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經濟總體回升向好 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發布時間:2023-11-14 16:4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7月2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指出:“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經濟恢複是一個(ge) 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

  深刻理解這一戰略判斷,一方麵,要看到發展和前進是主流,另一方麵,要做好應對波浪和曲折的準備。

  今年以來,經濟總體(ti) 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國產(chan) 大飛機商用,國產(chan) 郵輪試航,外貿“新三樣”揚帆出海,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累計突破2000萬(wan) 輛……積極應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重構挑戰,第一製造業(ye) 大國動能澎湃。

  暑期檔電影票房創曆史新高,中秋國慶假期旅遊出行市場火熱,快遞年業(ye) 務量達到千億(yi) 件的時間比上年提前了39天。經濟社會(hui) 全麵恢複常態化運行,全球最大最有潛力市場需求穩步釋放。

  供給增加,需求回暖,就業(ye) 物價(jia) 總體(ti) 平穩。縱向看,態勢回升向好,橫向比,成績也殊為(wei) 難得。

  疫情三年,中國經濟曆經大戰大考,實現4.5%左右的年均增速,明顯高於(yu) 世界平均水平,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表現亮眼。

  進入“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艱難複蘇,增速明顯放緩。反觀我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其中三季度增長4.9%,兩(liang) 項指標都在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經濟總體(ti) 回升向好的態勢更趨明顯。

  富有“含金量”的表現,足以打消“悲觀”、回應“唱衰”。事實充分證明,曆經三年疫情反複衝(chong) 擊,中國經濟依然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

  讀懂中國經濟,要看到成績、堅定信心,也要正視問題、直麵挑戰。

  向外看,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主要經濟體(ti) 大多麵臨(lin) 通貨膨脹、需求疲軟、複蘇乏力。

  向內(nei) 看,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任務繁重。三年疫情又帶來不小衝(chong) 擊、損傷(shang) 。短期的、局部的問題,容易“藥到病除”;長期的、複雜的影響,則需“善加調理”。

  比如消費指標的“波動”。進入2023年,隨著原先的消費場景限製被打破,餐飲、旅遊、文化等接觸型聚集型消費率先複蘇。不過,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影響了居民消費的能力和信心,住房等大宗消費需求難以像其他領域那樣“強力反彈”。

  又如企業(ye) 信心的“起伏”。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不少企業(ye) 全力以赴抓訂單、拚生產(chan) ,幹勁十足。然而,內(nei) 需恢複需要過程,國際市場貿易放緩,一時間總需求不足,反過來加大了供給端的競爭(zheng) 壓力,也影響了部分企業(ye) 預期,導致信心尚未完全恢複。

  對這些波浪和曲折,要高度重視,也要理性看待。

  經濟發展是一個(ge) 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難免經曆溝溝坎坎。一些問題短周期看可能是嚴(yan) 峻的,但從(cong) 更長周期看,又屬於(yu) 階段性現象,無需過度擔憂。

  從(cong) 宏觀上看,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已超120萬(wan) 億(yi) 元,一年增長的經濟規模,相當於(yu) 一個(ge) 中等經濟體(ti) 。物質基礎雄厚、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市場需求廣闊、人力資源豐(feng) 富,讓我們(men) 擁有了應對風險挑戰、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的堅實底氣。

  從(cong) 微觀上看,這些年我國廣大企業(ye) 的創新能力、競爭(zheng) 實力與(yu) 日俱增,產(chan) 業(ye) 升級勢頭良好。加上宏觀政策保駕護航、改革開放紅利逐步顯現,企業(ye) 發展前景可期。

  更要看到,差距就是潛力,短板就是後勁,波浪和曲折恰恰孕育著希望和機遇。

  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給科技創新帶來豐(feng) 富課題;製造業(ye) 仍“大而不強”,為(wei) 產(chan) 業(ye) 升級造就了廣闊舞台;民生短板還有不少,蘊藏著促投資、擴消費的巨大潛力……應對好波浪和曲折,本是“優(you) 等生”的中國經濟表現會(hui) 更出色。

  眼下,一係列務實管用的應對之舉(ju) 正陸續落地見效。

  汽車、家居、建材、電子產(chan) 品,針對大宗消費的利好政策頻出,正支撐內(nei) 需潛力更好釋放。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8月份重回上升區間。9月份,製造業(ye) PMI自今年4月份以來首次升至擴張區間,顯示出企業(ye) 對市場預期總體(ti) 保持樂(le) 觀。

  一線城市落地實施“認房不認貸”,金融部門提出下調房貸利率、首付比例;打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組合拳”;出台若幹重點行業(ye) 穩增長“路線圖”,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工具箱”……企業(ye) 預期轉好、市場活力提升,將助力經濟在恢複向好的“正向循環”軌道上持續運行。

  最近,智能手機、人工智能等產(chan) 業(ye) 領域還有不少好消息傳(chuan) 來,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進展順利。這也啟示我們(men) ,“卡脖子”難題終會(hui) 因“長個(ge) 子”而化解,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一定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jue) 。

  風雨中發展壯大的中國經濟,定將無懼風雨向前進。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