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台青“接棒”推廣寶島美食 紮根重慶“再出發”

鍾旖 發布時間:2023-10-24 09: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港澳台專(zhuan) 線】台青“接棒”推廣寶島美食 紮根重慶“再出發”

  中新社重慶10月22日電 題:台青“接棒”推廣寶島美食  紮根重慶“再出發”

  中新社記者  鍾旖

  22日9時不到,台灣餐飲人葉韋廷已走進位於(yu) 重慶大學城的新店,準備當日食材。店鋪開業(ye) 將滿三個(ge) 月,她更用心地接收市場反饋。“以經驗來看,前三個(ge) 月不虧(kui) 錢就是機會(hui) 。真正盈利要看一年之後。”

  今年34歲的葉韋廷來自台灣台北,其父於(yu) 2000年“登陸”重慶創辦餐飲品牌“台灣小竹”,主營台式鹵肉飯。經多年耕耘,品牌一度在2015年前後開放加盟至8家,紅極一時。

  心急的盲目擴張帶來大起大落。2020年從(cong) 父親(qin) 手中正式“接棒”後,葉韋廷守著140平方米的大本營,放慢腳步,總結經驗。“這一次再開分店,是全麵準備好的‘再出發’,更求精、求穩,腳踏實地。”

  葉韋廷大學學的是會(hui) 計學,來到重慶後,曾短暫地從(cong) 事服裝行業(ye) 。“當時我很抗拒做餐飲,20歲的年紀嘛,不喜歡油煙味,更愛自由自在。”葉韋廷回憶,決(jue) 心投身餐飲,是因為(wei) 逐漸年邁的父親(qin) 希望她有一技之長,同時看好台灣美食在大陸廣闊的發展前景。

  彼時,葉韋廷從(cong) 擦桌子、端餐盤、切豬肉學起,掌握餐飲行業(ye) 的每一個(ge) 細節,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認識其中魅力,“原來吃到好吃的食物,就是會(hui) 讓人感到幸福”。

  更令葉韋廷驚喜的,是食客對美食產(chan) 生的情懷。因創始店周邊都是學校,客源絕大多數是初高中生。總有人循著記憶而來,點上一份鹵肉飯套餐,告訴她“老板,我初中就來這裏吃飯,現在我成家立業(ye) 了,又帶著孩子過來吃”。

  “這樣的話,讓我感受到被信任、肯定,也鼓勵我重振信心,不能辜負大家的期待。”葉韋廷坦言,經曆過“閉店潮”,她一度輾轉難眠,夢中都在思考如何經營、如何改進,食客的陪伴與(yu) 支持是她再次出發的最大動力。

  10月22日,台灣餐飲人葉韋廷在重慶店內(nei) 將美食打包。 中新社記者 鍾旖 攝

  “隻要做好每一樣產(chan) 品,穩紮穩打,付出和收獲終究是成正比的。”葉韋廷說,當下,餐飲業(ye) 的流行趨勢瞬息萬(wan) 變,自己堅持不大肆做營銷,客人衝(chong) 著招牌而來,要吃得載興(xing) 而歸。以鹵肉為(wei) 例,三七比例肥瘦的五花肉必須經過至少48小時的熬煮,“一大秘訣是湯汁濃縮香料的精華,越熬越香”。

  在葉韋廷看來,台灣鹵肉飯就像重慶火鍋,各家味道不盡相同,好吃與(yu) 否非常直觀。在20平方米的新店內(nei) ,葉韋廷將“好好吃飯、碗淨福至”的條幅設在顯眼處。學著父親(qin) ,葉韋廷也開始注意消費者對食物的反饋。有時,客人沒吃完配菜裏的豆幹、鹵蛋,她會(hui) 上前谘詢哪裏不合心意,並將建議一一記下。

  23年如白駒過隙,“台灣小竹”裏的美食品類已從(cong) 最初的套餐係列擴容至鐵板、麵食、飲品、小吃、養(yang) 生湯。葉韋廷提到,在台灣,有些鋪麵很小卻有百年傳(chuan) 承。她也希望秉持初心,用“匠人精神”把父親(qin) 的心血經營成百年老店。

  “盈利已不是我堅守餐飲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想把更多寶島美食帶來大陸。”感受著大陸日新月異的變化,葉韋廷說,自己雖已定居重慶,但平均半年會(hui) 回一次家鄉(xiang) ,走走逛逛,掌握美食動態。比如店裏最新上架的甜不辣和黃金海岸丸,就是時下流行的台灣小吃。

  “我期待有朝一日,重慶市民一旦想吃台灣風味時,能首先想到‘台灣小竹’。”葉韋廷表示,台灣還有很多美味值得被推廣,自己也將更有計劃地引進,架起民眾(zhong) 了解台灣美食文化的橋梁。(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