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9月18日電 (吳冠標)華僑(qiao) 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教授、閩江學院海峽兩(liang) 岸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克明18日分析稱,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發布,標誌著兩(liang) 岸交往將從(cong) 一般的交流合作正式上升為(wei) 融合發展狀態。
“最近三四十年的兩(liang) 岸交往狀態以交流合作為(wei) 主,破除了早年兩(liang) 岸間長期對峙關(guan) 係導致的隔絕狀態。”在陳克明眼中,交流合作是一種廣泛的、一般的相互關(guan) 係。隨著時代的發展,兩(liang) 岸交往不應僅(jin) 停留在建立一般相互往來的關(guan) 係,而該探索如何建立長期穩定的緊密關(guan) 係,即“融合發展”。
福建與(yu) 台灣隔海相望、一水相連,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閩台兩(liang) 岸在血緣、語言文化、生活習(xi) 俗、宗教信仰等方麵具有悠久的曆史淵源。“福建與(yu) 台灣地相近、人相親(qin) 、文化一脈相承,福建探索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陳克明道。
陳克明指出,《意見》更強調台胞的社會(hui) 參與(yu) 度,希望通過示範區建設,讓台胞不隻“進得來、住得下”,還能融入到大陸的社會(hui) 裏。“《意見》不僅(jin) 支持對台胞的工作生活進行法律保障,完善涉台司法服務,還鼓勵台胞參與(yu) 福建法治建設。而接入到法律相關(guan) 活動,本身就意味著較深的社會(hui) 參與(yu) 度。”
“另一方麵,《意見》還強調閩台經貿深度融合,支持兩(liang) 岸企業(ye) 建立企業(ye) 聯盟,利用資本紐帶和資本市場運作,加強兩(liang) 岸企業(ye) 科技研發合作,強化兩(liang) 岸供應鏈、價(jia) 值鏈的完善和韌性,不斷增強兩(liang) 岸產(chan) 業(ye) 、企業(ye) 的緊密關(guan) 係,推進兩(liang) 岸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陳克明說。
陳克明認為(wei) ,過去的兩(liang) 岸交流合作以點為(wei) 主,是個(ge) 別企業(ye) 與(yu) 企業(ye) 之間、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的點狀合作,這次的《意見》提升了兩(liang) 岸交往的廣度,在福建省的各個(ge) 領域都提出了發展閩台關(guan) 係的具體(ti) 做法。“從(cong) ‘點’到‘麵’,麵的接觸越大,兩(liang) 岸的關(guan) 係就會(hui) 越緊密。”
此外,陳克明還認為(wei) ,《意見》的發布,對福建和台灣都具有重大意義(yi) 。“兩(liang) 岸建立長期且穩定的關(guan) 係,不僅(jin) 對福建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會(hui) 產(chan) 生正麵影響,台灣也能利用這個(ge) 優(you) 勢,通過深度融合的閩台經貿關(guan) 係,把產(chan) 品、技術輻射到大陸的其他地方,激發經濟活力,實現經濟發展。”
“因此,我相信《意見》落地見效後,兩(liang) 岸之間的關(guan) 係維係程度會(hui) 進一步提高。”陳克明表示,非常期待兩(liang) 岸的交往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真正建立起長期且穩定的緊密關(guan) 係,實現融合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