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10月22日電 題:“空心村”成了“不夜城”
作者 武一力
暮色四合,武漢市黃陂區木蘭(lan) 不夜城懸燈結彩。漫步於(yu) 不夜城“東(dong) 市裏”“西市裏”的青磚步道,《木蘭(lan) 辭》故事和場景猶在眼前。
木蘭(lan) 不夜城是武漢首座不夜城,距離武漢中心城區約1小時車程。開街9個(ge) 月來,已接待世界各地遊客130萬(wan) 人次,成為(wei) 當地夜遊新地標。
夜幕降臨(lin) ,武漢黃陂木蘭(lan) 不夜城燈光璀璨、遊人如織。(資料圖)黃陂區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而在7年前,木蘭(lan) 不夜城所在的杜堂村還是個(ge) 貧困村。它位於(yu) 大別山餘(yu) 脈丘陵地區,交通閉塞、土地貧瘠,八成村民常年在外務工,大量房屋、土地閑置。如何“自救”?當地政府下定決(jue) 心,引進資金,號召能人回鄉(xiang) ,發展全域旅遊。
杜堂村第一書(shu) 記、木蘭(lan) 花鄉(xiang) 景區董事長葛天才就是其中的一位。2016年,他成立武漢木蘭(lan) 花鄉(xiang) 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流轉杜堂村及周邊近7000畝(mu) 土地,種植果木花卉。
此後,葛天才又推動成立合作社,結合自然生態資源和木蘭(lan) 文化,集中改造113戶村民的閑置房屋,將杜堂村打造成集“農(nong) 耕體(ti) 驗、賞花觀光、濱湖親(qin) 水、戶外拓展”於(yu) 一體(ti) 的4A級木蘭(lan) 花鄉(xiang) 景區。木蘭(lan) 不夜城正是該景區的熱門打卡點之一。
10月18日,遊客在木蘭(lan) 不夜城觀看演出。張暢 攝
“木蘭(lan) 不夜城是圍繞木蘭(lan) 文化、鄉(xiang) 村夜遊和網紅經濟打造而成的。”葛天才說。不夜城中,花木蘭(lan) 相關(guan) 元素隨處可見,內(nei) 設80餘(yu) 場演出,都是基於(yu) 花木蘭(lan) 的故事製作的。其中,大型實景演出《木蘭(lan) 傳(chuan) 奇》講述了木蘭(lan) 替父從(cong) 軍(jun) 的勵誌故事;雜耍劇《技驚四座》通過倒立、手技等絕技,展現鄉(xiang) 親(qin) 們(men) 迎接木蘭(lan) 回鄉(xiang) 的歡喜場麵。
來到木蘭(lan) 不夜城遊玩的瑞典《北歐華人報》社長宗金波說,在這裏沉浸式體(ti) 驗了一遍《木蘭(lan) 辭》,既展現了現代潮流,又融入特色文化。
村裏成了“不夜城”,不少原本在外務工的村民自發回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有人在景區經營特色小吃店;有人把舊房翻新改造,變成“一房難求”的小洋樓民宿;還有不少“Z世代”走上民宿管家、旅遊主播等新興(xing) 崗位,為(wei) 杜堂村“代言”。
如今,木蘭(lan) 不夜城有百餘(yu) 家餐飲、文創、娛樂(le) 商戶入駐,老板大多是杜堂村村民。在此經營一家炒飯店的村民段先梅告訴記者,不夜城從(cong) 開業(ye) 至今一直對商戶實行“零租金”政策,“每個(ge) 月純收入可達到兩(liang) 三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
木蘭(lan) 不夜城“爆火”,也為(wei) 周邊木蘭(lan) 博物館、木蘭(lan) 天池等景點帶來了人氣。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武漢市黃陂區共接待遊客192.82萬(wan) 人次,其中,木蘭(lan) 花鄉(xiang) 景區接待遊客21.86萬(wan) 人次,與(yu) 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481.38%,旅遊總收入突破5億(yi) 元。
“即使晚上十點,這個(ge) 昔日無人問津的‘空心村’依然熱鬧。目前,我們(men) 還在不斷提升木蘭(lan) 不夜城的商業(ye) 綜合體(ti) ,將它打造成享譽海內(nei) 外的旅遊目的地。”葛天才表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