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石墨烯、自發熱……保暖衣的“黑科技”你看懵了嗎

金檬 發布時間:2023-12-11 09:56:00來源: 錢江晚報

  氣凝膠、火山岩、石墨烯、自發熱……

  保暖衣的“黑科技”,你看懵了嗎

  專(zhuan) 家提醒,保暖新概念不乏誇大其詞,消費者挑選時應理性

  本報記者 金檬

  氣凝膠抗寒服、火山岩保暖棉、紅外蓄熱、空氣鎖溫……隨著冬天來臨(lin) ,保暖產(chan) 品又開始受到關(guan) 注。但在挑選保暖衣物的時候,或許你也因為(wei) 這些“高科技”的概念看花了眼。

  當冬季保暖新品融合了科技元素,究竟是真正的科技創新,還是一場“智商稅”陷阱?一件看上去並不厚的冬衣,真的可以牢牢“鎖住熱量”嗎?商家宣傳(chuan) 的“科學保暖”,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麵對花樣宣傳(chuan) ,消費者怎麽(me) 能夠不踩雷,挑選到合適的入冬裝備?專(zhuan) 家告訴記者,新技術確實更保暖,但商家往往過度宣傳(chuan) ,消費者選購時要擦亮眼睛。

  氣凝膠抗寒服

  黑科技還是“智商稅”?

  “我們(men) 用的是宇航服的核心隔熱材料——氣凝膠,這是一款新的黑科技,它的升溫能力是普通棉服的兩(liang) 倍……”

  打開一個(ge) 賣冬季衣服的直播間,你大概率能聽到一些帶有黑科技色彩的話術。最近,一些新銳品牌開始推出“氣凝膠抗寒服”,號稱其具有比羽絨服更加輕薄保暖的功效。

  其實,氣凝膠並不是一個(ge) 新概念。它是指通過一定的幹燥方式,使氣體(ti) 取代凝膠中的液體(ti) 而形成的一種納米級多孔固態材料,是目前已知導熱係數最低、密度最低的固體(ti) 材料,過去一直應用於(yu) 航天軍(jun) 工、石化等領域,曾被美國宇航局用於(yu) 隔離太空服等。

  隨著技術迭代、產(chan) 業(ye) 躍遷,氣凝膠近年來也開始應用在服裝材料上,通過加入纖維增強材料,形成一種氣凝膠複合材質。那麽(me) 它真能帶來比較好的保暖抗寒效果嗎?

  杭州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她買(mai) 過一款厚度為(wei) 3mm的氣凝膠外套,親(qin) 身體(ti) 驗下來,保暖效果挺好的。“拉鏈拉上以後,裏麵的溫度計顯示28度,甚至有點熱。”

  不過,記者發現,在一些售賣氣凝膠衣服的網店中,也不乏消費者的吐槽:“保暖效果和普通衣服沒有什麽(me) 區別”“真的不保暖,看來是智商稅”……

  消費者褒貶不一,或許是因為(wei) 氣凝膠運用在服裝材料上的技術還不夠成熟。

  “從(cong) 原理上來講,氣凝膠用來保暖是可以實現的,而且未來發展前景較好。”東(dong) 華大學紡織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召嶺告訴錢報記者,不過目前氣凝膠的成本較高,且大多不耐水洗,易碎,通常需要和其他的纖維材料複合使用,因此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jue) 。

  目前,有關(guan) 氣凝膠在服裝領域的使用還沒有國家標準。“氣凝膠的填充比例、厚度,與(yu) 什麽(me) 材料進行複合,結構設計等等,都會(hui) 影響其保暖效果,市麵上的氣凝膠服裝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李召嶺說。

  保暖新概念,不少是誇大其詞

  “空氣鎖溫”“保暖黑科技”“石墨烯自發熱”……隨著年底將近,種種聽起來“高大上”的保暖熱詞,開始占據各大商店和線上商城的醒目位置。

  某電商平台上,一款保暖背心宣稱添加了石墨烯,售價(jia) 39.9元,銷量已達89.1萬(wan) 件;另一款石墨烯保暖褲,銷量也有36.9萬(wan) 件。在詳情頁內(nei) 商家介紹,這款保暖褲3秒起熱,一條頂三條……

  真的有這麽(me) 神奇嗎?李召嶺告訴記者,有的新技術、新麵料確實能帶來更好的保暖效果,但很多時候商家可能是誇大宣傳(chuan) ,用新概念作為(wei) 一種噱頭來營銷。

  以石墨烯為(wei) 例,它是碳原子以特殊結構排列連接而成的新材料,具有優(you) 異的熱傳(chuan) 導性能,但石墨烯本身不會(hui) 發熱。

  “起決(jue) 定性作用的還是衣服的材質,比如羽絨服的充絨量等,石墨烯隻能起到輔助保暖的效果,且非常有限,最多隻能幫助升溫1-2℃,有時候消費者的心理作用可能更大。”李召嶺說。

  一名從(cong) 事紡織行業(ye) 16年的鄭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市麵上不少“發熱技術”等新概念,不過是商家發掘出的新名詞,其實有的可能還是十年前的技術,消費者對其應保持理性,不必過於(yu) 追求這些新概念。

  五花八門的保暖用品,怎麽(me) 挑選?

  在電商平台搜索“保暖衣”“羽絨服”等關(guan) 鍵詞,就會(hui) 彈出上萬(wan) 條商品品類;走進一家商店,隻是秋衣、秋褲,可能就有上十種。有的網友直呼:“過冬真是太難了!”麵對五花八門的衣物,我們(men) 應該怎麽(me) 挑選呢?紡織領域的專(zhuan) 家和業(ye) 內(nei) 人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一是拋開廣告標語,先看成分標簽。“一般而言,成分含量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可信度更高一些,麵料成分檢測很少有剛好整數百分比的。”鄭先生說。

  另外,貼身衣褲要避免選擇高滌綸(聚酯纖維)含量的,因為(wei) 滌綸不透氣、不吸汗,有較強悶熱感。

  對於(yu) 保暖衣褲,鄭先生認為(wei) ,追求性價(jia) 比的可以選擇德絨,它具有不錯的保暖效果,且牢固度較高,比較耐穿;想要貼服舒適度更高的,可以選擇含有羊毛、羊絨的混紡麵料;想要又保暖又不臃腫,可以選擇高支紗的產(chan) 品。

  李召嶺表示,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穿著場景來選擇。比如,對於(yu) 江浙地區、以室內(nei) 辦公為(wei) 主的消費者來說,天然棉的保暖衣貼身穿更加舒適、透氣,氣凝膠抗寒服等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並不需要。

  二看價(jia) 格。如果某件衣物售價(jia) 大大低於(yu) 市場價(jia) 格,需要更謹慎一點。

  以羊毛衣物為(wei) 例,鄭先生說,一套薄款的全羊毛保暖內(nei) 衣褲套裝,下機成本就要100元左右,算上包裝、銷售費用,一般定價(jia) 大於(yu) 200元,如果低於(yu) 這個(ge) 價(jia) 格,就要打上問號。“有的是羊毛含量打折扣,有的可能是積壓的庫存商品,由於(yu) 一些超過質保年限,保暖性、質量方麵可能會(hui) 受影響。”

  三是試穿體(ti) 驗。要更直觀地感受保暖效果,消費者不妨在室外親(qin) 身試穿體(ti) 驗。

  最重要的是,消費者們(men) 要保持理性,尤其是在直播間網購時,不要被一些商家誇大的話術“忽悠”。“有的保暖服裝需要專(zhuan) 業(ye) 的製備工藝,即使原料成分相同,但不同的工藝會(hui) 帶來不同的穿著感,這在圖片或視頻裏很難體(ti) 現,消費者可以盡量找品牌或者老店,相對來說可靠性更高。”鄭先生說。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