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新機遇,創業(ye) 在中國。有這樣一位英國企業(ye) 家,他被中國蘊含的機遇深深吸引,在中國創業(ye) 十餘(yu) 年,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而他的家族同樣與(yu) 中國有著深厚的淵源。今天我們(men) 就來聽聽他的故事。
英國創業(ye) 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 西蒙·霍沃思:我叫西蒙·霍沃思,我的中國朋友們(men) 都叫我西蒙。我是一名企業(ye) 家,我從(cong) 2012年起就開始跟中國打交道了,主要從(cong) 事生物與(yu) 農(nong) 業(ye) 科技領域的創業(ye) 活動。讓我來到中國創業(ye) 的真正原因,就是中國蘊含的機遇。
英國創業(ye) 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 西蒙·霍沃思:當時,我正在世界範圍內(nei) 尋找一個(ge) 既適合發展生物科技、清潔能源,又適合發展農(nong) 業(ye) 科技的地方。當時就有很多朋友建議我一定要去中國看看。所以2010年前後,我來到中國進行調研,非常驚喜地發現了中國這片創業(ye) 土壤,這裏的商業(ye) 生態對我們(men) 來說就是最棒的地方。
英國創業(ye) 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 西蒙·霍沃思:中國非常重視科技。許多人會(hui) 說,我們(men) 把技術帶到中國,是因為(wei) 中國需要這些技術。其實不是這樣,完全不是。長久以來,我們(men) 一直在全球範圍內(nei) ,為(wei) 這些技術尋找應用機會(hui) ,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區之一,在那裏我們(men) 的技術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英國創業(ye) 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 西蒙·霍沃思:在2016年的時候,有一天我和我父親(qin) 聊天,他說“你還記得嗎,我們(men) 家族和中國的故事很長很長”。我當時隻知道祖父母曾在中國生活一個(ge) 月,直到父親(qin) 讓我去祖宅的閣樓看看。閣樓裏有一個(ge) 老式箱子,裏麵裝滿各種文件,其中我發現了我祖母的日記,還有其他祖輩撰寫(xie) 的書(shu) 籍。直到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我是家族中連續與(yu) 中國打交道的第五代人。翻閱這本塵封的日記,我發現了祖母有關(guan) 武漢的記載,而我在2012年成立的公司恰恰也是在武漢這座城市。
英國創業(ye) 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 西蒙·霍沃思:我現在所處的位置幾乎就是我祖父母所站的地方,相隔了五十年。
英國創業(ye) 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 西蒙·霍沃思:佇(zhu) 立在長江邊上,聆聽武漢長江大橋的故事,發現原來我的祖父祖母曾站在同樣的地方,這是一種不同尋常的感受。你以為(wei) 你一直在世界裏獨自探索,突然之間你發現,原來我也在延續家族與(yu) 中國的故事。也是在那年(2016年),我把我的長子喬(qiao) 治帶去了中國,而他也就成為(wei) 了我們(men) 家族與(yu) 中國打交道的第六代人。
英國創業(ye) 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 西蒙·霍沃思:現在我要做的是,把英國的生物技術帶到中國去。我尋求的目標有兩(liang) 個(ge) ,資金和市場,而中國就是同時擁有這兩(liang) 種資源的地方。我認為(wei) 這代表了全球發展的一個(ge) 重要階段,我將它稱之為(wei) 中國時代。
英國創業(ye) 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 西蒙·霍沃思:幾年前,我畫了一幅畫。畫的右側(ce) 是我生命中英國的標誌性建築,畫的另一邊就是中國,是用彩色畫的,我還特意畫了黃鶴樓和武漢長江大橋。我想借此傳(chuan) 遞的信息是,全世界的目光正聚焦中國,全球領導者的接力棒在國家之間傳(chuan) 遞,而如今正是中國大放異彩的時代,能夠參與(yu) 其中,對我來說也意義(yi) 非凡。
總監製丨薑秋鏑 梅焰
監製丨潘林華 許琪
記者丨孫瀾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