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布林肯中東行:為維持“可控混亂”操碎了心

發布時間:2024-01-15 09:21: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新年伊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開啟中東(dong) 之行,訪問國家和地區多達10個(ge) ,包括土耳其、希臘、約旦、卡塔爾、阿聯酋、沙特、以色列、巴林、約旦河西岸和埃及。這是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後布林肯的第四次中東(dong) 行。分析家認為(wei) ,布林肯此行並非為(wei) 中東(dong) 安全與(yu) 穩定而來,而是為(wei) 維持中東(dong) “可控混亂(luan) ”,以服務於(yu) 美國的全球霸權和在中東(dong) 的影響力。

  “可控混亂(luan) ”原屬物理學範疇,指在一個(ge) 開放體(ti) 係中,在“有序”和“混亂(luan) ”兩(liang) 種狀態之間,還存在“秩序失衡”和“可控混亂(luan) ”的中間狀態。冷戰結束之後,該理論被引入國際地緣政治領域。“可控混亂(luan) ”的核心思想是:美國應利用其政治、經濟、軍(jun) 事、科技和全球動員能力,在目標地區和國家製造、複製和擴散混亂(luan) ,摧毀其獨立自主的基礎,使之陷入混亂(luan) ,從(cong) 而維護美國的利益和安全。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信奉和平穩定至上,但美國反其道而行之,認為(wei) 世界混亂(luan) 對美國並非壞事,美應將“混亂(luan) ”視為(wei) 機遇,甚至主動製造“混亂(luan) ”。當全球陷入“可控混亂(luan) ”,美國成為(wei) “秩序之島”,就可以從(cong) 中獲得戰略利益。“可控混亂(luan) ”為(wei) 美國顛覆他國政權提供了理論依據。美國知名戰略學者布熱津斯基、人稱“非暴力戰爭(zheng) 之父”的吉恩·夏普等,都十分推崇“可控混亂(luan) ”戰略。

  “可控混亂(luan) ”理論的提出者之一史蒂文·曼曾通俗地闡明其中的道道:“我想表達一個(ge) 願望:我們(men) 應當接受加劇混亂(luan) 和利用混亂(luan) 的可能性,如果它符合我們(men) 國家利益的話,例如摧毀伊拉克的軍(jun) 事機器和薩達姆政權。我們(men) 的國家利益比國際穩定更重要。”

  數十年來,美國不惜破壞世界和平和地區安全,不斷通過製造“可控混亂(luan) ”以維護其全球霸權,與(yu) 此同時,也讓軍(jun) 工複合體(ti) 長期從(cong) 美國製造的戰爭(zheng) 、衝(chong) 突和敵對中牟利。一個(ge) 典型例子就是,當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後,美國軍(jun) 工複合體(ti) 圈子裏不少人“開香檳”慶祝。

  中東(dong) 地區也是美國製造“可控混亂(luan) ”的典型犧牲品。冷戰結束至今,美國及其盟國先後發動海灣戰爭(zheng) 、科索沃戰爭(zheng) 、阿富汗戰爭(zheng) 、伊拉克戰爭(zheng) 、利比亞(ya) 戰爭(zheng) 這5場地區戰爭(zheng) ,看似是為(wei) “反恐”和“民主”,實則是服務於(yu) 美國全球霸權和美國資本全球擴張需要。通過製造“可控混亂(luan) ”,極大削弱了中東(dong) 國家的發展能力,將其變成美國的資源供應國,以便進行貿易掠奪和攫取財富,進而控製全球的金融、軍(jun) 事和信息資源。那些遭受軍(jun) 事打擊的中東(dong) 國家,則日漸喪(sang) 失自主發展能力,麵臨(lin) 無窮無盡的苦難,淪為(wei) 西方經濟體(ti) 係的附庸。

  在巴以問題上“拉偏架”是美國保持中東(dong) “可控混亂(luan) ”的典型路徑。巴以問題延宕數十年不止,其中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美國袒護以色列。美國口頭支持“兩(liang) 國方案”,實際行動上卻一邊倒支持以色列的自衛權,無視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權。

  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2.3萬(wan) ,加沙地區殘垣斷壁、硝煙彌漫、人員死傷(shang) 的畫麵震驚世界。當務之急是停火止戰,釋放被扣押人員,保護平民和民用設施安全,開辟人道救援通道,重啟對話談判。這既是有關(guan) 當事方不容回避的責任,也是國際社會(hui) 應當努力實現的目標。但是拜登政府卻對以色列軍(jun) 援不斷加碼,多次否決(jue) 聯合國安理會(hui) 相關(guan) 決(jue) 議,近一個(ge) 月來更是兩(liang) 次繞過國會(hui) “緊急”對以軍(jun) 售,並將航母編隊派到地中海和紅海為(wei) 以色列“站台”。

  按照“可控混亂(luan) ”理論,美國不希望看到中東(dong) 地區和巴以衝(chong) 突陷入“不可控”的烈度。所以,麵對巴以衝(chong) 突帶來的外溢效應,美國人開始外交發力,布林肯展開穿梭外交,目的是讓局勢不能越過不可控之紅線,損害美國利益。

  中東(dong) 輿論認為(wei) ,布林肯此行釋放多重矛盾信號,令人懷疑其調停衝(chong) 突的誠意和動機。一方麵,布林肯與(yu)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會(hui) 麵時要求土耳其為(wei) 巴以和解作“積極貢獻”,當天就飛往與(yu) 土耳其有領土糾紛的希臘談“軍(jun) 售”;另一方麵,訪問卡塔爾時,卡塔爾首相穆罕默德剛強調不希望用軍(jun) 事手段解決(jue) 紅海危機,布林肯轉臉就在沙特嚴(yan) 厲警告也門胡塞武裝將麵臨(lin) “嚴(yan) 重後果”。更令阿拉伯世界不滿的是,布林肯訪問以色列期間表示以方有“正當防衛”的權利,依然一副“拉偏架”的姿態。

  表麵上看,布林肯穿梭外交為(wei) 中東(dong) “操碎了心”,但其所作所為(wei) 恰恰體(ti) 現了美國的用心:巴以衝(chong) 突及其外溢效應不能步入“不可控”之狀態,讓中東(dong) 地區維持一定程度的混亂(luan) ,恰恰契合美國“分而治之”的戰略。所以,隻要美國繼續“搗糨糊”,中東(dong) 亂(luan) 局就難有結束之日。(北京青年報)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