 下滑;另一方麵,仍在持續的俄烏(wu) 衝(chong) 突,令歐洲深陷能源危機。德國作為(wei) 老牌工業(ye) 大國,其核心產(chan) 業(ye) 多為(wei) 能源密集型產(chan) 業(ye) ,能源價(jia) 格高漲對德國的打擊比對其他國家要嚴(yan) 重得多。在國內(nei) 麵臨(lin) 高通脹和高能源價(jia) 格危機時,德國政府又出台了一係列補貼政策,這使得今年上半年德國聯邦預算出現了嚴(yan) 重赤字,大大影響了經濟複蘇前景。
此外,德國政府執意強化與(yu) 中國的所謂“係統性競爭(zheng) ”也是導致德國經濟陷入疲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世界政治格局經曆深刻變化和俄烏(wu) 衝(chong) 突未見緩和信號的背景下,德國此前奉行了10餘(yu) 年的經貿導向的外交政策出現了“價(jia) 值觀化”的趨勢。德國聯邦政府在對華關(guan) 係上反複強調“去風險”,戰略上將中國定位為(wei) “合作夥(huo) 伴、競爭(zheng) 者和係統性對手”,令德中貿易持續低迷。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近日表示,與(yu) 中國的貿易低迷是造成目前德國出口疲軟的重要因素之一。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7年成為(wei) 德國最大貿易夥(huo) 伴,德國對華貿易額占德國外貿總額的近10%。德國工商會(hui) 主席彼得·阿德裏安7月曾對德新社表示,中國是迄今為(wei) 止德國和歐洲企業(ye) 在亞(ya) 洲最重要的市場,放棄對華貿易不會(hui) 帶來任何“積極的變革”。
與(yu) 此同時,德國經濟研究所(IW)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德國企業(ye) 在出口市場上麵臨(lin) 的壓力正在增大,特別是在機械、汽車等高價(jia) 值工業(ye) 產(chan) 品方麵。“中國製造”在歐盟國家進口中所占的份額正在增加,德國所占的份額卻在縮小。德國出口在歐洲市場下滑的原因,一方麵在於(yu) 能源成本高漲,另一方麵則是因為(wei) 中國企業(ye) 在機械等創新產(chan) 品方麵的競爭(zheng) 力越來越強。
為(wei) 了對衝(chong) 能源和出口依賴帶來的風險,許多德國工業(ye) 企業(ye) 選擇“出海”。今年年初,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宣布在全球範圍內(nei) 裁員6000人,同時宣布在中國投資100億(yi) 歐元開設新址。工業(ye) 一直是德國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和支柱,在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中的占比約為(wei) 24%。目前,德國製造業(ye) 還能依靠高額訂單量進行自救,但這些訂單大多為(wei) 疫情期間積壓留下的,很快會(hui) 被消化完,新訂單則難以為(wei) 繼。從(cong) 今年3月到5月,德國收到的訂單量比前3個(ge) 月減少了6%以上。許多專(zhuan) 家擔心德國正麵臨(lin) “去工業(ye) 化”的重大風險。
麵對當前的不利局麵,德國政府也在多方尋求出路。近日德國聯邦內(nei) 閣通過了財政部長林德納主導的《增長機會(hui) 法案》,除了對新建設住房的激勵措施之外,還將為(wei) 中小企業(ye) 引入新減稅政策。德國政府9月5日向議會(hui) 提交了2024年預算,林德納為(wei) 削減預算進行了辯護,認為(wei) 這是限製德國赤字增長所必需的。
不過,德國政府注入的這劑“強心針”能在多大程度上奏效,能否將陷入“結構性問題”的德國經濟拉出衰退危機,還未可知。除了高企的能源價(jia) 格外,德國經濟目前還麵臨(lin) 熟練工短缺、高稅收、基礎設施老化以及數字化程度落後等多重問題。此外,德國人口年齡結構也呈現深度老齡化的趨勢。德國工商會(hui) 主席阿德裏安近期在接受德媒采訪時表示:“德國經濟大部分領域對投資是否能獲得回報缺乏信心。”
(作者簡介:張碩,浙江外國學院西方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特約撰稿 張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