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3年,全球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氣候變化成為(wei) 各國關(guan) 注的焦點。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警示:“全球變暖的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的時代已經到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28)吸引世界目光。
作為(wei) 發展中國家、“全球南方”的一員,中國與(yu) 其他發展中國家同舟共濟,堅定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有效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wei) 共同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ti) 係貢獻力量。
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hui) 達成的《巴黎協定》提出,各方將加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威脅,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ye) 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製在2攝氏度之內(nei) ,並為(wei) 把升溫控製在1.5攝氏度之內(nei) 而努力。
當前,全球變暖形勢嚴(yan) 峻,各國共同實現上述目標更加緊迫。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10月底,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ye) 化前(1850年至1900年)的基線高出約1.4攝氏度。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第六次評估報告,基於(yu) 各方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所預示的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ti) 排放量,到21世紀末,全球升溫幅度可能超過1.5攝氏度。
11月30日至12月13日,COP28在阿聯酋舉(ju) 行,大會(hui) 取得重要進展,達成“阿聯酋共識”,宣布正式成立損失與(yu) 損害基金,完成《巴黎協定》下首次全球盤點,達成全球適應目標框架、公正轉型路徑工作方案,對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具有重要階段性意義(yi)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shu) 西蒙·斯蒂爾指出,《巴黎協定》全球盤點表明,全球氣候行動“仍不夠快”,國際社會(hui) 必須全麵落實《巴黎協定》,所有政府和企業(ye) 都需要及時將承諾轉化為(wei) 實際行動。
發展中國家所需支持存在缺口
發展中國家是氣候變化最大的受害者,且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相對較弱,得到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不足。發達國家對氣候變化負有曆史責任、法律義(yi) 務和道義(yi) 責任。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hui) 上,發達國家承諾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yi) 美元的氣候融資,這一承諾在巴黎協定中再次得到確認,遺憾的是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12月29日,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與(yu) 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3):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氣候變化綠皮書(shu) ”)。氣候變化綠皮書(shu) 顯示,碳中和進程中,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及發展正在成為(wei) 全球技術競爭(zheng) 和博弈的焦點。
研究發現,在碳中和目標約束下,電力、公路運輸、鋼鐵、氫能和農(nong) 業(ye) 五大行業(ye) 的能源轉型將會(hui) 加速,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和資金投入力度急需加大。五大行業(ye) 的能源轉型,可能會(hui) 形成新的綠色貿易壁壘,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壓力。
中國務實推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
中國是推進全球氣候治理的行動派。中國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在世界範圍內(nei) 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2000年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麵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並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體(ti) 係,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深化氣候領域雙多邊合作機製,推動多雙邊氣候變化談判,共同打造綠色絲(si) 綢之路……多年來,中國盡己所能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內(nei) 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以自身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成效,為(wei) 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貢獻中國智慧。
在COP28上,多國同意2030年前將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增加兩(liang) 倍。9月4日,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出席首屆非洲氣候峰會(hui) 期間宣布,中國將開發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南南合作“非洲光帶”項目。該項目是中國落實《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的行動之一,將利用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通過采取“物資援助+交流對話+聯合研究+能力建設”的方式,幫助解決(jue) 非洲地區貧困家庭用電照明問題。
“非洲光帶”項目是中國與(yu) 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展的眾(zhong) 多合作項目之一。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南非德阿風電項目、阿聯酋艾爾達芙拉光伏電站、哈薩克斯坦劄納塔斯風電項目、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電站項目,黑山莫祖拉風電項目……中國企業(ye) 承建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遍布全球。據中國外交部數據,當前,全球50%的風電和80%的光伏設備來自中國。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yu) 行動2023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積極參與(yu) 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23年9月,我國已與(yu) 40個(ge) 發展中國家簽署48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累計合作建設4個(ge) 低碳示範區,開展75個(ge) 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舉(ju) 辦52期能力建設培訓班,為(wei) 120多個(ge) 發展中國家培訓2300餘(yu) 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
中國為(wei) 《巴黎協定》的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作出了曆史性貢獻。為(wei) 促成COP28取得成功,今年以來,中國與(yu) 包括COP28主席國阿聯酋在內(nei) 的各方保持密切溝通,與(yu) 各方積極磋商,完成《巴黎協定》生效後的首次全球盤點。
未來,中方將繼續堅定不移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繼續支持深入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積極推動《巴黎協定》全麵有效實施,共建清潔美麗(li) 世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