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美媒:圍堵中國電動車,西方損人不利己

斯蒂芬 發布時間:2024-01-04 09:25:00來源: 環球時報

  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1日文章,原題:西方對中國電動汽車的焦慮最終可能適得其反 在圍繞電動汽車的政治鬥爭(zheng) 中,對華鷹派占了上風。他們(men) 應該當心自己弄巧成拙。

  在美國購買(mai) 電動汽車獲得稅收抵免的規則最近發生了變化。比如,高達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可以在銷售時獲得,而不是在納稅年度結束時。該變動將有助於(yu) 刺激銷售,但其他變化則會(hui) 產(chan) 生相反的效果。旨在促進北美供應鏈的新采購要求中,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供應國生產(chan) 的電池組件現在不符合條件。

  這些規則是拜登總統2022年《通脹削減法》的一部分,盡管已出台了一年多,但財政部幾周前才提出詳細的指導意見。汽車製造商普遍期盼寬鬆的規則,讓更多的電動汽車獲得補貼。許多環保主義(yi) 者也是如此,他們(men) 迫切希望看到更多經濟實惠的電動汽車。

  中國企業(ye) 必須在電池零部件生產(chan) 商中擁有少於(yu) 25%的股份,才能避免車輛被取消補貼資格。這就幾乎排除了所有合資企業(ye) ,但也為(wei) 技術許可敞開了大門——就像福特在密歇根州與(yu) 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合作的一家新工廠那樣。

  電動汽車稅收抵免並不是華盛頓對華鷹派占上風的唯一證據。就在聖誕節前,有報道稱,拜登政府正在考慮提高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稅,盡管進口稅已經高達27.5%,而且目前幾乎沒有中國電動汽車進口。

  這樣做的不隻是華盛頓。法國政府最近修改了電動汽車補貼措施,將一些中國產(chan) 品排除在外。同時,歐盟正在考慮提高從(cong) 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關(guan) 稅。幾個(ge) 月前,歐盟啟動了一項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中國生產(chan) 商並沒有坐等調查結果,在聖誕節前,比亞(ya) 迪表示將在匈牙利建造其在歐洲的第一家汽車工廠。

  西方這樣做無異於(yu) 損人不利己。如果向電動汽車的轉變太慢,以至於(yu) 無法建立本地供應鏈,並給予國內(nei) 製造商適應時間,那麽(me) 中國的技術可能就會(hui) 在龐大國內(nei) 市場和向新興(xing) 經濟體(ti) 出口的支持下進一步領先。西方將難以在保護國內(nei) 供應鏈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供應鏈之間取得平衡。(作者斯蒂芬·威爾莫特,喬(qiao) 恒譯)

  來源:環球時報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