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德、中歐高層互訪頻繁,尤以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hui) 晤、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的成功舉(ju) 辦為(wei) 標誌。中德、中歐經貿合作穩固,與(yu) 此同時,疫情後中德、中歐人員往來逐步恢複,各種人文交流活動豐(feng) 富多彩。綜觀2023年的中德、中歐關(guan) 係發展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政治互信得到增強。在過去幾年,由於(yu) 新冠疫情的阻隔,疊加俄烏(wu) 衝(chong) 突的爆發,中德、中歐之間的溝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在2023年,首次以線下方式舉(ju) 行了中德政府磋商和中歐領導人會(hui) 晤,各層級對話交流也迅速恢複,雙方得以就雙邊乃至全球層麵的各類議題進行深入溝通,形成了諸多共識。其中,在德國柏林舉(ju) 行的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是兩(liang) 國新一屆政府首次全麵對接,這一被譽為(wei) 中德關(guan) 係“超級發動機”的政府磋商的舉(ju) 行,對統籌推進中德各領域務實合作具有重要意義(yi) ;而中國—歐盟領導人會(hui) 晤是雙方領導人年度會(hui) 晤機製,本次會(hui) 晤恰逢中歐建立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20周年和中歐領導人會(hui) 晤機製建立25周年,會(hui) 晤達成的成果為(wei) 中歐關(guan) 係注入了新的動力。
二是務實合作得到深化。2022年,中國已連續第7年成為(wei) 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huo) 伴,並且,中國目前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huo) 伴;在2023年,中德、中歐經貿合作勢頭穩固。這得益於(yu) 雙方高層的政治引領。為(wei) 了進一步深化氣候保護、綠色轉型、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合作,中德雙方在舉(ju) 行第七輪政府磋商期間,決(jue) 定在現有對話機製之外,建立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對話合作機製,表明在已有的汽車、自動駕駛、化工等領域的合作基礎上,中德雙方積極開拓新的利益交匯點。而且,盡管歐洲方麵時有對華“去風險”“降依賴”的論調,但實際情況是,德國及歐洲企業(ye) 繼續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很多德國大企業(ye) 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雙邊經貿關(guan) 係依然在中德、中歐關(guan) 係中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
三是全球治理共識得到強化。在國際形勢發生劇烈變化,冷戰思維回潮的大背景下,中德、中歐加強合作更顯示出其世界意義(yi) 。雙方都表示願意攜手應對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以及在推動全球和地區危機的政治解決(jue) 中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將歐洲視為(wei) 全麵戰略夥(huo) 伴和多極化中的重要一極。德國及歐盟機構領導人也在多個(ge) 場合重申,反對世界陷入陣營對抗,反對和中國“脫鉤”。麵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穩定性增加,中德、中歐均表示願意加強協調,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為(wei) 全球經濟早日複蘇做出貢獻。
必須看到,在2023年,中德、中歐關(guan) 係之中也存在著一些隱憂。對於(yu) 中德、中歐關(guan) 係的未來發展而言,堅持相互正確的相互認知是最為(wei) 重要的。中方在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hui) 晤時明確指出,願將歐盟作為(wei) 經貿合作的關(guan) 鍵夥(huo) 伴、科技合作的優(you) 先夥(huo) 伴、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合作的可信夥(huo) 伴,追求互利共贏,實現共同發展。這為(wei) 中歐關(guan) 係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引。
展望2024年,國際動蕩局勢依然有加劇可能。不僅(jin) 俄烏(wu) 衝(chong) 突、巴以衝(chong) 突等還在延宕,而且,在新的一年,全球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將迎來大選,歐盟也將舉(ju) 行新一屆歐洲議會(hui) 選舉(ju) 。而且,德國自身在能源短缺、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下,經濟也陷入了衰退之中,數字和綠色轉型進程受到拖累。麵對這一係列內(nei) 外挑戰,對於(yu) 德國和歐洲而言,保持在對華政策上的獨立自主性,不受外在因素幹擾,堅持發展互惠互利的雙邊關(guan) 係,對於(yu) 其盡快走出經濟困境,從(cong) 而避免內(nei) 部的政治和社會(hui) 問題,具有重要意義(yi)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德國訪問時強調,防風險和合作不是對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如果德國和歐洲能擯棄將經貿合作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做法,和中國一道,將彼此視為(wei) 夥(huo) 伴而非對手,雙向擴大市場開放,攜手挖掘合作的新增長點,那麽(me) ,中德關(guan) 係在新的一年穩中求進值得期待,中歐關(guan) 係也能迎來穩中回暖的良好發展格局。這也將意味著中德、中歐為(wei) 不確定的2024年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作者是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