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韓國經濟複蘇麵臨挑戰(經濟透視)

李天國 發布時間:2023-12-20 08:4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日,韓國央行發布報告,將明年韓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0.1個(ge) 百分點至2.1%,同時維持今年經濟增速預期1.4%不變。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在最新發布的經濟展望中,也將韓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由1.5%下調至1.4%,預計將連續第三年低於(yu) 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今年以來,韓國政府出台一係列政策刺激經濟、提振內(nei) 需,但經濟複蘇前景仍麵臨(lin) 不少挑戰。

  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進口需求整體(ti) 降低。一些國家推行貿易保護主義(yi) ,使全球供應鏈不斷受到幹擾。韓國作為(wei) 出口導向型經濟體(ti) ,中間品出口受到較大影響,貿易規模出現下滑趨勢。2022年,韓國貿易收支近14年來首次出現逆差,規模達到478億(yi) 美元。今年前11個(ge) 月,仍出現145億(yi) 美元的逆差。

  一段時間以來,韓國通脹壓力不斷走高。去年7月,消費者價(jia) 格指數同比上漲6.3%,漲幅創1998年11月以來新高。隨著美聯儲(chu) 接連加息,韓國央行也不斷提升基準利率以期控製物價(jia) 水平。自2022年以來,韓國已提高基準利率8次,但通脹壓力依然存在。今年11月,消費者價(jia) 格指數同比上漲3.3%。其中,價(jia) 格漲幅最大的是農(nong) 產(chan) 品,同比上漲13.6%,創下自2021年5月以來的最大漲幅。此外,居民生活用電和燃氣價(jia) 格分別同比上漲14.0%和5.6%。在高物價(jia) 背景下,居民的生活用品消費大幅萎縮,10月份的零售銷售指數下降4.4%。韓國央行頻繁上調利率,也使韓國金融係統的流動性承壓,金融風險上升。

  高利率與(yu) 高通脹並存,直接影響韓國經濟複蘇。一方麵,它抑製了韓國居民消費意願,降低了家庭實際購買(mai) 能力,特別是低收入群體(ti) 的購買(mai) 力;另一方麵,也抑製了製造業(ye) 生產(chan) 與(yu) 投資需求,特別是信息通信等領域的設備投資大幅下降,部分製造行業(ye) 出現庫存積壓局麵,經濟複蘇仍顯乏力。10月,韓國工業(ye) 和服務業(ye) 產(chan) 值分別同比上漲1.1%和0.8%,但設備投資指數同比下降9.7%,製造業(ye) 庫存率上漲至122.3%。整體(ti) 製造業(ye) 企業(ye) 景氣指數仍在低位徘徊,10月該指數僅(jin) 為(wei) 69。

  長期來看,韓國經濟還麵臨(lin) 著人口老齡化威脅。根據韓國統計廳數據,10月份,製造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數量減幅繼續擴大。韓國央行此前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由於(yu) 人口結構變化導致青年人口減少,韓國製造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數量在未來10年預計將減少24萬(wan) 人。如何在人口減少的情況下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是擺在韓國政府麵前的一大難題。

  為(wei) 應對經濟下行趨勢,韓國政府實施了一係列宏觀政策措施。在經濟政策方麵,建立跨部門的特別物價(jia) 穩定體(ti) 係,監控價(jia) 格上漲動向,同時取消對出口中小企業(ye) 的信貸次數限製,努力拉動出口、投資及居民消費,並加大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產(chan) 業(ye) 的扶持力度。在金融政策方麵,對內(nei) 設立政策金融支援協議會(hui) ,提升金融業(ye) 運行能力;對外加強政策協調,緩衝(chong) 金融資本波動帶來的衝(chong) 擊。總體(ti) 來看,韓國經濟能否走出低迷,既與(yu) 全球經濟複蘇密切相關(guan) ,也直接考驗其經濟結構性改革的實效。

  (作者為(wei) 中國社科院亞(ya) 太與(yu) 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