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8日電(蔣文月)以“中國式現代化:記者的行與(yu) 思”為(wei) 主題的2023年“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大講堂”(以下簡稱“大講堂”)啟動儀(yi) 式,7日在中國傳(chuan) 媒大學舉(ju) 行。
本年度“大講堂”邀請了來自全國22家媒體(ti) 的32名優(you) 秀新聞工作者擔任主講人,錄製了32集課程視頻。據介紹,本年度課程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新聞傳(chuan) 播實踐,講述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國故事,發揚主流媒體(ti) 新聞輿論“四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周天華,中宣部新聞局副局長張慶華,中國記協黨(dang) 組成員、書(shu) 記處書(shu) 記吳兢,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校長張樹庭出席啟動儀(yi) 式,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chuan) 播學類專(zhuan) 業(ye) 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本科生院院長王曉紅主持本次活動。
2023年“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大講堂”啟動儀(yi) 式7日在中國傳(chuan) 媒大學舉(ju) 行 主辦方供圖
周天華表示,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大講堂連續舉(ju) 辦四年,是教育部門與(yu) 實務部門產(chan) 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成功實踐,是新文科建設的重要標誌性品牌。要以習(xi) 近平文化思想鑄魂育人,打造新聞傳(chuan) 播教育領域課程思政建設的新範式。要以深化教育數字化賦能增效,打造文科教育數字化的樣板和標杆。
張慶華指出,“大講堂”作為(wei) 新聞教育的一項創新舉(ju) 措,是我們(men) 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會(hui) 議精神,紮實推進新聞教育提質增效的一個(ge) 重要抓手。要持續優(you) 化“大講堂”協同機製,拓寬合作渠道,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效。
吳兢表示,中國記協將秉持開門辦記協、開放育人才的原則,加強與(yu) 新聞院校、新聞媒體(ti) 的聯係合作,全力支持“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大講堂”等品牌建設,助力培養(yang) 更多愛黨(dang) 愛國、信念堅定、本領高強的新時代新聞鐵軍(jun) 。
張樹庭在致辭中表示,作為(wei) 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大講堂的組織和實施單位,中國傳(chuan) 媒大學繼續發揮學科優(you) 勢特色,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落實新文科建設要求,積極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傳(chuan) 播學自主知識體(ti) 係,切實推動卓越新聞傳(chuan) 播人才培養(yang) ,矢誌不渝地為(wei) “大講堂”的建設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13家主流媒體(ti) 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chuan) 媒大學、複旦大學等17所高校的新聞傳(chuan) 播院係負責人在主會(hui) 場參加本次啟動儀(yi) 式,全國近萬(wan) 名新聞傳(chuan) 播學類專(zhuan) 業(ye) 師生於(yu) 線上觀看啟動儀(yi) 式。
“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大講堂”創設於(yu) 2020年,每年邀請優(you) 秀新聞工作者作為(wei) 講述人,匯集優(you) 質新聞資源,將新聞一線實踐融入全國新聞院校的課堂教學,以強化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教育,培養(yang) 新時代卓越新聞傳(chuan) 播後備人才。“大講堂”自實施以來,實現了對中國719所設有新聞傳(chuan) 播學類專(zhuan) 業(ye) 高校全覆蓋,形成了常態化、製度化的優(you) 質課程資源體(ti) 係,為(wei) 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提供了人才保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