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舊金山11月14日電 記者手記:飛越太平洋,感受中美民意暖流
新華社記者孫浩
從(cong) 北京到舊金山,跨越寬廣的太平洋。
“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8年前,在美國城市西雅圖,習(xi) 近平主席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ti) 聯合舉(ju) 行的歡迎宴會(hui) 並發表演講,生動闡釋聚同化異的道理,強調廣泛培植人民友誼的重要性。
如今,在全球矚目中,習(xi) 近平主席應邀開啟舊金山之行。這將是習(xi) 近平主席時隔6年再次來到美國,也是繼去年巴厘島握手後中美元首再次麵對麵會(hui) 晤。
國家關(guan) 係歸根結底是人民之間的關(guan) 係。習(xi) 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大原則,為(wei) 走好中美關(guan) 係未來之路提供了指南,得到兩(liang) 國人民的廣泛認同。
近日,記者采訪了與(yu) 習(xi) 近平主席相識近40載的美國“老朋友”和多位遊學中國的美國青年、知名學者、文化名人,深切感受到支持友好往來的廣泛民意,見證人們(men) 用不同方式為(wei) 推動兩(liang) 國關(guan) 係企穩向好添磚加瓦。
(一)
42年前,一架中國民航班機從(cong) 北京出發,經上海、舊金山飛往紐約。這是中國第一條飛越太平洋到達北美的航線。
今年11月初,隨著中美正向互動漸多,中國國航恢複從(cong) 北京到舊金山的直飛航線。緊接著,美聯航恢複舊金山到北京直飛航線。
日前,記者赴舊金山所乘的航班滿員:有中國人,也有美國人;有做生意的中年人、遊學的學子、探親(qin) 的老人,也有參加亞(ya) 太經合組織(APEC)活動的政府工作人員、企業(ye) 家和報道習(xi) 近平主席舊金山之行的媒體(ti) 記者。
“歡迎來到舊金山,”美國海關(guan) 的拉美裔工作人員得知記者前來報道中美元首會(hui) 晤和APEC會(hui) 議後說,“這可是大新聞,你們(men) 肯定會(hui) 超級忙碌。”
在機場,退休前擔任攝影記者的美國人羅傑·詹森饒有興(xing) 致地說起他的中國之行——飛速的高鐵、美味的中餐,最重要的是,“每個(ge) 中國人都那麽(me) 友好”。
舊金山的唐人街規模在全美名列前茅。12日中午,舊金山三邑總會(hui) 館建築掛出紅色橫幅——“熱烈歡迎習(xi) 近平主席”。
美國舊金山灣區中國統一促進會(hui) 榮譽會(hui) 長何偉(wei) 明興(xing) 奮地對記者說,當地華僑(qiao) 華人熱切盼望著習(xi) 近平主席的到來,期待此次中美元首會(hui) 晤促進兩(liang) 國關(guan) 係、推動亞(ya) 太地區合作。
在美國,吃中餐時打開藏著“運氣指南”小紙條的“幸運餅幹”,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就餐儀(yi) 式。唐人街上就有一家製作“幸運餅幹”的“老字號”。店主陳展明告訴記者,唐人街對舊金山旅遊業(ye) 貢獻很大,近日正張燈結彩、舉(ju) 辦活動,迎接APEC會(hui) 議。
“中美人民都一樣,都想過上更好的生活。”陳展明由衷期待,習(xi) 近平主席的到來可以進一步推動兩(liang) 國交流合作。他還呼籲更多美國政界人士像加利福尼亞(ya) 州州長紐森一樣去中國走一走看一看、多發出積極的聲音,“加州的做法可以成為(wei) 促進中美友好的一個(ge) 範例”。
美國中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丹尼斯·西蒙高度關(guan) 注即將舉(ju) 行的中美元首會(hui) 晤。他認為(wei) ,兩(liang) 國要找到穩定雙邊關(guan) 係的方法,也要想辦法加強互信,攜手應對兩(liang) 國乃至全球麵臨(lin) 的諸多挑戰。
這名美國學者40多年前首次到訪中國,後又長期在中國工作生活,見證了中國的飛速發展以及同亞(ya) 太地區的緊密合作。他告訴記者,包括許多亞(ya) 太地區國家在內(nei) 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非常關(guan) 注習(xi) 近平主席此行,一個(ge) 重要原因正是他們(men) 期待中美關(guan) 係能夠穩定發展,中美兩(liang) 國能攜手促進亞(ya) 太地區繁榮發展。
(二)
舊金山的形象標簽總是離不開“橋”的意象。知名地標金門大橋橫跨海灣,遊客絡繹不絕。而在過去半個(ge) 世紀,一座又一座“橋梁”跨越大洋,連接中美。
“海內(nei) 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外青年歌唱家並肩而立,一同吟誦關(guan) 於(yu) 友誼的詩句,他們(men) 身後的費城交響樂(le) 團藝術家和台下兩(liang) 千餘(yu) 名觀眾(zhong) 一同靜靜聆聽。
這是今年1月6日在費城舉(ju) 行的“唐詩的回響”新春音樂(le) 會(hui) 美國首演中的一幕。10個(ge) 多月後的11月10日,費城交響樂(le) 團的藝術家和中國交響樂(le) 團及多國歌唱家在北京舉(ju) 行音樂(le) 會(hui) ,再次演繹了“唐詩的回響”音樂(le) 會(hui) 選段。這兩(liang) 場音樂(le) 盛會(hui) ,都是為(wei) 了紀念“跨越半個(ge) 世紀的友誼”:50年前,費城交響樂(le) 團來華開啟中美文化交流“破冰之旅”,50年來樂(le) 團13次訪華,成為(wei) 活躍在中美兩(liang) 國間的“文化使者”。
近日,習(xi) 近平主席複信費城交響樂(le) 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思藝時強調,音樂(le) 跨越國界,文化架起橋梁。希望費城交響樂(le) 團和包括中美在內(nei) 的世界各國藝術家一道,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密切交流合作,促進藝術繁榮,為(wei) 中美人文交流和各國人民友好再續新篇。
“相互理解幫助我們(men) 跨越距離的障礙,相隔萬(wan) 裏,我們(men) 仍是鄰居。”這是馬思藝對王勃詩句的理解。
小提琴手戴維·布思參加了樂(le) 團曆次訪華之旅。首次訪華時23歲的青年,如今已是一頭銀發。中國也是他走出美國到訪的第一個(ge) 國家。據布思回憶,當年首次訪華演出後,美國樂(le) 團送給中國樂(le) 團的是一把號,中方回贈的是一麵鑼。無論是來自東(dong) 方的樂(le) 器還是西方的樂(le) 器,人們(men) 期待奏響的是友誼的旋律。
“中國之行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經曆之一,”布思告訴記者,“在那裏,我有相識50年的老朋友。”
半個(ge) 世紀後的今天,中美兩(liang) 國作為(wei) 全球前兩(liang) 大經濟體(ti) ,經濟總量超過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總數占世界近四分之一,雙邊貿易額約占世界五分之一,雙方利益交融十分緊密。中美關(guan) 係發展關(guan) 乎兩(liang) 國以及世界各國人民福祉。發展好中美關(guan) 係,需要匯聚各方力量。正如習(xi) 近平主席所說:“中美關(guan) 係基礎在民間,希望在人民,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三)
在北京的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的展廳內(nei) ,陳列著一份見證半個(ge) 世紀前“乒乓外交”的禮品。
1972年2月,美國底特律商界代表向中方贈送一副乒乓球拍,表達對兩(liang) 國開啟民間外交的支持。藍底白字的球拍上,一隻白鴿銜著橄欖枝展翅飛翔,上麵用英文寫(xie) 著“和平一代”。兩(liang) 個(ge) 月後,在全美矚目下,中國乒乓球代表團抵達底特律。底特律民眾(zhong) 為(wei) 遠道而來的中國運動員亮出歡迎標語牌,其中一塊書(shu) 寫(xie) 著“了解、友誼、和平”。
這三個(ge) 詞,至今依然回響在大洋兩(liang) 岸的中美人民心中,寄托著廣大民眾(zhong) 誠摯的期盼。
2015年訪美期間,習(xi) 近平主席到訪距西雅圖不遠的塔科馬市林肯中學,同美國青少年親(qin) 切地交流互動。習(xi) 近平主席邀請大家多到中國走走看看,體(ti) 驗和感知中國,更全麵、更深刻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喜愛中國。一年後,林肯中學百餘(yu) 名師生應邀訪問中國多個(ge) 城市。返回美國後,不少學生萌生赴華深造的心願。時任校長埃爾文致信習(xi) 近平主席,講述“跨洋之約”的更多續篇。
“我想告訴習(xi) 主席,正如他所期待的那樣,這些年輕人們(men) 會(hui) 一直致力於(yu) 兩(liang) 國友好。”埃爾文表示,自己感受到習(xi) 近平主席對人文交流的高度重視。
“孩子們(men) 在中國之行中感到最興(xing) 奮的事莫過於(yu) 認識中國朋友,”埃爾文告訴記者,“青少年為(wei) 未來代言,他們(men) 彼此增進交流對話,有利於(yu) 我們(men) 共同的美好未來。”
11月6日,在西南交通大學實驗室內(nei) ,20多名來自美國不同高校的年輕人正在展開此次來華遊學最“酷”的項目——體(ti) 驗磁懸浮列車技術。劉易斯-克拉克學院學生托倫(lun) ·帕森斯告訴記者,他此行認識了更加豐(feng) 富的中國,回到美國後想在社交媒體(ti) 上開設一個(ge) 專(zhuan) 欄,“把中國的故事告訴更多美國年輕人”。
“這樣的情誼多麽(me) 珍貴。”在重慶史迪威博物館,中美共同抗戰的曆史深深感動重慶高中學生肖瑞恩。觀展中,他結識了一名來自美國的年輕人。美國青年聊起自己喜愛的中國文化、乒乓運動,中國少年說起重慶的橋梁、山川和火鍋,兩(liang) 人相約“要再見麵”。
“青年關(guan) 乎我們(men) 的未來。”薩拉·蘭(lan) 蒂女士曾在1985年接待過赴美考察的時任河北省正定縣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他們(men) 的友誼持續近40年。在這位見證數十載中美交往曆史的老人看來,展開人文交流、學習(xi) 彼此經驗、了解對方文化,這些做法尤為(wei) 可貴,“我們(men) 應學習(xi) 如何和平共處”。
“做對的事,任何時機都是好時機。”2015年在西雅圖,麵對美國各界人士,習(xi) 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引用馬丁·路德·金的名言。“政治家要思考和明確本國的發展方向,也要思考和明確同他國、同世界的相處之道。”去年在巴厘島同拜登總統的會(hui) 晤中,習(xi) 近平主席一席話意味深長。
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希望美方看到民心所向,同中方相向而行,為(wei) 世界和平增添希望,為(wei) 全球穩定增強信心,為(wei) 共同發展增加動力。(參與(yu) 記者:楊士龍、吳曉淩、宿亮、繆曉娟、熊茂伶、楊淑君、袁秋嶽、周思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