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4日電(張奧林)當地時間1月2日,泰國總理賽塔宣布,中泰兩(liang) 國將從(cong) 3月起互免對方公民簽證。賽塔表示,這將對泰國旅遊業(ye) 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並能提升泰中兩(liang) 國之間的關(guan) 係。對此,中國外交部回應稱,中泰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互免簽證符合兩(liang) 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雙方主管部門正就具體(ti) 事宜密切溝通,期待有關(guan) 安排早日落地生效。
對於(yu) 中泰遊客來說,到對方國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即將成為(wei) 現實,隻需收拾行囊,即可輕鬆啟程。
陽光沙灘的美麗(li) 國度
提起泰國,總能聯想到陽光、沙灘和海島。這個(ge) 位於(yu) 中南半島中南部的國度,麵積為(wei) 51.3萬(wan) 平方公裏,人口約6790萬(wan) ,共有30多個(ge) 民族,泰族為(wei) 主要民族,占人口總數的40%。
屬於(yu) 熱帶季風氣候的泰國,全年分為(wei) 熱、雨、涼三季,年均氣溫27℃,與(yu) 柬埔寨、老撾、緬甸、馬來西亞(ya) 接壤,東(dong) 南臨(lin) 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
作為(wei) 東(dong) 南亞(ya) 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泰國擁有眾(zhong) 多美麗(li) 的海灘,其陽光燦爛、白色沙灘和清澈海水讓人仿佛置身於(yu) 夏日天堂,也一直是中國遊客境外遊的熱門目的地。
普吉島是泰國最大的海島,自然資源十分豐(feng) 富,素有“珍寶島”“金銀島”的美稱,海灘椰林、碧水藍天。此外,蘇梅島、甲米以及芭提雅等多地都擁有絕美的海景,同時還提供豐(feng) 富的水上和陸地活動,吸引各國民眾(zhong) 前往遊覽。
不僅(jin) 是自然風光,泰國的人文景觀也頗具特色。
泰國的官方語言為(wei) 泰語,90%以上的民眾(zhong) 信仰佛教,每年4月13日至15日是泰國傳(chuan) 統新年宋幹節,也稱潑水節,是泰國人返鄉(xiang) 與(yu) 家人團聚、祈福的重要日子。每年這個(ge) 時候,也有很多外國遊客拿起水槍和水盆等一切可以使用的“潑水工具”,與(yu) 當地人共同狂歡。
說起人文曆史,不得不提泰國北部的清邁,這裏充滿古老而富有文化的氣息,傳(chuan) 統寺廟和手工藝市場向到訪遊客訴說著泰國的古往今來;而首都曼穀則以其現代感和多元化而著稱,遊客不僅(jin) 可以在臥佛寺和玉佛寺等古老寺廟中感受泰國傳(chuan) 統文化,同時還可以探索繁華的夜市和現代購物中心。
可以說,無論是追求海灘休閑、文化探險還是冒險探險,泰國都是一個(ge) 豐(feng) 富多彩的旅遊目的地,滿足著不同遊客的喜好和興(xing) 趣。
中泰遊客將“雙向奔赴”
“泰國人前往中國的免簽證政策將有助於(yu) 提升泰國護照的自豪感”,泰國總理賽塔特別強調。
據泰國《星暹日報》報道,美國信用卡公司Visa最新的“2023年全球旅遊意向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上榜泰國遊客2023年最受歡迎目的地。
對於(yu) 泰國民眾(zhong) 來說,中國的名勝古跡、現代都市和自然風光頗具吸引力。香港《大公報》就此采訪了泰國人鄭權之(音),他表示,在聽到互免簽證的消息後,他和朋友都非常興(xing) 奮。
他在采訪中談到,“其實泰國人很喜歡去中國旅行,因為(wei) 中國的旅遊資源很多樣化,有名勝古跡、城市風光,也有自然山水,再加上兩(liang) 國相距很近,費用合理,所以中國一直是泰國人出境遊的首選地之一。”
他在采訪中還說,目前已經開始籌劃中國遊行程,並稱“最想去玩雪,然後是沙漠”。
離泰國最近的中國省份雲(yun) 南也是許多泰國民眾(zhong) 來中國的首選。
2023年3月31日入境團隊遊恢複後,不斷有泰國遊客團隊抵達昆明長水機場。一名名叫蔡拉維(音)的泰國遊客表示,此前由於(yu) 疫情已經很久沒來過雲(yun) 南旅遊,並表示“通過這次旅行,我們(men) 也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發展。”
中國護照含金量越來越高
不僅(jin) 是泰國,過去這一年,除了泰國,突尼斯、新加坡、格魯吉亞(ya) 等多國也宣布對中國遊客免簽。
此外,媒體(ti) 此前援引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西九龍邊檢站工作人員的介紹稱,截至2023年12月5日,中國還與(yu) 5個(ge) “一帶一路”亞(ya) 洲共建國家普通護照互免簽證,分別是哈薩克斯坦、阿聯酋、卡塔爾、馬爾代夫和亞(ya) 美尼亞(ya) 。
近年來,中國護照的含金量越來越高。據中國領事服務網發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11月,單方麵允許中國公民免簽入境國家和地區已增至26個(ge) ,單方麵允許中國公民辦理落地簽證國家和地區有44個(ge) ,單方麵允許中國公民免簽過境國家和地區為(wei) 41個(ge)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