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由國務院僑(qiao) 務辦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國新聞社主辦的第十一屆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在成都圓滿落幕。
本屆論壇以“融通中外,共譜新章”為(wei) 主題。連日來,來自五大洲59個(ge) 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家華文媒體(ti) 代表人士齊聚成都。一起來回顧本屆論壇精彩瞬間!
成果發布
24日下午舉(ju) 行的第十一屆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閉幕式,內(nei) 容豐(feng) 富,係列成果相繼發布:
1、“華媒眼中的絲(si) 路”優(you) 秀報道獎頒獎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華文媒體(ti) 充分報道了“一帶一路”倡議,湧現了一大批新聞佳作。中國新聞社與(yu) 世界華文媒體(ti) 合作聯盟組織開展“華媒眼中的絲(si) 路”報道及作品征集活動,評選出20件優(you) 秀作品。“華媒眼中的絲(si) 路”優(you) 秀報道獎頒獎在閉幕式上舉(ju) 行。
“華媒眼中的絲(si) 路”優(you) 秀報道獎頒獎儀(yi) 式。田雨昊 攝
2、首屆世界公園城市主題攝影大賽頒獎
首屆世界公園城市主題攝影大賽征集到來自全國31個(ge) 省、市、區和美國、日本、德國等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攝影作品共計18990張(組),最終評選出49張(組)獲獎作品,舉(ju) 行了首屆世界公園城市主題攝影大賽頒獎儀(yi) 式。
首屆世界公園城市主題攝影大賽頒獎儀(yi) 式現場。田雨昊 攝
3、全球華語視頻資訊共享平台上線
中國新聞社長期重視視頻業(ye) 務,已建立了遍布全球的視頻采集網絡,與(yu) 全球數百家客戶建立了業(ye) 務合作。中國新聞社本著“共建、共享、共贏”原則建設了全球華語視頻資訊共享平台,希望為(wei) 彼此賦能。
4、全球融媒體(ti) 編輯室平台入駐
全球融媒體(ti) 編輯室平台依托中國新聞社優(you) 質資源,為(wei) 全球華文媒體(ti) 用戶搭建了一個(ge) 中國信息供應與(yu) 海外傳(chuan) 播媒介間的“交互平台”,實現從(cong) 內(nei) 容生產(chan) 到多媒介發布的全媒體(ti) 服務。
5、世界華文媒體(ti) 合作聯盟與(yu) 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協議的簽署,將進一步加強世界華文媒體(ti) 與(yu) 四川省各級地方政府、企業(ye) 事業(ye) 單位的溝通協作,有效推動海內(nei) 外交流互動,充分發揮華文媒體(ti) 獨特傳(chuan) 播特色與(yu) 渠道,有效提升四川國際傳(chuan) 播實效。
戰略合作簽約儀(yi) 式現場。田雨昊 攝
6、《世界華文媒體(ti) 發展報告》發布
《世界華文媒體(ti) 發展報告》從(cong) 發展概況、融合發展趨勢、麵臨(lin) 的挑戰以及建設性意見等方麵進行梳理。報告指出,在挑戰中突破,在轉型中創新,在探索中前行,成為(wei) 華媒發展的必由之路。
《世界華文媒體(ti) 發展報告》發布現場。劉忠俊 攝
7、《第十一屆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成都)宣言》發布
中國新聞社總編輯張明新宣讀了《第十一屆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成都)宣言》,呼籲華文媒體(ti) 秉持初心,為(wei) 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十一屆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成都)宣言》發布現場。劉忠俊 攝
精彩回顧
1、《中國新時代,華媒新機遇》主旨報告發布
10月23日,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jun) 在第十一屆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上發布題為(wei) 《中國新時代,華媒新機遇》的主旨報告。報告指出,華文媒體(ti) 堅持以文化人,在多元文化和人類現代文明語境中,闡釋中華文化內(nei) 涵價(jia) 值,建造海外僑(qiao) 胞寄托感情的“精神家園”,助力華裔新生代學習(xi) 祖(籍)國語言文字。華文媒體(ti) 借助多元中華文化符號,找到更多中外情感共融點和理念共通點,傳(chuan) 播中華文化,促進中外民心相通。
《中國新時代,華媒新機遇》主旨報告發布現場。劉忠俊 攝
2、大咖語錄
本屆論壇舉(ju) 辦了“中國新時代,華媒新機遇”高端論壇和三個(ge) 分論壇。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和華媒代表就“以媒為(wei) 橋促文明互鑒民心相通”“中華文化國際傳(chuan) 播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華文媒體(ti) 融合發展之道”等議題展開探討。
高端論壇現場。安源 攝
“我們(men) 旗下的媒體(ti) 通過和博物館合作文創產(chan) 品,舉(ju) 辦相關(guan) 論壇、展覽等活動,不斷擴展事業(ye) 版圖。”旺旺中時媒體(ti) 集團首席代表林天良認為(wei) ,華文媒體(ti) 產(chan) 業(ye) 必須適應互聯網傳(chuan) 播趨勢,不斷拓展創新、探索自身業(ye) 務,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更強的生命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總編輯吳新迪認為(wei) ,在積極擁抱社交媒體(ti) 等新興(xing) 技術時,傳(chuan) 統媒體(ti) 應當堅守“新聞的本質”,生產(chan) 多種類的高質量原創內(nei) 容。在吳新迪看來,雖然輿論環境複雜多變,但公信力始終是主流媒體(ti) 的生存基石。
加拿大《加中時報》創辦人蔡亮亮認為(wei) ,中外文化雖存在差異,但仍有很多相通之處,這些共同點是增進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礎。她提到,龍舟和龍舟文化在加拿大當地就很受歡迎,華文媒體(ti) 需要用住在國民眾(zhong) 聽得明白、聽得進去的方式講好中華文化,讓更多人從(cong) 中找到共鳴。
澳大利亞(ya) 《澳中商圈》總裁王雨萌以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和博主李子柒舉(ju) 例說,用好柔性話語是傳(chuan) 播中華文化一大途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中華文化“柔性傳(chuan) 播”的案例出現,海外華文媒體(ti) 在其中義(yi) 不容辭。
展望未來
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以“研討、交流、聯誼、發展”為(wei) 宗旨,是規模最大的華文媒體(ti) 高層交流平台,自2001年起已成功舉(ju) 辦十一屆。
一直以來,世界各地的華文媒體(ti) 始終在發展中創新求變。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jun) 表示,中國新聞社將始終堅持“服務華媒”的宗旨,持續深化同華文媒體(ti) 的合作,建設“全球華文傳(chuan) 媒資訊中心”,共同構築華文媒體(ti) 繁榮發展新格局。
第十一屆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已落幕,華文媒體(ti) 代表還將赴四川、雲(yun) 南、貴州、湖北、河北等多地采風采訪。他們(men) 將繼續用筆觸和鏡頭,記錄中國式現代化的萬(wan) 千氣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