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暴風”戰機項目能否迎來“新夥伴”

發布時間:2023-12-11 09:41:00來源: 解放軍報

  前段時間,有消息稱,沙特申請加入歐洲新一代戰機項目“全球空中作戰計劃”,成為(wei) 該項目的全麵合作夥(huo) 伴。英國國防部一名官員表示,項目各方仍在探討沙特加入的可能性,尚未給出明確決(jue) 定。

  對於(yu) 沙特的申請,英國和意大利持開放態度,頗有開展合作意向,但日本提出反對。自去年底正式加入“全球空中作戰計劃”項目,日本表現十分積極,同各方在諸多研發領域展開合作,渴望盡快實現空中防務跨越式發展。此次,日本擔心“新夥(huo) 伴”加入會(hui) 影響項目研發進度及之後分工份額,因此持反對態度。

  事實上,自英、意、日共同研發“暴風”戰機以來,3國關(guan) 於(yu) 技術共享、成本分攤、分工份額等問題的分歧一直存在。如今,沙特加入的強烈意願令尚未進入平穩發展軌道的該項目再生變數。

  沙特渴望躋身“新一代戰機俱樂(le) 部”

  早在今年3月,英國和沙特宣布將針對在新型戰機領域合作的可能性展開廣泛討論。7月,沙特又向日本表明了參與(yu) 意向。為(wei) 加入歐洲新一代戰機項目“全球空中作戰計劃”,沙特做出不少努力。

  沙特之所以對該項目表現出強烈興(xing) 趣,主要有兩(liang) 方麵原因。

  一是沙特當前引進國外先進戰機頻頻受阻。無論是歐洲“台風”戰機還是美國F-35戰機,均由於(yu) 種種原因未能順利列裝沙特空軍(jun) 。因此,沙特選擇另辟蹊徑,希望通過與(yu) 更多防務製造商建立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獲得新一代戰機,強化本國空中力量。

  二是沙特自身軍(jun) 工基礎薄弱,國防工業(ye) 實力並不能滿足本國發展需要。加入“新一代戰機俱樂(le) 部”,有助於(yu) 沙特獲取航空科技領域先進技術,提升國防武器裝備製造能力。

  實際上,為(wei) 減少對外部武器供應的依賴,改善軍(jun) 工技術長期受製於(yu) 人的局麵,近年來,沙特采取了諸多措施推進國防工業(ye) 本土化和自主化,其中包括同多國軍(jun) 工企業(ye) 開展深度合作。此次針對“全球空中作戰計劃”的合作意向,同樣是沙特推動軍(jun) 工發展的重要舉(ju) 措。

  針對沙特此舉(ju) ,英國和意大利持開放態度。英國國防部一名官員表示,沙特被視為(wei) 新一代戰機計劃的重要合作夥(huo) 伴。眾(zhong) 所周知,戰機研製費用高昂,研發新一代戰機更是耗資巨大。有英國媒體(ti) 稱,歐洲新一代戰機項目“全球空中作戰計劃”需要投入數百億(yi) 英鎊乃至更多。沙特雖然技術實力欠佳,卻能為(wei) 該項目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然而,沙特一旦加入,分工份額、收益分配等一係列規劃必然會(hui) 變動調整。去年才加入該項目的日本,自然不想讓他國分享“紅利”。此外,日本還擔心沙特加入後共享敏感信息,導致項目產(chan) 生安全問題。總而言之,日本極其渴望新一代戰機項目能夠如期推進且盡快落地,不想讓當前態勢變得複雜,因此對新成員加入並不歡迎。

  拉攏更多“新朋友”加入新項目

  當前,歐洲新一代戰機項目分為(wei) 兩(liang) 種,一種是英國主導的“全球空中作戰計劃”,另一種是法國主導的“未來空中作戰係統”。兩(liang) 種項目多次“撞車”,競爭(zheng) 十分激烈。

  實際上,歐洲新一代戰機項目原本由英、法聯合研製。在英國“脫歐”後,項目不可避免走向分裂,英、法開始各自主導新一代戰機項目。

  英國最初將新一代戰機命名為(wei) “暴風”,並不斷發展新的合作夥(huo) 伴。2020年底,英國同意大利、瑞典正式簽署三方諒解備忘錄,開始攜手研製新一代戰機。由於(yu) 諸多分歧,瑞典始終遊離在合作邊緣。今年初,原本已經消失在合作名單中的瑞典發布消息稱,將繼續參與(yu) 新一代戰機研製。但沒過多久,瑞典又表示將暫緩加入該項目。

  不過,作為(wei) 歐洲航空領域的“新星”,“暴風”新一代戰機項目熱度很高,並不缺乏“新朋友”。2021年底,英、日兩(liang) 國宣布投入2億(yi) 英鎊,合作研發新一代戰機發動機。緊接著,兩(liang) 國又聯合啟動了先進機載雷達項目,用以裝備未來新一代戰機。此外,兩(liang) 國合作範疇還逐步涉及總體(ti) 設計、關(guan) 鍵子係統乃至先進機載武器等方麵。

  從(cong) 技術實力來講,日本整體(ti) 航空工業(ye) 能力不容小覷。雖然日本在航空設備的整體(ti) 規劃和論證設計能力方麵並不突出,但其航空產(chan) 業(ye) 鏈較為(wei) 完整,製造能力可圈可點。有英國高層表示,日本在航空技術上取得的巨大進步,可以與(yu) 英國形成優(you) 勢互補。

  從(cong) 預期目標來看,日本對於(yu) 新一代戰機的要求包含較高飛行速度、較遠航程、能夠攜帶重型武器等,這與(yu) 英國對於(yu) 新一代戰機的性能追求高度相似。

  因此,英、日兩(liang) 國合作進一步走向深入。去年底,英國、意大利和日本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暴風”新一代戰機項目和日本開展的F-X下一代戰機計劃合二為(wei) 一,聯手打造“全球空中作戰計劃”。

  作為(wei) 新加入的合作夥(huo) 伴,日本熱情高漲,渴望盡快達成目標願景。然而,近期沙特的出現為(wei) 該項目增添新變數,日本反對沙特加入並向英國和意大利表明立場,下一步能否支持新成員加入尚未可知。

  再看歐洲研製新一代戰機的另一種項目——由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牽頭的“未來空中作戰係統”同樣遇到相似處境。前不久,比利時以觀察員身份加入該項目,引起法國公開反對。

  整體(ti) 來看,歐洲新一代戰機項目不斷上演著分分合合的過程。作為(wei) 歐洲空中防務發展的引擎,兩(liang) 大項目充分凝結了各參與(yu) 方最先進的航空技術,但各國現實需要很難統一,種種矛盾層出不窮,均陷入進展緩慢的困境。

  未來,兩(liang) 大項目是走向強強聯合還是延續兩(liang) 極發展,仍是一個(ge) 未知數。

  多國參與(yu) 依然難解諸多難題

  作為(wei) 著眼於(yu) 未來戰場的先進航空裝備,“全球空中作戰計劃”被寄予厚望。2018年範堡羅航展上,英國首次對外披露新一代戰機研製計劃,並發布了《作戰航空戰略:一個(ge) 雄心勃勃的未來願景》文件,將新一代戰機項目定位至關(guan) 乎英國航空工業(ye) 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

  理想雖豐(feng) 滿,現實很骨感。目前參與(yu) 該項目研發工作的有:英國BAE係統公司、英國羅羅公司、意大利萊昂納多公司以及日本三菱重工等航空防務企業(ye) 。各方積極整合了先進的航空技術,但項目進展並不順利,“全球空中作戰計劃”仍麵臨(lin) 諸多難題。

  一是研發成本高。據報道,美國F-22戰機的研發成本約為(wei) 280億(yi) 美元,F-35戰機更是達到驚人的551億(yi) 美元。相比五代機,研製新一代戰機難度係數更高、耗費時間較長,需要源源不斷注入資金,“燒錢”速度更是驚人。盡管英、意、日3國能夠共同分擔巨額成本,但這仍然讓各方感到壓力很大。目前,3國對項目的成本分攤問題尚未達成一致。

  前段時間,英國針對“全球空中作戰計劃”投入約8.16億(yi) 美元,主要用於(yu) 新一代戰機項目下一階段研製的技術攻關(guan) 。但顯然英國的這筆資金投入在巨額開銷前依然是杯水車薪。

  二是合作矛盾多。參與(yu) 戰機核心領域的研發工作不僅(jin) 能帶來技術能力的積累和躍升,還能獲得相關(guan) 經濟收益,因此各方均希望獲取更多分工份額,贏得主動權。據外媒報道,3國曾針對“全球空中作戰計劃”進行談判,主要聚焦於(yu) 由英國擔任首席合作夥(huo) 伴,還是3國擁有平等所有權的問題。日本三菱重工公司一名高管也曾表示,有諸多研發領域是眾(zhong) 公司都想參與(yu) 的。時至今日,項目具體(ti) 分工份額還未確定。

  從(cong) 此前瑞典在“參與(yu) ”和“退出”之間的反複橫跳可以看出,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並不容易。一旦衝(chong) 突難以調和,各國出於(yu) “抱團取暖”目的而達成的合作極易瓦解。如今,沙特表明了加入項目的意向,這可能會(hui) 給項目發展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

  三是項目達標難。對比目前國際上提出的新一代戰機標準——超聲速巡航能力、超強隱身能力、超級機動性、高端綜合航電和戰場感知能力,該戰機能否躍升至新一代戰機範疇還很難說。首先,綜合分析其發動機和氣動外形等情況,恐怕難以達到新一代戰機飛行速度。其次,縱使戰機的諸多設計體(ti) 現了對隱身性能的考量,但遠未形成突破性進展,要想應對各種波段的雷達探測還有困難。

  實現戰機跨代升級的難度很大,對製造國航空工業(ye) 水平提出了極高要求。綜合來看,“全球空中作戰計劃”仍處於(yu) 研究和探索階段,相比上一代戰機,並未形成絕對的壓倒性優(you) 勢。

  2022年範堡羅航展上,英國表示,新一代戰機項目的飛行驗證機計劃將在2027年前試飛。目前,“全球空中作戰計劃”正朝著2035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2040年前後替代“台風”戰機的目標前進。然而,這些美好願景最終能否達成,還取決(jue) 於(yu) 項目各方能否步調一致,發揮協作優(you) 勢。

  (解放軍(jun) 報)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