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香港11月8日電 (記者 戴夢嵐 範思憶 劉軒廷 梁源 羅嗣昱)從(cong) 曾經的香港青年大使,到如今為(wei) 香港青年搭建發展平台,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簡稱“民青局”)局長麥美娟致力於(yu) 拓展香港青年發展空間,培養(yang) 他們(men) 的正向思維。
香港與(yu) 內(nei) 地全麵恢複人員往來後,民青局出台了哪些政策、組織了哪些活動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未來的民政及青年工作有哪些重點?麥美娟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hui) 客廳”欄目專(zhuan) 訪,對這些問題一一作答。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hui) 客廳”欄目專(zhuan) 訪時表示,要培養(yang) 香港青年形成正向思維。
采訪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網記者:去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青年發展藍圖》,幫助青年解決(jue) 學業(ye) 、就業(ye) 、創業(ye) 、置業(ye) 麵對的實際困難。民青局目前都開展、落地了哪些工作?如何繼續推進這些工作?
麥美娟:過去一年,我們(men) 完成了特區政府第一份《青年發展藍圖》。藍圖從(cong) 整體(ti) 上勾畫了特區政府在青年工作中的方針、措施和方向。我們(men) 提出要啟發、扶持和擁抱青年人,令他們(men) 有一個(ge) 更好的平台去發展潛能,令他們(men) 有貢獻國家和香港的機會(hui) 。藍圖中有160餘(yu) 項措施,包括不同的交流實習(xi) 計劃,鼓勵年輕人去參與(yu) 公共服務、參與(yu) 政府中的一些委員會(hui) ,一起去建設香港。
中新網記者:李家超特首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青年宿舍計劃。近期有不少青年宿舍陸續投入使用,您也前去調研。請您介紹青年宿舍的環境怎麽(me) 樣?入住青年們(men) 反響如何?
麥美娟:青年宿舍計劃最關(guan) 鍵的是提供便宜的居住空間給年輕朋友。我們(men) 鼓勵青年朋友有了自己的居住空間之後,有更多的機會(hui) 去服務社會(hui) 。所以住在青年宿舍裏的青年朋友,每年要參加一定時數的義(yi) 工服務。
青年宿舍計劃分為(wei) 不同的子計劃。其中之一是由非政府組織用自己的土地,然後政府資助他們(men) 興(xing) 建青年宿舍。今年年初保良局青年綠洲落成並啟用,有一些年輕人入住,那裏提供了千餘(yu) 個(ge) 單位。
青年宿舍計劃很受歡迎,我們(men) 希望可以減輕青年人的居住負擔,所以推出了新的子計劃。即資助非政府組織,他們(men) 租酒店作為(wei) 青年宿舍,再以低於(yu) 市場價(jia) 格的租金,將這些宿舍租給青年朋友,為(wei) 期五年。我們(men) 現在已經批準了三個(ge) 項目,總共提供大概500個(ge) 宿舍單位。這些宿舍單位每次推出時都反應熱烈,很快就租完了。
中新網記者:我們(men) 看到您同年輕人在青年宿舍公共廚房包餃子,您可以分享當時的感受嗎?
麥美娟:我們(men) 希望青年宿舍不隻是幫助青年朋友解決(jue) 居住空間的問題,更希望給他們(men) 更多的機會(hui) 參與(yu) 不同的服務。我們(men) 也希望利用不同的機會(hui) 多接觸青年朋友,所以我到青年宿舍參與(yu) 他們(men) 的活動和服務。
譬如,我會(hui) 和他們(men) 在青年宿舍公共廚房打邊爐吃火鍋、做曲奇餅。我很開心在參與(yu) 這些活動的時候,感受到年輕人入住青年宿舍之後,整個(ge) 人都正麵了很多,都是充滿正能量的。對於(yu) 香港的建設,他們(men) 很有信心。
我相信通過參與(yu) 這些活動,同年輕人一起去服務社會(hui) ,一方麵可以培養(yang) 年輕人對社會(hui) 的歸屬感,培養(yang) 他們(men) 的主人翁意識;更重要的是拉近同年輕人的關(guan) 係。希望我們(men) 每一項施政都可以得到青年朋友的了解和認同。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hui) 客廳”欄目專(zhuan) 訪時表示,青年朋友對建設香港很有信心。
中新網記者:當代香港青年在“一國兩(liang) 製”下成長。您認為(wei) 他們(men) 具備哪些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他們(men) 在國際上有哪些優(you) 異表現?民青局應該搭建怎樣的平台,推動香港青年認識國家和世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麥美娟: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香港青年既可以了解國家的發展,為(wei) 建設國家作出貢獻,為(wei) 民族複興(xing) 貢獻力量;同時也有機會(hui) 接觸不同地方、不同城市來香港發展的人,擴展自己的國際視野。
利用這種優(you) 勢,香港青年朋友在不同的場合都展現了他們(men) 的才能,包括在一些國際賽事中,香港青年朋友都拿到不少獎項。譬如在最近的杭州亞(ya) 運會(hui) 上,香港的年輕運動員拿到了許多獎牌,令我們(men) 感到驕傲。
中新網記者:香港和內(nei) 地全麵恢複人員往來以來,民青局多次組織香港青年赴內(nei) 地學習(xi) 交流和實習(xi) 。請您介紹具體(ti) 舉(ju) 辦了哪些交流活動?有哪些成效?
麥美娟:香港全麵恢複同內(nei) 地人員往來後,特區政府重啟了一係列暑期實習(xi) 和交流計劃。今年提供了差不多4000多個(ge) 實習(xi) 崗位,以及3萬(wan) 多個(ge) 交流名額給香港青年朋友。他們(men) 可以通過利用暑假到內(nei) 地不同的城市參觀和交流實習(xi) 。
我暑假去了北京,參與(yu) 了不同的專(zhuan) 題實習(xi) 計劃,也見到參與(yu) 計劃的香港青年人。他們(men) 覺得通過實習(xi) 計劃,對國家的發展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我們(men) 的專(zhuan) 題實習(xi) 計劃有很多不同的主題,包括到故宮、中國科學院實習(xi) ;有一些年輕人去商界實習(xi) ,包括投資機構、金融機構;還有一些年輕人去街道辦做實習(xi) 生。他們(men) 利用暑假,了解國家不同城市的發展情況,而且通過深度融入後,他們(men) 更加熱愛我們(men) 的國家和城市,愛當地的生活。
我記得去北京探望實習(xi) 生的時候,他們(men) 向我介紹的時候通常會(hui) 說:“我們(men) 這個(ge) 城市、我們(men) 這個(ge) 區。”他們(men) 很快就融入那個(ge) 環境,有好強的歸屬感,這是我探望實習(xi) 生時很深的感受。因為(wei) 這種熟悉和了解,你看得到他們(men) 對於(yu) 國家發展的自豪感,這是我覺得很難得的。
當然,我們(men) 也要感謝內(nei) 地不同的單位支持實習(xi) 計劃。因為(wei) 實習(xi) 機構不隻是提供實習(xi) 崗位,他們(men) 還安排了導師去指導實習(xi) 生,令實習(xi) 生更加了解當地的發展和文化,(導師)甚至在下班後帶著他們(men) 去打球、吃燒烤,讓我們(men) 的青年人緊密地融入國家發展。我覺得實習(xi) 和交流計劃日後很值得進一步推廣。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hui) 客廳”欄目專(zhuan) 訪。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中新網記者:“香港青年節”已經啟動,會(hui) 持續到今年年底,請您介紹“香港青年節”有哪些亮點項目?如何令更多青年參與(yu) 這次盛會(hui) ?
麥美娟:青年節是特區政府第一次舉(ju) 辦。我們(men) (以後)每年都會(hui) 舉(ju) 辦青年節,每年也會(hui) 有不同的主題。
今年青年節的主題是“正向思維”。會(hui) 有由年輕人主演的校園劇,並巡回到學校去表演;會(hui) 推廣一些新興(xing) 運動,鼓勵青年人了解時代潮流趨勢,接觸新事物;還會(hui) 舉(ju) 辦國際微電影節,令香港青年人接觸到共建“一帶一路”夥(huo) 伴的年輕電影創作者,互相了解對方。
我們(men) 希望這些活動培養(yang) 年輕人的正向思維。這些活動不是“一次過”的。譬如說有街舞表演或比賽,背後我們(men) 會(hui) 提供訓練,年輕人要參加培訓後,再去參加表演和比賽。我們(men) 希望可以通過這個(ge) 過程培養(yang) 年輕人的正向思維。
中新網記者:前段時間特區政府官員紛紛注冊(ce) 微博賬號。您也在微博上分享了日常工作、生活,粉絲(si) 數量達到百萬(wan) 。請您談談與(yu) 內(nei) 地網友的互動感受。您最希望與(yu) 內(nei) 地網友分享哪些內(nei) 容?您如何運營社交賬號?
麥美娟:我經營微博賬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我加入政府之前、做立法會(hui) 議員的時候,已經有用這些社交平台。因為(wei) 我們(men) 很強調接觸不同的市民和受眾(zhong) ,讓工作直接地被外界知道,我覺得這些很重要。
當我就任民青局局長後,我利用了不同的社交媒體(ti) 。希望通過運用社交媒體(ti) ,讓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不同階層的市民都更容易地了解我們(men) 的工作。現在是一個(ge) 資訊泛濫的年代,社交平台的運用是很重要的。
交流是雙向的。未來我希望通過社交平台,一方麵令內(nei) 地的年輕朋友了解香港的青年活動,甚至讓他們(men) 來香港參觀交流,參與(yu) 我們(men) 的活動;另一方麵,我們(men) 鼓勵香港年輕人,多去內(nei) 地不同的城市走走,親(qin) 自去感受。這樣才能令大家增進對彼此的了解,讓我們(men) 一起為(wei) 建設國家而努力。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hui) 客廳”欄目專(zhuan) 訪時表示,香港青年赴內(nei) 地交流實習(xi) 後對國家認識更深入。
中新網記者:去年的施政報告宣布在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guan) 愛隊伍”(簡稱“關(guan) 愛隊”)。請問一年來關(guan) 愛隊的成立進展如何?在應對“世紀暴雨”期間關(guan) 愛隊做了哪些工作?民青局在提升地區治理水平方麵有哪些考慮?
麥美娟:關(guan) 愛隊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凝聚社會(hui) 資源和力量,一起服務社會(hui) 。我們(men) 已經完成了18區關(guan) 愛隊的評審工作,關(guan) 愛隊陸續投入服務。未來當關(guan) 愛隊全麵啟動的時候,香港會(hui) 有452個(ge) 小隊的關(guan) 愛隊參與(yu) 地區治理和服務。
現在比較成熟的是較早成立的荃灣區和南區關(guan) 愛隊。這兩(liang) 區的關(guan) 愛隊在日常工作中提供了很多地區服務,包括探訪幾千位區內(nei) 長者、向漁民宣傳(chuan) 防火意識、聯絡少數族裔市民等。
在台風和暴雨期間,我們(men) 出動了三百多名關(guan) 愛隊隊員投入社區服務。在台風和暴雨之前,他們(men) 向地區市民發布提醒信息,做好預防;在台風和暴雨來臨(lin) 時,關(guan) 愛隊隊員會(hui) 在臨(lin) 時庇護中心當值,支援、照顧入住的居民;在台風和暴雨之後,關(guan) 愛隊隊員協助地區做清理工作,令城市盡快恢複正常。
民青局下設的民政事務總署的同事在各個(ge) 地區工作,他們(men) 是最前線的公務員團隊。這個(ge) 團隊需要了解民情民意,因為(wei) 市民意見的下情上達和政府施政的上情下達在地區治理中發揮著很大作用。
在完善地區治理方案中,我們(men) 有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hui) ,也有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專(zhuan) 組。這兩(liang) 個(ge) 高層次的委員會(hui) 會(hui) 吸納地區各區民政事務處,包括民政事務專(zhuan) 員收集到的地區意見。這樣我們(men) 做決(jue) 策時,施政措施能讓市民生活更加便利,也更容易被市民接受。
地區治理中除了民政事務總署的同事,還有地區民政事務專(zhuan) 員。以後地區專(zhuan) 員會(hui) 是區議會(hui) 主席,同時也是關(guan) 愛隊的總指揮,這樣可以發揮協同效應,做好地區工作,令地區工作更有效率,更貼近市民需要。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hui) 客廳”欄目專(zhuan) 訪。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中新網記者:去年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後,婦女事務由勞工及福利局轉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在協助婦女發展方麵取得了哪些成績?麵臨(lin) 哪些挑戰?
麥美娟:香港的婦女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一半,照顧婦女發展是相當重要的工作。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撥款支持成立婦女自強基金;財政司司長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額外撥款一億(yi) 港元,令婦女自強基金每年可以付款兩(liang) 千萬(wan) 港元給基層婦女組織舉(ju) 辦一些活動,讓婦女參與(yu) 一些培訓、交流課程,發揮她們(men) 的潛能。
除了婦女自強基金,我們(men) 通過婦女事務委員會(hui) 的自學課程,讓婦女裝備自己。同時我們(men) 鼓勵政府部門在谘詢委員會(hui) 架構中多聘任、委任女性成員,目標是希望委員會(hui) 中35%是女性,現在已經達標,比例差不多到了36%。我們(men) 希望鼓勵更多的女性參與(yu) 社會(hui) 服務和公共服務。(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