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小熊貓學校選送的古琴重奏《蘭(lan) 心蕙質》。
法國小熊貓學校供圖
澳大利亞(ya) 澳洲華夏文化學校選送的古箏重奏《柳京之舞》。
澳大利亞(ya) 澳洲華夏文化學校供圖
日前,由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hui) 主辦的“華音飛揚”2023全球華裔青少年器樂(le) 展演落下帷幕。自2023年9月活動啟動後,來自30個(ge) 國家的56所華教機構選送了400餘(yu) 件作品參加展演。世界各地華裔青少年通過手中的樂(le) 器展現對中國民族音樂(le) 的喜愛,並在多彩音符中領略中華文化的多姿多彩。
了解中華文化的一扇窗戶
“我們(men) 學校一共選送了11件作品參加此次展演活動,孩子們(men) 積極性很高,都想露一手,展示自己的學習(xi) 成果。”澳大利亞(ya) 澳洲華夏文化學校校長張晉和本報記者聊起組織學生參加“華音飛揚”2023全球華裔青少年器樂(le) 展演的情況,話語間滿是欣慰與(yu) 自豪。
在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hui) 公布的獲獎名單中,澳大利亞(ya) 澳洲華夏文化學校選送的2件古箏演奏作品分別獲得青少組和集體(ti) 組的最高獎項“華音飛揚獎”。其中,獲得青少組“華音飛揚獎”的華裔男孩高飛翔15歲。參賽作品視頻中,他身著藍色繡金中山裝,用嫻熟的技法彈奏了一首富有江西民間音樂(le) 風格的曲子《井岡(gang) 山上太陽紅》。在另一段自我介紹的視頻中,高飛翔不僅(jin) 用中英雙語介紹了古箏的曆史與(yu) 特點,還用古箏模仿了豎琴、古琴、琵琶、鋼琴、吉他等多種中西方樂(le) 器的聲音,惟妙惟肖,充滿創意。
“這群華裔青少年雖然在海外長大,但都喜愛中華文化。學習(xi) 古箏等中國民族樂(le) 器為(wei) 他們(men) 了解中華文化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他們(men)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更強了。”張晉說。
美國全美華裔青少年協會(hui) 會(hui) 長蔡雪玲深有同感:“我們(men) 協會(hui) 選送了18名學生的作品參加此次器樂(le) 展演,包括古箏、二胡、中阮等多種中國民族樂(le) 器演奏。選送作品全部獲獎,這對孩子們(men) 是一種很好的激勵。對孩子們(men) 來說,中國民族樂(le) 器具有獨特的魅力,能夠拉近他們(men) 內(nei) 心與(yu) 中國以及中華文化的情感距離。”
法國小熊貓學校校長羅堅的小兒(er) 子羅雨果7歲半,學習(xi) 古琴剛半年。說起兒(er) 子的學琴趣事,羅堅笑言,對這名中法混血的孩子來說,古琴仿佛有著一種神奇的吸引力。“雨果對古琴很感興(xing) 趣,每天都會(hui) 練琴,甚至經常主動給自己‘加課’。隻要一練琴,平日裏活蹦亂(luan) 跳的他就會(hui) 安靜下來,完全沉浸在琴聲中。課餘(yu) ,他還會(hui) 拉著爸爸上網搜索古琴相關(guan) 知識。這次小熊貓學校選送了10餘(yu) 件作品參加展演,其中就有雨果和另兩(liang) 名年長些的孩子一起表演的古琴重奏《蘭(lan) 心蕙質》。”羅堅說。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hui) 的宗旨是弘揚中華文化,發展華文教育事業(ye) ,促進中外文化交流。音樂(le) 是一個(ge) 重要的文化載體(ti) ,也是世界各國不同族裔通用的語言。我們(men) 希望通過舉(ju) 辦器樂(le) 展演活動,一方麵集中展示全球華裔青少年的器樂(le) 演奏水平,另一方麵通過他們(men) 對音樂(le) 作品的演奏和詮釋,展現全球華裔青少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麵貌和日益堅定的文化自信。”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於(yu) 曉向本報記者介紹,2023年是該基金會(hui) 第二次組織“華音飛揚”全球華裔青少年器樂(le) 展演,“跟2022年舉(ju) 辦的首屆活動相比,2023年參加展演的音樂(le) 作品完成度更高、表現力更強。還有不少華裔青少年連續兩(liang) 年參賽,演奏水平明顯提升,出色的表現讓評委們(men) 眼前一亮”。
推動中外音樂(le) 交流的使者
在全美華裔青少年協會(hui) 選送的作品中,華裔女孩張希琳用中阮演奏了中國傳(chuan) 統小調《紫竹調》、日本動漫電影主題曲《永遠同在》以及柴可夫斯基創作的《拿波裏舞曲》等3首樂(le) 曲,將中外音樂(le) 的交融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張希琳的媽媽告訴記者,10歲的張希琳學習(xi) 中阮已有半年多。“之前,孩子一直學習(xi) 鋼琴。一次偶然機會(hui) ,她觀看了美國加州青年民樂(le) 團的演出,對中國民族樂(le) 器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隨即參加了加州青年民樂(le) 團舉(ju) 辦的為(wei) 期6周的暑期項目,之後又在所就讀的中文學校選修了民樂(le) 相關(guan) 的課後興(xing) 趣班。經過一段時間學習(xi) ,希琳有幸受邀參加了2023年加州青年民樂(le) 團的年度演出。與(yu) 她習(xi) 慣的鋼琴獨奏不同,民樂(le) 團需要集體(ti) 配合,她覺得不同樂(le) 器聲音的配合非常奇妙。在學習(xi) 民樂(le) 的過程中,她也了解到古代絲(si) 綢之路對東(dong) 西方音樂(le) 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影響,更深切地體(ti) 會(hui) 到音樂(le) 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張希琳的媽媽說。
於(yu) 曉表示,在此次器樂(le) 展演中,融合中西音樂(le) 元素的作品有不少。“有的孩子用中國民族樂(le) 器演奏西方名曲,有的孩子則用西方樂(le) 器演奏中國經典曲目。其實,中外音樂(le) 交往曆史本就源遠流長。海外華裔青少年正好具有跨文化背景。因此,我們(men) 鼓勵孩子們(men) 發揮音樂(le) 才能,用手中的樂(le) 器展現不同文化之間的和諧交融。”於(yu) 曉說。
西班牙塞維利亞(ya) 中文學校校長劉阿赫介紹,來自該校的10歲華裔男孩周月騰獲得此次展演少兒(er) 組金獎的作品,就是用鋼琴演奏中國音樂(le) 家賀綠汀創作的名曲《牧童短笛》。
周月騰的爸爸周日鍇告訴記者,孩子用了半個(ge) 多月時間練習(xi) 《牧童短笛》。“這首創作於(yu) 1934年的鋼琴曲是將西方音樂(le) 理論和中國音樂(le) 傳(chuan) 統相結合的代表作。2023年恰好是賀綠汀先生誕辰120周年,很有紀念意義(yi) 。為(wei) 了讓孩子更好地理解這首曲子,我妻子從(cong) 網上搜集了大量資料,給孩子講解了《牧童短笛》的創作背景。2022年,孩子參加首屆器樂(le) 展演,用小提琴演奏了青海民歌《四季調》。2023年,他參賽的另一件作品,也是用小提琴演奏中國樂(le) 曲《牧羊姑娘》,獲得了銀獎。這兩(liang) 次經曆大大激發了孩子學琴以及了解中華文化的熱情,他說2024年還要繼續參加展演,爭(zheng) 取有更好的表現。”周日鍇說。
在澳大利亞(ya) 悉尼,高飛翔和姐姐高飛雪也時常扮演文化小使者的角色,向當地民眾(zhong) 展示中國民族樂(le) 器的魅力。高飛雪在此次器樂(le) 展演中獲得青少組金獎。他們(men) 的媽媽夏菲介紹,兩(liang) 個(ge) 孩子學習(xi) 古箏近9年,目前都就讀於(yu) 悉尼音樂(le) 學院附中。“雖然孩子們(men) 在學校主修鋼琴,但始終沒有放棄學習(xi) 古箏。直到現在,他們(men) 還堅持定期向中央音樂(le) 學院周望教授和中國青年演奏家王燮老師學習(xi) 古箏演奏技巧。每次學校舉(ju) 辦音樂(le) 會(hui) ,他們(men) 都會(hui) 上台演奏古箏,並多次代表學校在多族裔文化交流活動中表演。台下觀眾(zhong) 常說,來自中國的空靈琴聲刷新了他們(men) 對中國音樂(le) 的認知,令人驚歎。每每這時,孩子們(men) 都特別驕傲,也更敢於(yu) 對東(dong) 西方音樂(le) 做出大膽的融合嚐試。”夏菲說。
提供更多走近中國的渠道
最近,澳大利亞(ya) 華裔女孩何璟媛來到中國,參加由江蘇省僑(qiao) 辦、江蘇省海聯會(hui) 主辦的海外華裔菁英青少年大運河文化體(ti) 驗活動。“過去3年,璟媛一直在線學習(xi) 國內(nei) 各地僑(qiao) 務部門組織的中文和中華文化課程,‘雲(yun) ’遊過京杭大運河沿岸的多座城市,也通過網課學習(xi) 了蒙古族、瑤族等中國多個(ge) 少數民族的樂(le) 曲。在這次器樂(le) 展演中,她參與(yu) 的古箏重奏《柳京之舞》獲得集體(ti) 組‘華音飛揚獎’。相信到中國實地走一走、看一看,璟媛會(hui) 對中國以及中華文化產(chan) 生更加具象的認知,也能幫助她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演奏的中國民族音樂(le) 。”何璟媛的媽媽何佳益說。
“海外華裔青少年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學習(xi) 中華文化。我們(men) 經常鼓勵孩子們(men) 將所學的中文、古詩詞、中國音樂(le) 以及在中國的見聞結合起來,全方位感知中國、感受中華文化。”張晉說。
如今,海外眾(zhong) 多華教機構紛紛挖掘資源,搭建平台,讓華裔青少年們(men) 有更多渠道學習(xi) 、了解中國民族音樂(le) ,並通過音樂(le) 橋梁進一步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在法國,中國民族音樂(le) 很受歡迎。之前,來自巴黎的4位中國民樂(le) 演奏家來到小熊貓學校所在的裏昂,演奏了古箏、二胡、琵琶等多種樂(le) 器,可以容納2000餘(yu) 人的場館坐得滿滿當當。我的小兒(er) 子和許多孩子就是在那場演出中被中國民族器樂(le) ‘圈粉’。目前,我們(men) 學校開設了古琴課程,今後還將在裏昂當地進一步挖掘中國民樂(le) 教師資源,爭(zheng) 取開設更加豐(feng) 富的中國民族器樂(le) 教學班,滿足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需求。”羅堅說。
蔡雪玲計劃將參加此次展演的優(you) 秀作品發布在全美華裔青少年協會(hui) 的學生中文電子期刊《開芽》上,向更多人展示華裔青少年們(men) 的風采。“過去3年多,我們(men) 協會(hui) 組織全美華裔青少年1萬(wan) 多人次參加了中國各地舉(ju) 辦的80多期‘親(qin) 情中華·為(wei) 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許多孩子通過網上夏令營,認識了蒙古族的馬頭琴、苗族的蘆笙等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樂(le) 器,並有機會(hui) 跟國內(nei) 專(zhuan) 業(ye) 音樂(le) 老師學習(xi) 中國民樂(le) 、民歌的相關(guan) 知識。相信這些經曆都將在孩子們(men) 心中播下一粒粒中華文化的種子。”蔡雪玲說。
於(yu) 曉表示,今後,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hui) 將考慮組織在器樂(le) 展演中獲獎的海外華裔青少年來華,與(yu) 國內(nei) 愛好音樂(le) 的青少年交流切磋,增進友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