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天下】日本經濟前景難言樂(le) 觀
李清如
閱讀提示
日本實際GDP連續三個(ge) 季度保持正增長,顯示出日本經濟的複蘇趨勢。然而,在內(nei) 需持續疲弱的情況下,僅(jin) 依靠外需拉動經濟增長恐難以為(wei) 繼,再加之長期結構性問題難以消解,日本經濟前景仍難言樂(le) 觀。
近日(9月8日),日本內(nei) 閣府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宏觀經濟統計修正值,日本實際GDP(季節調整值)環比增長率為(wei) 1.2%,連續三個(ge) 季度保持正增長,顯示出日本經濟的複蘇趨勢。然而,在內(nei) 需持續疲弱的情況下,僅(jin) 依靠外需拉動經濟增長恐難以為(wei) 繼,再加之長期結構性問題難以消解,日本經濟前景仍難言樂(le) 觀。
外需拉動經濟短期回升
2023年第二季度,修正後的日本實際GDP增長率換算為(wei) 年率達到4.8%,雖然比8月15日初次統計時的6.0%有所下降,但這是自疫情發生以來首次連續三個(ge) 季度正增長,且增長率達到過去三年中的較高水平。從(cong) 金額來看,第二季度實際GDP季節調整值為(wei) 558.6萬(wan) 億(yi) 日元,超過疫情前2019年各季度,說明經濟已經恢複至疫情前的水平。
此輪日本經濟增長主要是由外需拉動。2023年第二季度,外需對實際GDP增長率的貢獻為(wei) 1.8%,換算年率為(wei) 7.1%。
這一方麵是由於(yu) 半導體(ti) 供給限製得到緩解,日本汽車出口大幅增加。2023年上半年,日本運輸設備出口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24.2%,在日本對外貿易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達到21.9%。
另一方麵,入境遊客的增長帶來服務出口的增加。隨著經濟社會(hui) 活動的正常化,日本入境遊客數量逐漸恢複,自2023年5月8日起,日本取消所有入境限製,進一步促進旅遊業(ye) 的複蘇。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訪日外國遊客消費額已分別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87.7%和95.1%,其中第二季度入境消費額占GDP的比重接近1%,服務出口成為(wei) 推動外需增加的主要動力之一。
能否持續複蘇仍是未知
即使2023年上半年日本經濟交出了一份還不錯的“成績單”,但宏觀經濟增長仍然承受著內(nei) 外壓力,能否順利步入持續複蘇軌道仍是未知數。
一方麵,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出口持續增長的動力不足。
自2022年10月以來,全球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PMI)一直低於(yu) 50大關(guan) ,反映出全球製造業(ye) 增長明顯受阻。特別是,作為(wei) 日本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的歐洲,2023年2月至8月PMI連續7個(ge) 月環比下降,通脹高企和匯率動蕩嚴(yan) 重拖累歐洲經濟複蘇的腳步。同時,美聯儲(chu) 激進貨幣政策給全球經濟帶來負麵外溢效應,加劇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乃至世界經濟減速的擔憂。
在此趨勢下,日本製造業(ye) 出口有可能受到較大阻礙,而服務出口中除中國遊客之外的遊客資源也已充分挖掘,繼續追加的餘(yu) 地有限,依靠外需拉動經濟持續性增長的模式麵臨(lin) 困境。
另一方麵,居民工資跟不上物價(jia) 上漲的現象還在持續,作為(wei) 內(nei) 需支柱的私人消費和企業(ye) 設備投資均陷入負增長。
與(yu) 外需對經濟增長做出顯著貢獻相對,2023年第二季度,內(nei) 需對日本實際GDP增長率的貢獻度為(wei) -0.6%,換算為(wei) 年率達到-2.4%。占GDP總額比重近六成的私人消費環比增長率降至-0.6%,占GDP總額比重超過15%的企業(ye) 設備投資環比增長率降至-1.0%。這主要是由於(yu) 物價(jia) 上漲對居民生活和企業(ye) 投資造成壓力所致。
自2022年以來,日本物價(jia) 持續上漲,剔除價(jia) 格波動較大的生鮮食品之後的消費者物價(jia) 指數(CPI)同比增長率在2022年為(wei) 2.3%,2023年1-7月則平均為(wei) 3.3%。雖然日本政府采取一係列措施促進名義(yi) 工資上升,但是名義(yi) 工資增加的速度顯著落後於(yu) 物價(jia) 上漲的速度。
到2023年7月,日本實際平均工資已經連續16個(ge) 月下降,且7月份實際工資下降幅度較6月份的下降幅度擴大了0.9個(ge) 百分點。物價(jia) 上漲超過工資增加的現象正在侵蝕居民生活,影響消費心理,進而擠壓私人消費。而由於(yu)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進貨成本增加,再加之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企業(ye) 在做出投資決(jue) 策時將會(hui) 更加謹慎。
因此,內(nei) 需疲弱和外需增長動力不足,均會(hui) 影響日本未來經濟走勢,在“內(nei) 外夾擊”下,經濟複蘇之路不排除“半途折返”的可能。
經濟發展痼疾很難消解
從(cong) 長期來看,製約日本經濟發展的痼疾幾乎很難得到消解。
自“泡沫經濟”後的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日本潛在經濟增長率基本呈下降趨勢。而推動潛在經濟增長率的要素夠改善的餘(yu) 地均非常有限,未來日本潛在經濟增長率將會(hui) 在一段時期內(nei) 處於(yu) 較低水平。
在人口結構上,2022年,日本65歲以上老齡人口數量已經達到3624萬(wan) 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29.0%;與(yu) 此相對,0-14歲幼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下降至11.6%。2022年,日本新出生人口僅(jin) 為(wei) 77.75萬(wan) 人,自有記錄以來首次降至80萬(wan) 以下。隨著少子老齡化迅速發展,勞動年齡人口和總人口減少,勞動力不足、國內(nei) 市場萎縮等問題將逐漸顯性化。
在財政和金融方麵,年金、醫療、護理等社會(hui) 保障相關(guan) 支出持續增長,導致社會(hui) 保障費用膨脹,再加上疫情期間日本政府數次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財政麵臨(lin) 巨大壓力。
2022年度,日本國債(zhai) 餘(yu) 額已經突破1000萬(wan) 億(yi) 日元;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會(hui) 保障基金在內(nei) 的一般政府債(zhai) 務餘(yu) 額與(yu) GDP之比,2022年已經超過260%,說明財政狀況在不斷惡化。
此外,長期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副作用也逐漸凸顯,自2022年3月美歐進入加息軌道以來,日元大幅貶值,引發輸入性通貨膨脹,成為(wei) 物價(jia) 上升的主要原因。長期債(zhai) 務問題與(yu) 超寬鬆貨幣政策的隱患將會(hui) 不可避免的影響日本長期經濟預期。
(工人日報 作者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